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长颈,圆腹,圈足,胎壁厚重,里面都是天青色釉面,上面开细碎的冰裂纹。
胎体粗矿,器型秀丽,而纹理釉色却是温润柔和,素静典雅,有那种似玉非玉的美感。
轻转瓷瓶,可以发现,在明光下,瓷瓶的釉面颜色青中泛黄,恰似雨过天晴后,云开雾散时天空泛起的金色阳光;
在光线暗淡之时,釉色又会青中偏蓝,仿若清澈如明镜般的湖水。
再看底部,香灰色为底,隐有三足钉,与釉面的秀丽,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别说方辰,就连之前都不懂鉴宝的崔悦和宇文丽丽,都知道这是汝窑天青釉瓷了。
当然,跟北宋时期的汝窑瓷器比起来,这件长颈瓶还是有些区别,最突出的就是它的胎体。
“这是元朝早中期的汝窑天青色釉长颈瓶,其本身仿北宋汝窑瓷器,但是在胎体上,略显厚重,这是元朝对器物使用的习惯。
众所周知,宋代的烧制技术已然达到巅峰,而元代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这时候南北各地的传统窑址生产并未完全停顿,但产品质量却更显粗犷。
在远元朝早期时候,包括汝窑在内的五大窑口,依旧是当时瓷器制造的主力军。
不过再后来又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开始崭露头角,才导致汝窑青瓷在内的其他瓷器失去昔日光辉。
现如今,汝窑瓷器传世品并不多见,而元朝汝窑瓷器更是绝迹,正因如此,这件元朝仿北宋长颈瓶的汝窑天青釉瓷就显得弥足珍贵。
它不仅对探究金元时期北方民族制瓷工艺提供了宝贵线索,更对研究中国汝窑瓷器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价值。
这样一件元仿宋的天青色釉长颈瓶,放在拍卖场,起拍价少说一个亿,而且上限不可估量。
绝对是一件极其难得的珍宝。”
方辰的话说完,不少人面面相觑。
“这小子是不是傻?就算是这件元朝汝窑天青色釉长颈瓶珍贵,可是给他这一说,我怎么感觉凭白让人感觉它又贵重了几分,他难道忘了这是对手拿出来的古董吗?”
“呵呵,还是太年轻,不懂得避凶就吉,损人利己,完全自讨苦吃。”
……
不少人甚至嘲笑方辰。
不过几个裁判却是认可的点点头道:“方辰,这件元朝汝窑天青色釉长颈瓶的确如你所说,价值非凡,起码达到了一级国宝的层次。
而他越是珍贵,你一会儿想要胜过它,就要拿出更加贵重的古董才行。
好了,你的积分加一,你可以继续看古念楼的最后一件宝物了。”
方辰微笑示人,没有多余的表情,而后伸手,抓向古念楼最后一件古董。
这是一卷看着小巧的画轴,常只有一尺多点,两头都有白玉为轴头,画面为黄色绢布。
方辰将画轴拿到手,并没有着急将其打开。
先是看了看摸了摸画轴的白玉轴头,而后又仔细查看着绢布,又将画轴凑到鼻翼前闻了闻。
“这幅画即便不用打开,也能判断出来是一件古物。
羊脂白玉为轴头,檀香木做的轴心,这在古代只有宫门贵胄才有资格使用。
而从绢布的编制技艺来看,它制作的年代应该在宋代左右……”
方辰说到这里,正要将画轴打开,可是这时候却听到一个裁判叫道:“方辰,你只看绢布,就能断定它的大概朝代?我怎么没听过这种鉴定能力?你不会是胡诌的吧?”
“绢,是一种薄的丝织物,它既是古人华丽服饰的主要材质,也是古时书画作品的重要载体,而在绢上作画,便是绢画。
辨别绢画的真伪可以从颜色、粗细、生熟为鉴定年代远近的主要依据。
首先颜色,年代越远就越黑,有一定道理,但不尽然,因为保存的如何才是关键。
清代末期的绢画,到现在年代并不远,可是有的已经很黑很破烂。它的绢色虽黑,其黑色却显着浮,并没有深入到绢素的肌里,不难识别。
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几乎是深麦黄色。宋代赵佶的《听琴图》,如新绢,只是绢表面上的浮光失掉了。可见,绢的年代远近,并不决定于绢色深浅,而是决定于绢丝收藏的如何,绢色是否深入绢素的肌理和绢丝的韧性。年代越远的绢,就越没有韧性,轻轻一折就断了。
年代远的绢画,全靠糨糊维持着。如没有糨糊维持着,其绢丝已朽败至毫无韧性和筋骨了。
人们通常说年代远的绢画必有一种古香古色沁人眼目的感觉。
年久的绢画,因屡经卷舒,画面上必有一种镜面光,但镜面光,可以人为做出来。
至于什么是绢色深入绢素,什么是绢色浮而未入肌理,什么样是有韧性和有筋骨,并从这里判断出绢的年代远近来,是须从鉴别实践中长期的反复比较才能认识的。
此外,就是绢的生熟,生绢是指未经精练脱胶的平纹织物;熟绢是生绢脱胶之后的称呼。
而绢画生熟在唐玄宗时期是一个分界线,即唐玄宗之前都是生绢画,唐玄宗开始,才有了熟绢画。
而辨识绢的生熟,和宣纸一样,主要看是否洇水,洇水的是生绢,不洇水的是熟绢。
其方法很简单,就是用手指头或者毛笔等其它工具,蘸少量清水涂在绢上,如果水保持原样没有扩散开去,说明不洇水,是熟绢,如果水很快扩散开去,则是生绢。
当然一些有经验的人从它颜色上细微的差别,也能判断生熟。
另外就是绢的编织的单、双丝和粗细上的区别,从宋朝开始有明显的区别。
宋代绢本书画,绢的织法上,横、竖都是用单丝,而横线比竖线稍宽,在颜色上同深色的藏经纸相仿。
到元代时,绢的经纬似用单丝,但丝线较细,纹理较稀。
到了明代则竖的为单丝,而横的则变为双丝,丝线粗细较均匀,纹理较为密实。
到了清代,则横、竖都变为双丝。
明以前的绢本书画,绢的表面一定没有了光亮,丝上的绒毛也多退掉。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好辨认的绢画,叫做稀绢,即编织格眼非常大,要褙上一层纸才能画。
这种稀绢最大缺点,就是命纸一去,绢就有了格眼,像筛子一样,因而画就没精神了,这种筛了的画,是完全没法补救的。
有这些判断的依据,我们就可以看咱们这幅画绢,明显可以看到横竖线都是单丝,并且横线略粗,这就是宋代绢画的标志。
此外就是生熟判断,我们不能用泅水的方法,以免破坏古物,但是从颜色上来说,通常光的为熟绢,哑的为生绢。
这件绢画,就略带光泽,那就是熟绢,这算是说明它不是更早年代产物的一个旁证。”
www.xündüxs.ċöm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重生90年代:我的鉴宝生涯更新,第三百五十三章 元朝汝窑天青色釉长颈瓶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