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在学报上,简直是火力全开。
丝毫没有保留。在太平盛世的底裤都翻出来了。
特别是对于江南士大夫们做的事情,全部给翻出来了。
是的。因为朝廷管得严格,什么隐匿田亩,偷逃赋税,等等。这些事情大部分人都不敢干了,他们如果敢做,朱元璋定然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下场。但是,士大夫们,不,应该是地主们对土地的经营,最基础,最不可或缺的工具,高利贷,是完全不能放弃的了。
无他,这是土地经营理念的问题。
士大夫们,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自己耕种土地。也没有想过向土地投入资金,进行必要的水利建设。增加粮食产量,或者改良生产方式,从而提高亩产。来提高自己的收益。
这些繁琐的俗务。岂能是他们清高的士大夫们要做的。
即便,很多士绅也集体修桥铺路,兴修水利。但是,他们的主要出发点,决计不是为了提高亩产,让自己有更好的收益。
当然了,在庞大的士大夫群体之中,也是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亲自操持农业,甚至总结经验,写出农书。但大部分士大夫都不是这样的。他们依靠的土地的收益,不在于地租本身。
因为土地租的收益是有限的,而且是相当有限的。
而土地人身依附关系,与高利贷,才是地主剥削的大头。
因为土地人身依附关系,就能无限的使用佃户的人力,可以说是免费的。这种佃户,就已经类似于农奴了。而高利贷,在借出去的那一刻,几乎没有指望农民能还。他要利用高利贷无限地剥削百姓。
生是他们的人,死是他们的鬼。
吃人不吐骨头那种。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量人丁出海,很多地主与士大夫都受不了。虽然说大部分中国人善财难舍,不到最后时刻,是很难下定决心,背井离乡的。而在地主逼迫之下,他们宁愿亡命天涯。
之前,没有别的路可走。而今只有出海这一条路。地主们兼并土地的经济循环被打破了。
这让他们损失惨重。
其实,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只要土地仍然交税,兼并不兼并,其实并不重要的。但问题是,古代土地兼并,就是人口从官府转向私人,土地从缴税到不缴税,从承担公共义务,到不承担公共义务。
这才是土地兼并的危害所在。
可以说,开海这一件事情上,自然不是十全十美,勋贵们明面上垄断,暗地的手段,自然不算清白。但是一般来说,这只要愿意服从海上规矩,除却天灾之外,人祸还是很少的。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大家都是出来赚钱的。而不是出来杀人的。杀人的目的,是赚钱。而不是相反。
而地主们赚的不是钱,是命。是无偿的劳动,是带血的土地。
人才是他们最大财富。而不是钱。
很多地方,钱根本没有用。穷人即便有了钱,在很多地方也是保不住的。
很多事情,如果自古以来就有,大家似乎都变得理所当然起来,觉得这一件事情本该如此。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的。而解缙将这些事情从新拎出来,昭告天下,却又不一样了。
很多事情,不上秤,不值一提,一上秤千金压不住了。
这里面首先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朱元璋对高利贷有明文规定的。其中有一条就是利息不能超过本金。不管借多少钱,最后还钱最多翻倍。但是这样的规定,下面的人怎么能遵循啊?
当然了,朱元璋才对整个大明进行了大手术,从开国以来,致力于均田均赋税。一边重视大族,一边打压大族。甚至朱元璋手头有一个册子,拥有土地超过三千亩的家族,都在列。
但是人的自然分化,是一种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就要新中国之后,有一段时间分田了。但是,没有过多长时间,大概不到十年,甚至更短,中央就发现有土地重新聚集在少数人手中的趋势。同样的情况,朱元璋做的事情,决计没有新中国土改做得彻底。而农民经营土地所遇见的天灾人祸,要比新中国之后,多太多了。
而小农经济面对这些问题的薄弱性,也会出现在同样的问题,土地再次集中。
其实,朱元璋开国之初做的事情,在正统之后,已经完全变样了。大量土地集中在士绅手中。数以百万计的流民遍布天下,而明朝赈灾,也从刚刚开始,朝廷主动积极,变成了被动消极。
主要是钱不够了。
如果算时间的话,还不到一百年。
也是而今这些士绅的力量不强大。否则,他们也就不用这种手段发出自己的声音,在乡下死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灭门绝户,也未必是多大的事情。正是因为士绅的力量不够大。他们在面对勋贵支持的开海这一件事情,只能想办法迂回阻止,或许分一杯羹。
走正规渠道。
死在这种习以为常的模式之下的百姓,更是不知道有多少。xündüxs.ċöm
解缙这一下子,算是刨了这些人祖坟了。甚至直接动摇了儒家的根基。
是的,儒家讲仁者爱人。并不支持其中的经济逻辑的。有一些士大夫,也是耕读传家。自耕自种,但问题是,儒家最大的支持者们,他们背后就是这种经济模式。
双方深度捆绑。
这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儒家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都要面对这个事实。
朱元璋看着学报上面,解缙的慷慨陈词,激烈抨击。微微摇头,暗道:“怪不得,要埋雪堆里。这辈子,这小子也定要不得善终。不过,这样也好。有些事情,也该撕破了。”
朱元璋想要继续变法。土地大清丈,已经差不多了。当然了,大明天下很大。很多省份的土地清丈还在继续之中。但是最主要的南直隶,江浙,江西,湖广,等地已经清丈结束了。
朱元璋想要进一步变更土地制度。
这也要有一个由头,朱元璋作为皇帝太赤膊上阵,有些不大好没有回旋余地。甚至朱元璋也准备让何夕回京一趟商议这一件事情。这下好了。解缙咬着一口够狠。将来很长时间,南京都太平不了。
朱元璋就有插手的空间了。
至于解缙个人。
解缙太沉不住气,太爱出风头了。这样的人,在官场很难走到最后的。历史解缙就以“好圣孙”这三个字,得到永乐与仁宗的欢喜,但是得罪死了汉王。
最后,死于非命。
而解缙而今更年轻,更不知道轻重。为了出头,自然用尽全力。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压倒丁显。为自己铺出锦绣前程。
但是他并不知道,他用力过猛,刚者易折。他这种做法,朱元璋是很高兴的。但是将反对一方的仇恨,全部吸引到自己身上了。而大明现状,想要在几十年之内,一下子从封建社会进步到下一个阶段,不大可能,也就是说。大明地主阶级或许会衰弱,但是还会存在。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一但上面需要与这些人和解,妥协。那么吸引了这么多的仇恨的解缙会是一个什么下场?
扔出去的砝码,给出去的交代而已。
所以,朱元璋觉得解缙,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跳得这么欢,将来难免拉清单的。但是那是将来的事情,现在他也是要给予奖励的。朱元璋沉吟片刻,下令,给解缙加七品翰林学士衔,并请他进宫,为朱元璋值经筵,也就是讲课。
「请假,本月没有全勤了。就没有动力,又有一些卡文,今天只有一更」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公务员何夕更新,第八十九章学报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