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增寿说道:“是我哥的意思。也是我的意思。”
徐达有四个儿子,其中一个夭折,一个是庶子没有什么分量。徐辉祖与徐增寿两个人的意见,就等于是徐家的一致决定。
徐达也没有想到,在他死前,一直表现出亲近南京朝廷的徐辉祖,在他死后,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徐达本心是维持徐家在这场纷争之中的地位,希望等尘埃落定之后,徐家已经是而今的门庭。但是徐辉祖不这么想。用长辈的眼光来看,徐辉祖是一个好孩子。
忠孝放在前面。
在为徐达守孝的时候,徐辉祖无数次反省自己。反省自己做的事情。再加上朱允炆做的事情,的确不厚道。再加上方孝孺之死,徐辉祖觉得投向北京。
在他看来,父亲一直对朱允炆不满,一定是父亲知道什么。太祖当年并没有想要传位给朱允炆的意思,太祖选中的是朱雄英。只是木已成舟。为了天下安定着想,父亲也不好做什么。
这才隐忍下来了。
其实这个流言一直有。
毕竟,朱雄英是嫡子。朱元璋定下的是嫡长继承。
只是之前,朱允炆登基,有方孝孺在,方孝孺得到了天下士大夫的拥戴。是可以将这个流言给压下去的。方孝孺一死,丁显借方孝孺之死,用鲜血建立自己的权威。
即便丁显掌握了报纸体系的舆论权,但是传统士大夫的舆论依然还有市场的。
徐辉祖是传统意义上的忠臣孝子。徐达希望徐辉祖成为一个合格的勋贵家主。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特别是徐辉祖这个年纪的人了。他很难改变。他的改变,无非是从效忠南京,变成了效忠北京。
如果徐达在天有灵,或许也会很无语了。
只是儿大不由爹。活着都管不了,更不要说死了。其实徐辉祖转变最大的因素,是他对徐达之死的不满,对父亲的歉疚。
效忠北京,才能忠孝相合。既是效忠朱家,效忠朝廷,也是为徐达出气。昭显自己的孝顺。
李景隆对身边的人,说道:“去请姚先生。”
很快姚广孝就过来了。
姚广孝见了徐增寿,忽然一愣。他自然是认识徐增寿的。毕竟在南京混过这么多年。甚至何夕也算是勋贵圈子里的。有些来往也很正常。他首先看向李景隆,随即就镇定下来。
他觉得李景隆并没有出卖自己。就算是出卖自己。也是出卖给徐家,还有回转的余地。
他立即镇定下来。说道:“见过徐四爷。”
徐增寿立即回礼,说道:“见过姚先生,我代兄长问何兄好。”
姚广孝一听这话,立即明白了,徐家是来投诚的。姚广孝心中大震,自然是明白徐家的分量。说道:“徐四爷,我家大人在北京一切安好,魏国公驾鹤西去,他也很伤心。魏国公乃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也是他最尊重的长辈。没有办法登门致哀,也是他的不幸,还请徐四爷,与徐大公子,节哀顺变。”
姚广孝说的都是官面话。但是官面话有时候,也是很有用的。比如而今,姚广孝实在拿不准,对方是什么意思?投诚也是有好几个层次的。这一次示好,留后路。还是愿意与南京决裂,全面投向北京。
姚广孝这番话,表示出北京方面对魏国公府的重视。但具体细节一点也没有说。
徐增寿自然很了解这些话术的,按理来说,徐增寿应该与姚广孝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一些汤面话。一点点地接近主题,互相试探对方的底线与意图,最后才好出价格。
只有这样,才能以最低的成本得到最大的收获。
不过,徐增寿不想这样做了。或者说,徐增寿想要的更多。
徐增寿说道:“这里先父留下的一些东西,姚先生请看。”
姚广孝双手接过,过眼一看,顿时大喜过望。
这不是别的,是徐达的手稿。
徐达最后一段时间,其实一直在研究何夕的新战法。这是他的乐趣所在,并不觉得辛苦,他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都落入笔下。一一记录下来。但是这或许是徐达某一日的疏忽。
他在笔记中间,写了一些话,不是别的,就是关于遗诏的。他觉得,朱允炆没有遗诏这一件事情很有问题。当然了,没有详细的展开写。只是点了两句,“其真乎?其假乎?谁为赵高,谁为李斯。”
徐达估计自己都忘记了。
毕竟他很多想法都没有落在纸面上。
但是不管他有没有忘记。
这一句话都有分量。
寻常人说再过分的话都没有什么用的。但是徐达不一样。他可不是寻常人。他留下的话,哪怕仅仅是模棱两可的话,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徐家拿出这些话,为北京政权背书。对朱允炆的登基合法性,是一个巨大打击。
甚至南京的正统都会被动摇。
当然了如果这样做,徐家也不可能有什么好下场。
这就是徐家对北京的投名状。
毕竟赵高李斯这个典故,谁都知道。m.xündüxs.ċöm
也就是在徐达看来,朱雄英就是北上将兵的扶苏,而朱允炆就是胡亥。
姚广孝说道:“这一件事情,我一定转告我家大人。请徐四爷放心。今后徐家就是自己人。”
徐增寿说道:“请姚先生告诉何兄,如果他需要,我徐家可以做一切时候,包括这我家全家立即去北京。”
徐辉祖是很大气的。
有几分徐达的风范。他既然决定了投奔北京,就做了最决然的决定。那就是向北京表明,徐家所有的忠诚,包括放弃南京一切家产,甚至抛弃徐家一些子弟的性命。
毕竟,他很明白,墙头草的下场不会好的。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彻底。
当然了,做到什么地步是一回事,态度一定要摆出来。
姚广孝很明白何夕的想法,他才不会让徐家投奔北京的。徐家投奔北京对北京有不多少好处。总体上好处不大,最多不过多了一个将才。徐辉祖或许有能力统领一路兵马。
甚至姚广孝也没有想过让徐家发动影响力,为前线提供情报。
一来没有什么用处。
毕竟这年头情报传递,是很麻烦的。
情报很难及时传递到位。即便有情报也没有什么用处。
二来,在姚广孝看来,徐家的价值并不在此。
姚广孝心中暗道:“我本来觉得,李景隆的实力太过单薄了一些。在很多事情上,做不到操盘。而今有了魏国公府,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
姚广孝说道:“四爷何出此言?朝廷那边绝对不会强人所难的。如果四爷想为朝廷办事。那么现在就有一件事情。”
徐增寿说道:“何事?”
姚广孝从袖口掏出一张地图,放在桌面上。
徐增寿本来以为是那个军事要地的地图,但是细细一看,皱眉道:“这不就是江宁镇的地图吗?”
姚广孝说道:“不,是江宁区。”
江宁区这三个字一出,徐增寿与李景隆忍不住对视一眼。
江宁区这个概念,是刚刚从丁显那里得到的。虽然说,他们都知道丁显在准备什么。但是确定在什么地方,还真是今天才知道。
而他们刚刚知道的同时。结果李景隆也知道了。
这消息也未免太快了一点。
这让他们有些五味杂陈。
高兴于北京的实力强大。说明他们选对了。同样担忧于北京的实力强大。或许,他们将来的日子,不会太好过。
也算是幸福的烦恼了。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公务员何夕更新,第七十四章徐家的选择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