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读文学>穿越小说>糜芳关羽>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军分三 七斩为令
  在糜旸的构想之下,他只准备将他的万余大军,分为三营。

  因为乃是若将手下万余大军分为五营,那么他手下能够统领一营的将才并不多。

  邓艾、张嶷、孟达、丁奉,满打满算糜旸目前手中就这四员将领可单独统领一营。

  而糜旸不可能将一万大军,都分散给诸将统领,自身只留五百亲卫。

  所以在糜旸的构想中,将一万大军分为三营,每营三千人,才是最有利于他的军队架构。

  一来,将一万大军分为三营后,一万大军还剩一千人,糜旸可编入自己的亲军之中,这样他亲军的人数就会达到一千五百人。

  要想做到这一点,糜旸只需要在原来的军队编制上,做出一些调整就好。

  具体的调整就是,将原本的两个曲成一部,变成三个曲为一部,而后五個部合成一营,便为三千人。

  而三个营的主将,糜旸心中亦有了人选。

  人选分别是孟达、张嶷、邓艾三人。

  孟达本来就是一军主将,只是因为他犯下罪行,被刘备剥夺所有部曲军权,贬为糜旸帐下的一军司马。

  但孟达的统兵能力并没有因为此发生改变,而且从他之前领军攻打东三郡的情况来看,他的武略并不差。

  至于张嶷自不必说,能力,忠心俱是一时之选。

  而邓艾,虽然年纪尚轻且从未单独领军过,但邓艾却是三人中资质最佳的。

  他缺乏的只是锻炼且目前威望名声不足,但这一点如果将邓艾一直养在身边,那一辈子都不会改变的。xündüxs.ċöm

  所以糜旸的打算是,在将大军拆分为三营后,孟达与张嶷那两营不用太过担心。

  在邓艾这一营,糜旸准备自己担任主将,邓艾委任为副将。

  然后邓艾就可以借助着自身的威望,来初步执掌这营大军。

  然后糜旸再将丁奉放进这一营中,利用他的经验来协助邓艾,邓艾天资过人,想来会很快的成长起来。

  在糜旸将这个安排公布出去后,孟达自是觉得理所应当,而张嶷与邓艾二人俱是对糜旸感恩戴德。

  张嶷之前本就被糜旸任命为门下督,执掌着他手中的亲军。

  但还未成为门下督多久,糜旸就再次对他委以重任,任命他为一营主将。

  这让张嶷心中对糜旸的感恩无以言表,只想着以后要好好糜旸效力,以图报答一二。

  而邓艾在得知糜旸的这个安排之后,亦是心中感动至极。

  但他对糜旸的感情早就已经满了,所以他只是将糜旸的恩德默默记在心中。

  统率一营士卒,本来是需要校尉或者将军军职的。

  但事急从权,在天下丧乱数十年以来,早有无数前辈,为糜旸研究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方法很简单,糜旸目前是一郡太守,而太守是可以直接委任县尉一职的。

  糜旸创建的这三营,名义上可以给孟达三人挂上汉兴郡三县的县尉官职。

  三名县尉作为维护一县治安的武官,麾下统领着数千县兵,亦可以说的过去。

  在初步定好三营的主将之后,糜旸开始进行最重要的一步。

  自古以来,身为主将者,一旦统领大军数量一多,那么势必要将麾下大军分割,交给麾下的诸将分别统领。

  例如如今的糜旸将一万大军,主体部分一分为三,分别由孟达、张嶷、邓艾三人统领。

  这一点是现实的需要,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可以直接统率每一位士卒。

  要想将大军指挥的顺畅自如,就要定好严密的组织架构,而后再分派诸将统领。

  但身为主将,必须要将兵权牢牢的握在手中。

  兵权的作用有多大,诸葛亮在糜旸来之前已经告诫过他:

  “夫兵权者,是三军之司命,主将之威势。”

  说的简单点,那就是兵权是糜旸这个主将安身立命的根本。

  在和平时期,兵权的具体象征是虎符。

  但是虎符发挥作用的时候,是王朝的和平时期。

  因为有着中央的强大威慑力在,所以中央颁发的虎符才有最大的效用。

  但现在是乱世,虎符这种东西,早就失去了最大的效用。

  在乱世之中,要想牢牢掌控住麾下大军的兵权,靠的主将的手段。

  糜旸之所以将三营的实际掌握者,分别为任命孟达、张嶷、邓艾三人,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这三人之间从无勾连。

  而且这三人之间,除了张嶷与邓艾两人之间还好之外,孟达对张嶷与邓艾两人,是看不上眼的。

  这样就可以防止这三人进行私下串联,威胁到他。

  这是从上层架构中做出的制衡手段。

  当然靠这一点还是不够的。

  在一万大军当中,若论对糜旸最忠心的,不是邓艾,亦不是张嶷,而是糜旸从公安城中特地带来的一千五公安士卒。

  这是在公安一战后,糜旸收获的最大的成果之一。

  那一千五公安士卒,在糜旸恩威并施的手段之下,早已经对糜旸死心塌地。

  一千五公安士卒其中有五百人被糜旸收为亲军,剩下还有一千人。

  这一千人,糜旸的打算是让他们成为这三营大军中的各级基层军官。

  统率大军必须要通过相应的组织架构执行,而军队组织架构的根本就在于各个基层军官。

  一旦糜旸将一千公安士卒委任为,九千大军中基层的军官。

  那么凭借着这一千公安士卒对糜旸的忠心,他们自然会为糜旸看好这支大军,从而让糜旸达到完全掌控这支大军的目的。

  哪怕三营主将中有人想反叛糜旸,他们亦根本指挥不动手下的大军。

  这才是彻底掌控一支大军最好的办法。

  而且将一千公安士卒,委任为大军中的各层基层军官,也会有一个好处。

  那便是这一千公安士卒,都是经历过血与火战争的老卒,在他们的带领训练之下,这九千大军亦能很快发挥出战斗力。

  “一人可教十人,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教千人,千人可教万人,可教三军。”

  在糜旸的安排之下,加上有着一千公安士卒的协助,不出数日,三营大军的大致框架就已经组建完毕。

  数日后,天朗气清,在河谷之中的校场之上,矗立着一座刚刚建成的高台。

  此刻糜旸正站立在高台之上,看着下方乌泱泱的一片大军。

  不同于以往在公安城中面对的那数千公安士卒,如今站在他下方的近万大军,乃是真正从属于他的大军。

  亦是将来他在乱世之中,赖以生存的生命保障。

  在这种原因之下,糜旸务必要将高台下的这近万大军,锻炼成一支强军。

  这时在高台之上的只有糜旸,他的身边没有关平这位好友可以提醒他,他的身边亦没有于禁这位名将可以教授他经验。

  接下来大军的一切训练事宜,只能靠糜旸自己安排。

  正所谓:“夫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

  从小受到一众名将教诲长大的糜旸,知道凡是训练士卒,主要方面来说有四要:

  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诫之以典刑,威之以赏罚。

  这四要是保证麾下大军能够听从指令的先决条件,而在这四要之中,糜旸认为第三点最为重要。

  严明的军纪,是锻炼出一支强军的基本。

  在糜旸站在高台上之时,高台之下的近万大军亦在仰头看着糜旸。

  自他们投入糜旸麾下以来,糜旸之前所宣扬的“一日三餐,七日一肉”的优惠政策一直在贯彻,并没有一次食言过。

  这样的情况之下,糜旸在他们心中建立起了初步信誉。

  就在近万大军的目光在注视着高台上的糜旸时候,他们只见高台上的糜旸开始招手。

  而后他们身前的数百糜旸亲军开始上前,双手叉腰朗诵起糜旸亲自定下的军令来:

  “期会不到,闻鼓不行,乘宽自留,避回自止,初近后远,唤名不应,车甲不具,兵器不备,此为轻军,轻军者斩。

  受令不传,传令不审,迷惑吏士,金鼓不闻,旌旗不睹,此谓慢军,慢军者斩。

  食不禀粮,军不省兵,赋赐不均,阿私所亲,取非其物,借贷不还,夺人头首,以获其功,此谓盗军,盗军者斩。

  ...”

  在数百名糜旸亲军的朗诵声之下,一声声糜旸亲自写的军纪斩令开始传递在近万大军的耳中。

  一声声斩令飘荡在幽深的河谷之中,令近万大军脸上都浮现了畏惧之色。

  糜旸一共定下七条斩令,分别针对七种情况:轻军,慢军,盗军,欺军,背军,乱军,误军。

  斩令很严,但不严无法出强军。

  糜旸今日所定下的七条斩令,其实出自诸葛亮所撰写的兵书之中。

  历史上诸葛亮依靠这强大的军纪,就算在关中平原中与魏军正面决战,亦不曾落过下风。

  史书中亦记载了诸葛亮在实施以上七条斩令后,汉军的军纪情况。

  “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

  “是以分兵屯,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亮之行军,安静而坚重;安静而易动,坚重则可以进退。亮法令明,赏罚信,士卒用命,赴险而不顾。”

  种种史料表明,在严厉的军法之下,汉军的军纪及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与犹如强盗一般的魏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糜旸来自后世那个兵民亲如家人的年代。

  虽然因为时代的原因,糜旸没办法在当世练出一支如后世子弟兵那般的强军。

  但既然严明的军纪既可以提高战斗力,又能保证百姓不受麾下兵士的侵扰,那么糜旸没有理由不去实施。

  在数百糜旸亲军念完糜旸定下的军纪之后,高台下万余大军,瞬间陷入了一阵不小的骚动之中。

  为了保证每位士卒都听得懂军纪,糜旸将一些原本复杂的军纪内容写的简单易懂,并且用当世的常用语替代。

  但正因为每位士卒都听懂了糜旸所颁布的军纪,所以面对这严厉的军纪,很多人脸上都浮现了惧怕之色。

  那些原本的荆州青壮倒是还好,他们本来就是老实本分的农家汉,他们经过多年欺压,养成了顺从的性格。

  只要不是活不下去,他们轻易不会起逆反心理。

  而且虽然糜旸定下的军纪很严格,但他的每条斩令都是言简意赅,言之有物。

  这样反而让那些荆州民众觉得有法可依,觉得自己不会被无辜斩首。

  在外他们是民众要严守汉法,在内他们是军士要严守军纪,他们觉得这很理所当然。

  只有那部分吴军降卒,原本他们在江东时军纪就不算好,一些坏习惯早已养成。

  所以他们在听到糜旸定下的军纪时,反应最大。

  但那数千吴军降卒,因为公安一战早就对糜旸敬畏甚深。

  加上因为糜旸已经初步在他们心中建立了信誉,所以那数千吴军降卒在各自将校的弹压下,情绪慢慢趋于稳定。

  那数千吴军降卒只能在心中默默希望,来日他们一定要严守军纪,千万不要犯了那七条斩令之一。

  在见下方近万大军的情绪渐渐稳定之后,糜旸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有这七斩令为纲纪,不久之后,他应该就能锻炼出一支军纪严明的强军出来。

  在当众宣读了七条斩令之后,糜旸令邓艾三将上高台来。

  在邓艾三将上高台来之后,糜旸将亲自手抄的三份军纪分别交到三将手中。

  并且他语气郑重的嘱咐道:“七斩令上辖我,下治卒,尔等三人亦要严记这七条斩令,否则来日若一旦犯了军法,吾定斩不饶。”

  “治军乃统兵将领责任,吾现将这份七斩令分别誊抄一份给予尔等,你们回营之后,务必要熟记在心。”

  “在自身熟记于心后,亦要督促麾下将校士卒,将七斩令一一熟记。”

  军纪定的再好,若不实施那也是一纸空文,而实施的前提在于熟知。

  方才数百亲军朗读一遍七斩令,肯定不能让在场所有的士卒都记住七斩令的内容,所以接下来就要靠邓艾这三将去督促了。

  而邓艾等三将在听到糜旸的话后,神色纷纷一凛。

  糜旸的那句“上辖我,下治卒”令邓艾三人意识到糜旸对七斩令的重视。

  于是他们三人在接过糜旸手中的七斩令后,纷纷下跪领命。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糜芳关羽更新,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军分三 七斩为令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