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读文学>都市小说>叶知寒>第164章 有求必应,放手去做
  “核工业建设。”叶知寒激动的把笔记本翻开,然后不停的翻页。

  “这一部分,是核电站以及基础核应用的构想,根据现在沙苏提供的核工业支持,完全有可能做到,”

  “这些核电站如果能够落地,那我国发电量贫瘠的问题,将会得到大幅度的缓解,不但可以轻松的支撑起现有程度的家庭用电,更能支撑起全国建设的工业用电!”

  叶知寒一边说着,一边往后翻动着:“这一部分,是原子弹的构想,”

  “这个我们没有现成的工业生产线,但是五院第二机械部的下属221所和331所、404所,以及兵工机械工业部203所的相关生产线进行改造和优化,可以实现原子弹组件的制造,”

  “不过技术的限制,我们可以先进行小当量的裂变弹制作,虽然威力要比沙苏和丑国的小,但对我国军工的提升也是有质的飞跃的。”

  “因为沙苏对原子弹工艺的封锁,五院对我国的原子弹研制分为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保证小当量裂变弹研制成功,第二步,小当量裂变弹军用改进,第三步,根据裂变弹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进原子弹的研制,三年内保证能让我们的蘑菇弹炸响。”

  说着,他继续翻到了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是核动力舰船的相关构想。”

  “因为当下海军舰船的稀缺,再加上自主研制的周期较长,我对海域布控进行了以下的安排,”

  “主要的海上防御手段以第三机械工业部提出的岸舰导弹防御系统为主,但我们需要一个长时间通航的舰船,能够在海上进行长时间的巡航,以便通过雷达布控,对侵入我国领海的敌舰进行雷达锁定,给岸舰导弹提供准确的打击坐标。”

  “针对长时间通航的考虑,我提出了将沙苏的驱逐舰改成核动力舰船,”

  “这个难度比前面两个核应用都要大一些,”

  “您知道的,核电站就是个烧火的地方,所以没有体积的局限,可以需要多大就建多大,但核动力舰船,就严格要求体积了,”

  “所以,我的想法是,首先我们至少要完成一艘舰船的核动力改造,剩余的三艘可以继续使用常规动力。”

  “但现在有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就是沙苏这一批07型驱逐舰的品控有些太差,用料实在粗糙,再加上已经是服役二十多年的舰船,要是完美发挥核动力带来的好处,需要对整个舰体进行升级,”

  “但靠着我们现在的工业水平,要是完成升级,恐怕又得额外耗费一些时间。”

  叶知寒迅速的把笔记本翻完,随后满脸自信的看向子任同志。

  这是一条光明的道路。

  所有的要求,都是依据可行性为首要考虑目标来确定的。

  只要按照这个框架和构思发展,他有足够的信心,能够保证军工水平的飞速提升。

  子任同志拿过笔记本,缓慢的翻看了起来。

  翻了两页之后,他拿起桌案上的老花镜,丢下燃尽的烟头,又点燃了一根。

  眉头紧皱,身子后仰。

  食指一个字一个字的在笔记本的每一行滑动着。

  看了大概两行,把笔记本放了下去。

  “好,很好。”

  子任同志自然是没有看懂。

  按照他和翔宇同志自己的说法,他们都是普通百姓,哪里会知道这些科学家的知识。

  他们能做的,就只是信任。

  如果成功了,就去褒奖。

  如果失败了,就去鼓励。

  他们看不懂这些复杂的公式,但在看人识人的能力上,是毋庸置疑的。

  只要人对了,就放手去做。

  华夏一无所有,成功了就赌赢了,

  失败了,大不了再多吃两年苦。

  大展拳脚的前提有两种,

  一种是有着足够的家底可供挥霍,

  一种是一无所有,已经没什么可以输的了。

  而现在的华夏就属于后者。

  子任同志把笔记本还给叶知寒:“去做,有什么需求和我提,我尽量满足你。”

  “还真有一个请求,”叶知寒笑着挠了挠头:“可以进一步加快研发进度,而且开支相对来说也不会太大。”

  “你说。”

  “我想聘请一批沙苏的科研人员,前往各个研究所进行简单的教学,”叶知寒道:“我们的底子太弱,再加上沙苏的机械大多人也都是第一次见,虽然现在还在学习阶段,但如果没有一个师傅把他们领进门,单纯的靠自学想要学会,恐怕非常耗费时间,而且安全隐患也不小,”

  “其实不需要太久,只需要两个月,最多三个月,只要把我们的人教会怎么使用就好。”

  子任同志点了点头,吧嗒吧嗒的抽起了烟,沉默了下去。

  这个花费,是要比引进工业线和军备要便宜。

  但问题是不能贷款啊。

  两次工业和军事引进之后,华夏现在完全是负债前行。

  剩下的些许资金是财政维持新旧币更换的最后一点余粮,为了保证社会的正常运作,这些钱是怎么也不可能去动的。

  “大概聘请多少人?”

  “我想一下,”

  叶知寒简单估算了一下。

  按照道理来说,生产线的每一个组件部分,都需要一位工程师进行操作教学。

  工程师总数应该至少在两千到三千人。

  但如果这些工程师只是教会每台仪器的具体操作方法,那人数可以削减到一千人左右。

  但这也是最低标准了,如果人数再往下面压缩的话,那即便是花了钱,也提高不了太高的效率。

  “一千人,这是最底标准了,每一个具体的生产线,至少需要五到十五个工程师来教学。”

  “请两千个吧,”子任同志谈了谈烟灰,道:“我们的孩子基础太差,多请些老师,请一千个老师教两个月,和请两千个老师交一个月花一样的钱,那就多请些老师,这样我们的学子们学的也能更快些。”www.xündüxs.ċöm

  这事儿商量住之后,叶知寒也就不再打扰,和子任同志告别后便离开了。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叶知寒更新,第164章 有求必应,放手去做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