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读文学>穿越小说>汉末争鼎>第一百八十三章 京都十月
  拜访过蔡家,便没有再在荆州游荡的理由,王耀率部北上,踏上归途。

  他想归回故里并不简单,最初发下来的诏书很笼统,只是叫王耀领万余新军南下平叛,连数值与方针都未制定,王耀由此很自由,想去哪就去哪。

  不过有得必有失,没有具体要求固然自由,可究竟要如何才能证明自己完成了这项皇命?难不成得剿灭所有贼寇?

  真要那样就回不去了。

  所幸帐下人才多,已经有了办法。王耀只管往冀州走就对了,其余的就交给毛玠即可,这位文士有的是点子。

  ——————

  十月,这是政情动荡的一个月。

  皇帝命宦官在西园造万金堂,将司农所藏国家财物金钱,移入堂中以为私贮。不久,刘宏又在河间郡贱买田地,寺起宇第,搜刮钱财唯恐不尽。

  同月,前司徒陈耽下狱死,司空杨赐死。至此贤良逃离朝堂,再无人敢正直谏言,由此常侍们彻底把持了朝政。

  宦官的一切权力皆来自皇帝,别看张让赵忠对外嚣张跋扈,可对于刘宏却是绝对的言听计从。

  常侍把持朝政,也就意味着中央朝廷彻底变为皇帝刘宏的一言堂。

  自此刘宏愈发肆无忌惮,发动一切手段敛财。他为汉章帝玄孙,世袭解渎侯,其家素贫,在继位成为皇帝后务尽聚敛为私藏,搅得整个大汉天怒人怨。

  ……

  “子师,如今奸佞当道,正直之士无法立足于朝堂。然而天下大势随时都在变化,终会有我等匡扶正道的那一天,在此之前,还是保留可用之身最重要。”

  洛阳城郊,众人在送别王允。

  也是酉时傍晚的缘故,城郊并没有多少路人,不然定会引发一片惊呼。

  在这送别的都是朝中有名有姓的大人物,虽然不如十常侍那般权贵非常,却也是一股可以搅动天下的力量。

  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为主,西园右校尉淳于琼、屯骑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为副,除此外袁绍袁术也在其中。

  按说送别王允这种大名鼎鼎的忠臣,曹操袁绍这一代小辈是没资格参与的,可原本救下王允最重要的力量杨赐和陈耽两位大贤已被问监处死,与王允交好的这一派到现在就没剩下几个大臣,总不能没人就不送别,也只能拉些子弟来充数了。

  “老夫已将河内、陈留间的故吏全部打点好了,不过你还是得先隐姓埋名,可别被阉党的子弟给盯上了。”

  袁隗叹息一声,只感到深深的无力。

  想他袁家四世三公,于各地都有大量门生,乃是何其强大的庞然巨物?君不见权威如大将军何进,也得想方设法交好他袁家?袁家天不怕地不怕,偏偏畏惧那群独得圣心的阉人,真是耻辱啊!

  “多谢袁公,允会注意的。”

  将近大半载的监禁,虽没能磨灭王允的雄心,却将他一头黑发摧成了银色。

  这位只差两岁就年过半旬的老臣仿佛老了十几岁,整个人身上都流露出腐朽的气息。

  “诸位无需担心我,允离开了京畿,又哪里还会遇到什么危险?”

  “倒是诸君还身处朝堂,一定要多加小心……这半年的监禁已经让我想通一件事,无谓的谏言牺牲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死亡就可以警醒陛下改过自新,那我宁愿去死,何时都可以。”

  “但是这不可能。”

  叹息一声,王允眸中有些悲痛,他向侍者要来一杯酒水,一饮而尽道:“谏议大夫刘陶每日上书,谏忠言悲痛于国家,然陛下虽知刘大夫有才有德,可对其黄巾上疏、忧国上疏等奏折都不予理会。”

  “刘陶著书数十万言,又作七曜论、匡老子、反韩非、复孟轲等大作。其后上书言当世便事、条教、赋、奏、书、记、辩疑,共百余篇,还注解尚书、春秋。如此大贤,只怕百年间才能出一位,像这样的贤人,却因上书不被理会最终因幽愤主动闭气而死,允只想问……值得吗?”

  众人闻言皆是叹息,像刘陶这种人,是没有人会不尊敬他的。便是屠户出身的大将军何进,在心中都很尊崇这位大贤。

  但是尊敬归尊敬,大家都还是觉得刘陶死的没有意义。

  陈耽杨赐是被宦官整死的,是皇帝支持阉党,是没办法的。

  可刘陶不然,这位贤人因文学地位,纵是说话难听,皇帝也从没有整治他的意思,甚至示意宦官不许害他。

  如果自己有这种特殊地位,那肯定日夜谏言,即便不被采纳,也要在史书上留下刚正勇敢的美名。可刘陶却悲愤自杀,这叫众人既敬佩又感到不值得。

  “诸君,我们可以学习刘公的气节,但不能效仿他的行为。在这非常时期,天下还等待我等解救,保留自身最重要。夜深了,允也该踏上路途了。”

  “道阻且坚,还请各自珍重!”

  再次深深叹息,王允朝众人举杯,一饮而尽后再做一揖,旋即便告辞离去。

  夕阳西下,这位昔日执掌豫州的封疆大吏沉默无言,在几个老仆的伴随下朝远方行去。空旷平坦的官道上,孤单几骑的背影被拉的老长。

  目送王允离去,众人心思也很复杂。

  大将军何进脸色并不好看,不自禁攥紧了双拳。倒不是为王允离去而悲哀,只觉得太不公平。往昔几帝时,皆是宦官与外戚争斗不休,双方具有相近的实力,而在他这一代却并非如此。

  明明是尊贵无比的外戚,他却始终要低阉党一个头,莫说是权倾朝野,便是想要保住王允都做不到。

  袁隗也没说什么,他好似看到了往后的自己。摇头叹息,袁隗已经暗自下定决心,他绝不会再招惹宦官。

  这群无法无天的阉人,纵是自己顶着四世三公的名号,只怕也不会叫他们行事有所忌惮。

  观察着父辈们的神情,袁绍袁术轻轻摇头,只觉得长辈太过保守。

  而这般心思最为强烈的,还当属典军校尉曹操。这位严格意义上也属于宦官之后的年轻人,只觉得大将军何进实在是太过无用。一群声名狼藉的阉人而已,也能叫他们祸乱朝纲?

  都不必调兵遣将,随便安排几个刀斧手就能将张让赵忠等賊首斩杀。

  拨乱反正,何进必将得到天下支持。而如今袁绍袁术也都是大将军的部下,四世三公的袁家自然无法置身事外,只能协助何进搞出清君侧的名号。又不是废立皇帝做那种大不韪之事,只是杀几个阉人,地方上也不会对此有什么意见。

  更还别说,有不少刺史本就极度仇视宦官,像王芬这类甚至自己都在谋划废帝的封疆大吏,得知何进清君侧后定然是双手双脚的支持。

  多简单的事,何进为什么连想都未曾想过?因为他怕失败,因为那渺茫到可以不计的失败可能,他就不会去做,非要寻个万全之策出来,可世上哪有万全之策?

  ‘口口声声忧虑天下,可明明拥有改变天下的能力,却畏惧这畏惧那而不敢去做,说白了还不是忧虑自己失了权势?’

  ‘何进袁隗看似忠贞,实际也不过是胸无大义、只在乎己身的匹夫耳,根本称不上一句贤良,连刘陶都比不上。’

  ‘诚不足与谋。’

  就在曹操深思之际,屯骑校尉鲍鸿忽然深吸一口气,悠悠感慨道:“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真大,就好比这太原王家,既能出王公这样的忠贞大贤,也能出王耀那等与賊狼狈为奸的宵小。在王公被收监问罪时,本将还以为王耀年轻气盛,会为了叔伯为了大义而大闹一场,再不济也会上书上奏,以功劳换取陛下宽赦王公……”

  “誰能想王耀竟无动于衷,除了派几个人来贿赂狱卒让王公过得好些,实质性的措施居然一条都没做。”

  此话一出,当即引得淳于琼附和。

  对于同僚的话,这位健壮魁梧的战将颇为赞同,只见淳于琼目有讥讽、怒道:

  “誰都知道王耀是靠贿赂宦官而起势的,这样的小人,即便是同族叔伯被宦官擒拿,又怎么会去反咬他的主子呢?”

  两名西园校尉道出此话,即刻便引导了风向,靠后的一票位低者接连颔首,就要跟随上位者一同口诛笔伐。xündüxs.ċöm

  而就在这时,从始至终默然无声的袁术忽然大怒,手指鲍鸿和淳于琼道:“嗟乎!这就是愚者么?王耀在地方名气是不小,可在京都他的影响力还不如你二人!当时王公被收监问罪,王耀又能如何?去大义凛然攻击张让,最后全族被灭么?鸡蛋不放一个竹篮,尽管交好阉党会使王耀名声受损,可起码能保全家族!”

  “真就站着说话不腰疼,若非何大将军还有贤良们一同努力,王公此次危矣。即便如此也是历经凶险才得幸能够苟全,倘若王耀表现的敌视阉党,那事情一旦不利便是举族被灭的结局。”

  一席话道出,众人顿时噤声。

  鲍鸿和淳于琼神情不太好看,也并未觉得袁术说的有什么道理。可毕竟对方是袁家嫡子,凭这层超级衙内的身份,就叫两人根本不敢有反驳的意思。

  袁术有没有道理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态度。稍有迟疑,两名位高权重的西园校尉还是选择了低头。

  “中郎将说得对,是我二人欠缺考虑了,还请您不要放在心上。”

  “知道便好。”

  冷哼一声,袁术也不再多言。

  而袁绍见状则是微微皱眉,旋即又很快舒展开来。他主动去与淳于琼和鲍鸿两人攀谈,言语温文儒雅态度和蔼可亲,顿时给了两人一个鲜明的对比。

  小辈们的争执没能引起何进和袁隗的注意,他二人见王允行远了,便打算归回城去一同饮酒食肉,相谈政事。

  曹操则默默观察着场中的一举一动,见到袁术为王耀出头后他松了口气,既然袁公路都发声了,那他就没必要开口了。

  他实在不想与这群匹夫多言。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汉末争鼎更新,第一百八十三章 京都十月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