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超、郭威等入城之际,李从璟已经从城头赶过来,他走下甬道,正好碰到上来交令的两将。两将皆神色振奋,见面就拜,“见过军帅!”
李从璟哈哈一笑,“恭贺两位将军,为我阻击耶律鲁多万骑大胜而归,赖两位将军之勇,营州之困已解其半矣!”
李彦超、郭威俱道:“击破耶律鲁多,全赖军帅妙计,末将不敢居功!有军帅运筹帷幄,我等要解营州之困,实易事耳!”他二人这番话说得真切,也是他们心中的真实想法,尤其是李彦超,经此胜,对李从璟已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日孙二牛以性命换回耶律鲁多率领万骑,绕道侧后进击的消息,卢龙军诸将皆以为大军已入困局,只能南撤以图自保。在这种情况下,是李从璟力排众议,坚定诸将抗敌决心,又拿出了解围之策。李彦超初闻李从璟阻击耶律鲁多之计时,便惊叹不小,呼之绝妙之策,认为大有可为。
此番与百战军主力东征,依照李从璟的布置,先是示敌以弱,佯作溃退,而后一路抛散财货,诱使契丹大军争抢,在其阵型大乱之际,伏兵尽出,果真大胜耶律鲁多。论功劳和行为含金量,谋划布置的李从璟,要比冲阵厮杀的李彦超等人高得多。
李从璟将李彦超神色收在眼底,见对方诚心拜服,心中大是欣慰。李彦超是卢龙军有数的大将,因久在边境,常与契丹作战,难免自持身份,心生傲气,不仅他是如此,卢龙军上下亦如此。
李从璟北上之后,先是里应外合让君子都在葫芦口夜袭耶律德光,随即奔走草原如闲庭漫步,后又克平州、复营州,如今更是依靠谋略和胆气取得击耶律鲁多大捷,将唐军从困境中救出,凡此种种,仅军功就足够震撼人心,更不必说在平州种种举措,为他赢得民心、军心,被称之为“幽云之福”了。
眼下李彦超都已诚心拜服,遑论卢龙军普通将士。李从璟充任幽云防御使,要接替李存审坐镇幽州、统领卢龙军,困难重重,对外有契丹这个劲敌,对内也要收服桀骜不驯的军心、散乱的民心。如今看来,此两者都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对内乃是对外之基石,李从璟得到李彦超等将的“归心”,内部稳固了,日后对外便纵有千难万难,他又何惧之有?
李从璟欣慰异常,免不了拉着李彦超,一阵勉励,“将军乃边军柱石,有将军冲杀在前,本帅之策方能凑效,边地赖将军和全军将士而安!”他欣慰,被他拉着的李彦超何尝不欣慰?
望着灯火下这张年轻的面孔,听着对方的鼓气之言,感受着身周金戈铁马的气息,李彦超心中感慨万千。
自家父亲身体如何,身为人子,又久在李存审身边,李彦超再清楚不过。然而,他本身资历不足,尚不能独领一镇,何况是幽云这样的边境重地?在这种情况下,李彦超也知道李存审被人接替,由他人来统领卢龙军是必然,
如此一来,来统领卢龙军的是什么样的人就值得关注了。
卢龙军军镇在幽州,戍卫大唐北部边境,是幽云最重要的军事重地,如今契丹雄踞北方,时常入侵,且耶律阿保机素有饮马黄河之志,在如此境遇下,卢龙军统帅的责任、风险,都不可谓不大。李彦超身为卢龙军大将,自然要为自身和卢龙军上下万余将士身家性命考虑。
在李存审上书请归朝中后,李彦超原本以为,朝廷会派遣一员资历老、实力卓绝的名将前来幽云坐镇。他暗地里和李彦饶等人合计过,这个人选,最好莫过于大唐番汉副总管李嗣源。只有李嗣源这样的老将、名将,才能应付日益强大且狼子野心的契丹蛮贼。xündüxs.ċöm
李嗣源没来,来的人的确和李嗣源有莫大渊源,但这种渊源,却是李彦超事先怎么都不希望看到的。李从璟的名号李彦超并非没有听说过,也知他在过往一年中屡建奇功,未尝一败,但他毕竟年轻,他的“不败”,在李彦超看来,不是他天下无敌,而是经历的战事还太少而已。所以当闻听李从璟北上幽云的时候,李彦超是拒绝的。
但他拒绝没用。
所以他很痛苦。
李从璟北上第一件事,就是征调大军陈兵边境。而他自己,则是连影子都没让其他人见着。这也就罢了,他竟然扮作商队,直接去了西楼!李彦超初听这个消息时,差些没惊掉下巴,草原是那么好去的么?西楼是那么好闯的么?那不是青山绿水,是有阿保机坐镇的契丹大本营!李从璟此举,不是胡闹是什么?简直是视军国大事为儿戏!
随即,君子都于葫芦楼大破耶律德光的消息传回。消息虽然令人振奋,但在李彦超这个行家看来,不过是投机取巧的伎俩罢了,能取胜有太多侥幸因素,且这样的事偶尔为之尚可,若是以此作为常态,依赖性太甚的话,必然马失前蹄。因是,在领军赴边之前,李彦超又拒绝了一次。
可惜,还是没用。
随后,大军在边境呆了许久,卢龙军一枪未发,李从璟一声令下,而大军主力又得班师回幽州,李彦超气得砸了桌子,大骂李从璟行事荒唐、不知兵!在给李存审的信中,李彦超第三次提出拒绝。无奈,不出所料,仍旧没用。是李彦饶百般劝说,李彦超才遵守军令,让卢龙军主力撤回幽州,而他带领卢龙军一部和百战军一部汇合,去跟随李从璟进行下一步行动。
随后听闻君子都在草原转战各处,连战连捷,李从璟从虎穴脱身,途中更大败契丹追兵,这一个个如同说书一般的故事,震惊了李彦超。他久在幽云,却从未踏足草原,不是他不想,是没有这个实力,并且他也一直认为,唐军要攻入草原,难度太大,非一朝一夕之功。便在此时,他见到了真正做到了入草原如游山玩水的李从璟。从那时起,李彦超开始怀疑,这世上可能真有一种人,的确是无法用常理去度量的。
之后,大军“毫不费力”克平州,复又重建平州,在李从璟逐渐被平州军民神化的时候,李彦超也首次体验到了被百姓视作“无敌王师”的感受。在幽云征战多年,那是他第一回被百姓看作救星,看作保护神,看作边境的希望。在被无数百姓包围,眼见男女老少振臂同呼“护边击贼”“卫平州,越长城,复营州,入草原”的时候,李彦超心中也涌起过一股能破敌雪耻、马踏西楼的豪情。
那是他第一次觉得,西楼离他并非那般遥不可及。
但这并不能让李彦超完全信任李从璟,一时热血冷却之后,他审时度势,觉得李从璟能力如何,还有待观瞻。
在平州军议那一晚,李从璟和杜千书一番攻守策略之论,让李彦超眼界大开,他始得知,谋国、谋战之法,竟是如此精妙,让他叹为观止。随后一路败耶律赤术、攻克营州,又是无数军功入手,然这都不是让李彦超彻底信服李从璟的理由,虽然有这些战绩,李彦超已经足够信任李从璟,但他在心底仍旧保持有一份谨慎,想要再多观察一两分。
直到耶律敌刺率领三万契丹大军杀来,耶律鲁多绕行百里奇袭,唐军陷入困境之中。
前日夜,在议定此事时,李彦超的确是打了退堂鼓的,敌我悬殊过大,兵力捉襟见肘,形势不利,一时又难以找到突破口,李彦超觉得,既然早晚要退,不如趁契丹合围未成,尽早退却。
然而李从璟一席话,让他有了战心,“若护边击贼之事若人人可为,还要我等作甚?”“常人不能为,今我为之,方显我辈之能,彰我辈英豪本色!”但有此还不够,沙场征战固然需要热血、士气,然更需要策略得当,否则便是匹夫之勇,是鲁莽,早晚难逃败北。之后,李从璟一番气定神闲的谋划,才让李彦超真正了解到,李从璟竟是已有成算。
临危不乱,遇难不折,李彦超不仅看到了李从璟身为一军主帅的雄才大略,也看到了他的品性。
李从璟虽有妙计,李彦超亦认为可行,然战事仍旧充满变数,便是没有变数取胜也不易。出征前,李彦超在给李存审的绝笔信中写道:“儿戎马十数载,与契丹战百余场,胜负参半,全赖父亲之智、将士之勇,勉力支撑而已。儿尝闻‘将者,军之胆’,亦闻‘为将者,当智、信、仁、勇、严’,及见军帅,方知此何之谓也。精锐之师,莫不‘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百战军之谓也。”
“今契丹大举来犯,全军危急,当此之际,唯有迎难而上,置之死地而后生,断无消极后撤而能得利之理,军帅谓之‘狭路相逢勇者胜’,儿深以为然。儿先前轻视军帅,此乃儿之失,今日闻听军帅之言,念及军帅出平州时所言,方知军帅之志,不在消极防守,而在积极进攻,儿始信,护边击贼以出兵草原者,非军帅不能为之。”
“父亲曾言军帅‘虽年少,定国安邦非之莫属’,之前也不信,而今也不疑!儿不才,亦曾随父亲征战千里,历经生死,非一无是处,今欲随军帅正我大唐男儿之雄威,击契丹蛮贼之嚣张气焰!儿不才,运筹帷幄非所长,所能为者,冲锋陷阵而已,今欲奋而击贼,虽死,军人宿命,父亲不必挂怀!唯望我大唐千百万儿郎,前赴后继,不叫契丹掠我边地如游猎、圈我边地百姓如牧羊,以为我国中无人!”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十国帝王更新,章四十六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7)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