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读文学>穿越小说>赵云>第430章 段正淳读报
  “怕是够用了。”倒蚯蚓的妇人说道。

  “那好,我们出去透透气。”

  拿竹片的妇人一边说话,一边用竹片在土壤上面来回刮了几下。

  刚刚被翻开的土壤,重新被盖了回去。

  两名妇人各自背起一个沉甸甸的背篓,向着草棚外面走去。

  就在她们即将走进鸡舍区的时候,听到远处传来了喊声:“大家都出来了哈,听报了,听报了!”

  两名妇人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一名妇人说道:“今天听报的时间,好像比以前早些啊。”

  “应该有大事吧。”另一名妇人笑道,“要不然,就凭段局长那个性子,能让我们早早休息?”

  “倒也是。”

  两名妇人快步走进鸡圈,将大背篓放下。

  这鸡圈里养着数百只鸡,鸡屎味道十分刺鼻。

  不过,两妇人一直都在做这个工作,早已习惯了。

  她们将大背篓里的蚯蚓撒进鸡食槽中,就空着双手向附近的小广场跑去。

  “唉呀,我没洗手呢,手上又脏又臭。”一妇女一边跑,一边说道。

  “我们都耽误一阵了,洗了手再去就晚了。”另一妇女说道。

  “唉,都怪段局长,今天就不准时!”先前的妇女小小埋怨。

  两人跑到小广场时,发现这里已经站了一百多人。

  而且,狼狈的不只她们两个。

  有个妇人估计是正在喂猪,直接把喂猪的大瓜瓢都拿了过来。

  还有的人身上,还围着干活时的围裙。

  妇人们相互点了点头,就看向屋檐下那个站着的人。

  那是一个面容憨厚,却又不失威严的男人。

  正是畜牧司畜牧局局长,段正淳。

  自从段正淳学会了识别常用字,就每天都固定时间给大家读报。

  当然,这并不是畜牧局一家独有。

  事实上,夏国的各个工厂,现在都流行这样做。

  “咳!咳!”

  段正淳习惯性地清了清嗓子,扫视着众人,大声道:“今天读报早了一些,是因为今天的报纸有加刊!”

  众人顿时恍然。

  对于大家来说,报纸上的故事,新鲜事,政策,都是很有趣的。

  而且,听报这段时间,其实就是站着休息。

  段正淳没有废话,马上就低下头去,展开手中的报纸,大声念了起来:

  “社论:

  《华夏好儿女》。

  你们可能不会想到,这篇社论是大王写的。

  据说,大王写这篇社论之时,人正在青海城。

  好了,大家听我念正文——

  【

  我华夏儿女,自古就有优良美德。

  我们勤劳、勇敢、坚韧、忠诚、尊老爱幼……

  】

  ”

  众人听得心潮起伏。

  他们觉得,大王简直说到他们心里去了。

  华夏儿女,真的是美德多多啊。

  正沉醉间,突然听到段正淳语气一转。

  “但是!

  尊老,不等于要听从长辈的一切。

  比如说,长辈让你干坏事,你也要尊守吗?

  或许你们觉得我说得不具体。

  那我举个例子。

  就在青海城,有一个老妇人,命令她的儿子拿出所有的财货,投进青海湖里去。

  原因是,那个老妇人做了一个梦。

  梦见青海湖里有个神,那神向她讨要供奉。

  她儿子不敢不从,真就把所有财货扔湖里去了!

  你们说,这种尊守有意义吗?

  我说,并不是每一名长辈都是聪明的。

  恰恰相反,有不少长辈思想古板,根本不能适应我国的快速发展。

  如果你们觉得他们的命令有些问题,你们可以暂不执行,去向官府中的父母官询问。

  如果有老人倚老卖老,对社会和国家造成了损失,官府将对其依法处置!”

  听完这些,众人心头都是一震。

  然后,许多人都露出轻松的神色。

  一些聪明人终于明白过来,为什么赵云要写这一篇社论。

  这是为了给年轻人的思想松绑!

  从此以后,各家各户的老人,再也不能用他们的老思想老眼光来限制年轻人了。

  的确!

  这就是赵云的意思。

  事实上,在青海湖,赵云听当地的汉官倒了许多苦水。

  这是因为,在羌胡部落,除了听贵族的话,就是听老人的话。

  如果是放在以前,这没有什么问题。

  然而,在夏国,不少老人的话,根本就是在和夏国唱反调。

  就比如黑教。

  之所以黑教现在还不能断根,就是那些老人的古板思想在作怪。

  他们自己依然盲信黑教,并强令可以被他们影响的后辈,继续偷偷地信仰黑教。

  出于华夏民族尊老的优良传统,官员们一时都没办法。

  赵云干脆就写了这么一篇社论,彻底抹消了老人指导后辈的法理性。

  为了让官员们放开手脚,他还在最后特意加上了一句:依法处置!

  也就是说,老人犯错,也是该咋的就咋的。

  该杀头杀头!

  该劳改劳改!

  段正淳读完这篇文章,习惯性地向旁边伸手。

  他的妻子早已端着一个竹筒站在旁边,连忙将竹筒递给了他。

  段正淳咕咚咕咚喝了几口,递回竹筒,再次低头看向报纸。

  “下面是新闻。

  【

  到7月20日,南面已经再次拓土二千里!

  大王有令,在新拓之地上面,再建城池三座,并设卫所三座,巡检所九座。

  截止7月25日,我国已向金城郡移民36万。

  ……

  】

  ”

  这些都是国家大事。

  如果是以前,普通百姓根本不会去关心这些。

  但在夏国,在这群衣食无忧的工人群体中,关心国家大事已成习惯。

  听着国家不断向外拓土,众人的心情都是昂扬起来,个个面带自豪神色。

  这正是赵云需要的。

  在这个时代,几乎是所有人,都没有民族和国家的概念。

  于是,人们就特别重视“家族”。

  把家族利益摆到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之上。

  赵云一直都在刻意弱化民族概念,却在强调国家的概念。

  通过小说,通过报纸,这种观念已经开始深入夏国军民之心。

  拥有了国家概念的夏国人,自然就会以国家利益为重。

  到了未来,当夏国进入汉地,以强硬手段对付世家豪强之时,夏国军民也会坚定地站在赵云这一边。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赵云更新,第430章 段正淳读报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