只有玄奘去了天竺,后世的吴承恩才能写出《西游记》,孩子们才能够感受到师徒四人的精彩故事。
不仅如此,玄奘去天竺之后,那可是得到了天竺人的最高礼遇。
李尘打算,干脆趁着玄奘西行这件事,直接让他对天竺进行文化渗透!
历史上的玄奘到天竺,是以一种很低的姿态,是去拜访天竺高僧求学的,那是因为他是大唐的逃犯,若不是因为后期他的名声传扬开了,恐怕他都回不到大唐。
而现在,自己若是鼎力支持玄奘的话,那他可就不是以逃犯的身份去天竺了,他的身份,是大唐高僧!
这其中的身份转换,看上去不甚重要,实际上非常重要!因为这对于玄奘内心的影响极大。
以逃犯的身份过去,玄奘是不敢将自己的姿态摆的太高的,但有了朝廷的支持就不同了。
李尘甚至打算,让玄奘以大唐国师的身份奉旨前往天竺。
以大唐目前在国际社会上的声望,玄奘若是被冠以大唐国师的头衔,那绝对不会有任何人胆敢轻视他。
而玄奘若是以大唐高僧的身份去往天竺,那在天竺绝对是备受尊敬,到时候,他再凭借自身高深的佛法,向天竺输出大唐的文化,搞不好都能将天竺直接给同化了。xündüxs.ċöm
要知道,天竺无非就是个小国而已,跟大唐比起来,根本就什么都不是。
这么一想,李尘愈发觉得计划可行。
天竺跟大唐也没什么太大的冲突,若是直接进攻有些不妥,并且像天竺这样的小国,也不值得大唐铁骑出手,倒不如直接让玄奘给他们同化了,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成为大唐的附属国。
这样就可以在不耗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征服天竺,何乐而不为?
可以说,这次碰见玄奘于李尘而言,就是瞌睡送来了枕头。
想到这,李尘决定,自己应该向玄奘透漏真实身份了。
之前认为对方是大食人,李尘才可以隐藏了身份,现在既然得知玄奘也是大唐人,那就没有隐藏身份的必要了。
想到这,李尘先是冲东方朔使眼色,命他将那几名高昌国派来的护卫给带了下去。
而后,李尘直接冲着玄奘笑道:“玄奘,你可知道我是何人?”
“嗯?”玄奘有些发懵,显然没明白李尘的意思:“你是何人?你不是梁国公房家的房公子吗?”
“nonono。”李尘连连摇头:“我不姓房,我姓李,名承乾。”
一句话,直接石破天惊。
玄奘呆愣愣地立在当场,面容几乎都凝滞了。
他做梦都没想到,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位翩翩少年郎,竟然就是当朝太子,当今储君!
李承乾?这三个字,在大唐不说家喻户晓也差不多。
若是放到过去,提到李承乾,大唐的百姓们只会不屑冷笑一声:“呸,什么垃圾太子,一个纨绔罢了。”
可现在,大唐百姓们一提到李承乾,一个个都挑大拇指称赞,甚至歌功颂德赞颂有加。
甚至不少百姓对李承乾的崇拜程度已经不亚于关公,直接在家中祠堂内开宗立庙供奉,并日夜祷告,只为了祈求太子殿下能够保佑他们。
这足以见得,李尘在大唐的地位已经是相当的超然了。
因此,玄奘在听说对方竟然就是名满大唐的当朝太子之后,整个人直接就吓傻了。
他呆呆地望着李尘,面色上满是讶然,惶恐。
“您......您真的是太子殿下?您没有诓我吧?”玄奘不敢置信。
李尘见对方不信,也不墨迹,直接从怀中掏出天子令,而后递给玄奘。
玄奘接过去,呆呆地看着这象征着极致权力与地位的令牌。
大唐百姓谁都知道,这天子令,在整个大唐内只有李世民有,若是没有皇帝的准许,任何人都不可能得到这玩意儿,见天子令如见皇帝亲临。
现在,这明晃晃的天子令就在眼前,那上面的皇家标志是绝对做不了假的,也不可能有人敢作假。
因此,玄奘几乎是立刻跪在地上,颤抖着道:“草民......草民玄奘不知殿下在此,多有冒犯,还望殿下恕罪!太子殿下千岁千千岁!”
“草民......草民是代罪之身,违背了我大唐律法,草民不敢奢求殿下的原谅,只希望殿下能够不要祸及草民的父母家人......”
望着他那惊慌失措的样子,李尘微微叹了口气。
“玄奘,你不必如此惊慌,本宫并没有怪罪你的意思。你虽然触犯了我大唐律法,但那不过是件小事,并非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
“我父皇是下令不许大唐子民随意进入西域,但那是针对普通百姓而言,但你在本宫眼中,可并非是普通百姓。”
“你乃是精通佛学的得道高僧,本宫早就久仰你的大名,若是没有你,我大唐的佛学便是不完整的。”
李尘这一番话,不光震惊了玄奘,就连东方朔都惊呆了。
在东方朔看来,这玄奘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小和尚,虽然有进入西域精研佛法的雄心壮志,但也不值得如此夸赞吧?太子殿下究竟是吃了什么迷魂药,竟会如此夸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和尚?
但东方朔也知道,太子殿下虽然年纪轻,但对很多事都非常有见解,若不是有十足的把握,太子殿下是绝对不会如此决断的。
正因为玄奘是被李尘看重的人,连带着东方朔对他的态度都变得不一样起来。
而玄奘更是惊呆了,他做梦都不知道,自己竟然有一天能够得到太子的垂青。
同时他也不明白,太子为什么会如此看重自己,就连玄奘都觉得太子殿下对自己这种态度,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
实际上,这并不是李尘小题大做,而是玄奘真的有这么大的价值。
首先,玄奘有创立学说的能力。
他所创立的五种姓说,进一步发挥了印度戒贤一系五种姓说,即把一切众生划分为声闻种姓、缘觉种姓、如来种姓、不定种姓、无种姓,认为根据人的先天素质可以决定修道的结果。
他所创立的唯识论,主张世界上的一切皆非独立存在的,而是由人们的意识变现出来的,即所谓“唯识所变”。最根本的意识称作“阿赖耶识”,是世界各种事物、现象的一切“种子”,是宇宙的本源。
玄奘在印度提出了“真唯识量”,回国以后,除翻译了因明的主要著作外,并对因明辩论、论证的性质作了精细的发挥,深化了因明立量的方法,又地立破的理论进行了精细的分析。
其次,玄奘翻译佛经,传播学说,对佛学的贡献不言而喻。
从玄奘由翻译而传播的学说看来,纲举目张充分反映了公元五世纪以后印度佛学的全貌。
当时印度那烂陀寺等处的佛学,已显然分为因明、对法、戒律、中观和瑜伽等五科,玄奘差不多全部译出,可以说那烂陀寺最盛时期所传承的佛学精华,基本上已都由玄奘译传于中土了。
再次,玄奘所创立的《大唐西域记》堪称是一本奇书。
除去佛学不谈,玄奘口述,辩机记录的游记《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对后世也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玄奘西行加强了东西方的陆上联系,及古华夏和天竺,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仅为华夏的佛教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还为华夏天竺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从那以后,佛教完整教义传入了华夏,弥补了自西汉佛教传入华夏教义的不完整,丰富了华夏宗教文化,大大促进了佛教在华夏的发展。
在华夏译经史上,玄奘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玄奘的翻译工作,在两国文化交流史上,无疑起到了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作用。
这些功绩,随便列出一条,那都是足以开宗立庙的存在。
这也无怪乎为何后人吴承恩会将玄奘以唐僧为原型加入他的创作当中,玄奘对于佛学及大唐的贡献,足以让后世代代传颂,无人可以替代!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至尊皇太子更新,第四百五十六章 代代传颂,无人可替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