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士族和富商只看到海外的财富,却未算到出海需要的成本。等他们把一切准备妥当,沈沫雪却在这过程中大赚一笔。
先是科学院的船,让竹光赚的可以放心地开银行了,并且多增加了几个沿海城市开分行。
然后是船上随行的医务人员,全是从护理学院聘的,只是船上有规矩,女子不能上船。
他们只能高薪聘请男医生,趁这个机会,护理学院开设了男子护理科,招了数千学生。
然后是船上的技术人员,也得从科学院聘请。从前他们看不起的匠人,一下子皆成了抢手货。
船和人备齐了,便是货物。朝廷很快发布了海商律法,明确规定哪些东西不能带到海外,各项物品的商税等等。
待士族和富商们发现粮食是绝不能卖到海外的,他们有点傻眼了,特别是士族,他们可是存了不少粮食。
在朝廷降低粮税并且朝廷收粮后,他们的粮食就卖不上价,他们又不想卖给朝廷,总觉得太亏。
本想着趁这次出海热,卖到海外去,没想到朝廷竟然严明禁止卖粮。
然后他们发现,瓷器、琉璃、茶、丝绸、纸、麻布这些货物税率较低,是出海物货最佳首先。
待士族反应过来,开始大规模种茶、种桑,开纸作坊的时候。
他们才惊觉,不知何时,朝廷竟然悄悄地开了许多此类作坊。
并且有大量存货就等着他们上门买呢!
这一刻,所有人心中的想法皆是,想从女帝手上讨点好处,太难了!
开国皇帝打天下,懂军事,那是理所应当的。
开国皇帝治天下,懂政务,便是英明神武。
大夏女帝懂军、懂政,还懂商、懂法!感觉他们的任何计划,都躲不过女帝的眼睛。
她总能先人一步,把所有事都想周全了。
此时还没有六边型人才这个说话,否则这些人定会感叹,女帝当真是千古第一聪慧的帝王啊!
出海热带动起来的,是全民商货!各地官员开始挣政绩,大小工坊开的遍地都是。
叶文朗特地写了份折子送到帝都,说明什么东西在海外受欢迎。
然后大家发现,照他所说,大夏百姓吃饭的碗,日日饮的茶,身上穿的衣,等等寻常之物,弄到海外,都是抢手货!
那还等什么?全家都少,趁着还未春耕,都来干活啊!
士族和富商大肆收获物,只要物好,就不愁卖!
青壮进工坊,老人孩子在家养六畜、编麻绳、做竹编……
隔几天就会有人上门收货,东西全都涨价了,特别是绿豆,价格翻了三倍都不止!
泰安那边的纸、药材、麻布、煤……源源不断地货物,每天往千里之外的海港运。
大道越修越宽,马车日夜不停。
驿站都不够住,有百姓建茶棚子、客栈、饭馆之类,也是日日客满。
不少荒芜之地也因此渐渐发展成小镇。
大夏国历四年,出海带动的经济大增加,工业迅速发展。
就在这阵全国出海热中,春闱开始了。
这次春闱沈沫雪亲自出了一道策论,就考海商与海军。
她也不指望这些文人对这两样有什么理解,只是想给他们一个概念。
从此之后,大海不再是传说中的东西,而是一个天然宝藏。
你们的眼睛不要再总往国内的土地与山川上看,也要看看世界有多大,海外有多大。
士族总以为女帝想抢他们那一亩三分地,待他们见识到海上的繁华,海外的天地有多大,就知道自己才是井底之蛙!
其实自从泰安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开,启蒙书籍变成家家必备之物,士族最自豪的文化垄断,就被沈沫雪打碎。
以后寒门士子会越来越多,而士族的土地出产的财富会越来越低,他们死守的那些家传学问,只能继续家传。
再想如先周时,一门出多少个宰相、多少个官员、多少个皇后,家传治世之道影响天下……
想都别想了!绝不可能的!
女帝一连串的变革和新律法,已经将他们那些东西打入古董箱。
当然,他们那些治世之道,也治不了大夏的朝政。
如今的天下,与先周时代,已经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了。
春闱就是最好的证明!先周时的春闱,三百进士,最少有两百五十人出自士族与官宦之家。
就是那五十寒门士子,多多少少也与士族有瓜葛。大到上过士族的学堂,受过士族的资助。
小到借过士族家的书籍,受到某位大儒指点一两句学问。
而大夏开国第一场春闱,三百进士,士族子弟只有八十人。并且一榜三位,皆出自寒门。
是女帝亲点的,他们写的策论已连夜印刷到报纸上,传遍了全国。
一甲之才得到天下百姓的认可,士族就是想抱怨是女帝打压,却也拿不出更好的文章来证明。
女帝在秋闱之前就说过,春闱不光录取三百进士,还会录取一千公务人员。
在春闱鹿鸣宴之后,女帝正式下达文书,所有落榜举人或是未参考举人。
皆可报名到国子监学习一个月的吏与法,一个月内包食宿,一应笔墨纸砚皆由朝廷出。xündüxs.ċöm
一个月后正式考试,如果考核通过,立即分配到地方为官。不过起步只是七、八、九品的小官。
是现在参加一个月的学习后考试,然后当小官。还是三年后再次参加科学成为进士,由举人们自己选择。
出乎沈沫雪意料的是,竟然有两千多个举人报名。她这才发现,这年头科举,不亚于后世高考啊!
这录取率也太低了!落榜留在帝都的举人竟然这么多!
她相信还有许多地方上的举人,因为这一科没信心所以没来参加春闱。
不过这些人比起越来越大的大夏帝国,需要更多公务人员的岗位,还是太少了!
这一个月的吏政与律法的学习课程表,是沈沫雪和杨芳华一起定的。
这些举人仿佛成了头一次踏入学堂的小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这些知识,跟学习四书五经完全不一样。
期间,沈沫雪还去给他们授了一堂课,重点是摊丁入亩制。
让他们切实知晓田地税改革前后的变化,以及此制度后续会给帝都带来的优缺点。
并且她做了预言:“十年后,大夏国会迎来一次人口大爆发。
所以十年内,诸位要和朕一起,开垦更多的田地,从海外运回更多的粮食。”
杨芳华也上了一次课,主要是将朝廷现有的各职位岗位说明,特别是地方上的官吏岗位,从九品说到七品。
然后给他们建议:“考试会分成三场,第一场是全面考试,第二场是分不同岗位的考试。
大家可以提前选一样自己擅长的专攻学习,如政务、法律、刑侦、税务、格物等等。”
有举人疑惑道:“难道不需要我们全部都学会吗?”
杨芳华说法就像,只需要读一本书,读精读通。而不是把四书五经通通读会一样。
杨芳华轻笑道:“帝国发展需要全面型人才,同时也需要专一型人才!
诸位不要觉得以后会低那些进士官员一等,只要你们在自己有所建树,女帝皆会一视同仁!
并且公务考试与春闱考试中榜的考生,都一样地享有吏部考核升迁制。”
春闱之后,帝都城热闹了大半个月,各种宴会极为频繁。士族贵女也开始的择婿。
大家发现有点不同的是,进士不再只想娶士族和官臣贵女,也有一些娶了富商女。
还有几个娶了科学院的女夫子,也是传为一段佳话!
官与匠人的联姻,正式意味着匠人彻底摆脱传承千年的贱籍,和各大阶级平起平坐了!
春闱之后的庶吉士考核,沈沫雪一点也不重视,在她看来,那些修史书的就是‘专家’。
现在的大夏国,这些专家可治不好。
她不重视,进士们也算得到一个信号,陛下更喜欢干实事的官员,而不是翰林出来的老学究。
所以这次考庶吉士的进士并不多,那些老翰林们倒也不失望,没有新人来,他们这些老人才好出头啊!
想想自己当年也是意气风发的进士郎,结果修书修到白发苍苍,还是个老翰林。
早知道就去地方上任,哪怕当个小县令也好啊。
在此期间,程锦来信,他已在闽州正式招海军,收编那些打过海盗的地方民壮。
围剿过几次海盗上岸,用黑火轰了他们的船。
让当地百姓对他彻底信服,许多青壮都最愿意征军入伍。
海商和海军都很顺利,现在沈沫雪最担忧的就是,去了北疆腹地追敌的寒夏和钉子。
也不知他们追到了哪?还要几年才能回朝?
为了让关边军资丰厚,不光是丰州的粮税,连献州的粮税她让人秘密送到丰州,给徐友清做军粮。
还有那些挖掘机和旋耕机,除了叶文朗拉走了一些,她都留给了徐友清。
因为西北地广人稀,这两样机械正适合开垦军中屯田。
除此之外,她还想到一件事关千秋万代的事。那就是陇右一带,水土的保护。
后世的陇右因水土流失严重,黄水泥沙多,土地沙化,已经不适合人类耕种。
所以才有大规模百姓迁到中原和南方,原来是帝都心脏的一带,竟然渐渐沙化。
这不是一年、两年形成的,从史料中的边边角角可以看出,盛唐时那一带还是郁郁葱葱的。
沈沫雪将这个重任给了徐友清,保护黄河源头,保护陇右的环境。多种树,不可开垦草原。
她怕徐友清不理解,特地写了长信,细细说明此事之重。黄河在中原一带爱决堤,就是因为泥沙多。
而泥沙多则是因为源头污染。她已经许久没给徐友清写亲笔信,有事都是圣旨或是监察院通知。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带着千亿物资逃荒后我种田养娇夫更新,第390章 春闱与保护黄河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