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读文学>穿越小说>郭戎卢十四>第438章 北伐开启!
  比起吐蕃人,李师道的力量要弱太多。

  如果说大唐是一个旧病缠身的壮汉,那么吐蕃人可以看做是一个同样病入膏肓的瘸子,而倭国只能算是一个天生的侏儒。

  吐蕃和大唐还可以算是一个级别的对手,而倭国和这两者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存在。

  然而,收拾李师道这个狼子野心的的侏儒,却比跟吐蕃人来一场倾国战争难度更大。

  原因很简单,倭国确实弱,但是也不都是废物,更重要的是,征伐倭国之前首先要面对的是茫茫的大海。

  而横渡大海则需要海量的海船!

  现在,属于朝廷方面的两支水师加起来的海船近两百艘,数量上看起来不少,但是大部分都有明确的目标。

  其中半数以上被郭戎用在了给辽东李愬运送物资、人员、补给,好帮助李愬站稳在辽东的桥头堡。

  剩余的海船只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突袭,而不可能执行对岛国的灭国之战。

  即墨的研发中心那边,全新的海船依旧在不断研究当中。

  为了尽可能的不浪费造船的材料,同时不让海船下水即落后,即墨方向已经决定在新一代海船定型之前只小规模的打造试验船,而不进行大规模建造。

  所以,想收拾李师道要需要等上几年。

  辽东方向倒是不需要渡海,但是辽东的冬天实在是太冷了,跟漠北没有太大的区别,在这种季节出兵讨伐等于让自己麾下的士卒们去送死。

  根据郭戎当初在西市发现的棉花,如今棉花已经开始在中原,在关中,在陇西进行了一定范围的试验。

  如今与农桑相关的所有事物已经全部归入了司农寺的管辖范围,权力膨胀的同时,司农寺从职位设置到人员结构和曾经已经有了巨大的不同。

  根据擅长内容和出身成分,整个司农寺已经分为管理型官员和技术型官员,其中纯管理型人员占到两成,而以农桑技术为主的人员则占到了司农寺所属人员的八成以上。

  整个司农寺会出现这种程度的变化,其根本原因还是包括占城稻、棉花等一一系列作物的引入和推广。

  稻米、小麦、粟米、棉花等一系列作物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这些东西却是整个大唐国力能否强盛的根基。

  以大唐广袤的土地,一亩地哪怕多产一斤粮食,对于整个大唐来说都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

  根据郭戎当初的提议,科技监已经研究了棉花超过四年,对于棉花的作用几乎研究到了极致。

  棉花虽然不能当饭吃,棉花的战略作用却丝毫不亚于任何一种重要的物资,就保暖这一项,就可以碾压大唐所有同类的保暖物品。

  原本,司农寺的那些家伙或许文辞不俗,或许精通管理,再或者善于熘须拍马歌功颂德,但是这些最起码也是寒门出身的家伙根本就没有去过田间地头,让他们去推广良种,指导百姓纯粹是痴人说梦。

  司农寺的废物点心们不行,但是皇帝和太上皇的要求却是死的。

  于是,大量种了一辈子地,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农进入了司农寺之中,成为了司农寺中技术型官员。

  根据司农寺的推测,现在这些棉花就已经可以在中原种植了。

  等棉衣的数量足够,李纯相信,他麾下的大唐铁军将可以轻易的横遭辽东,席卷漠北!

  当然类似的情况也已经出现在了航海监、科技监、工业监、交通监……

  虽然李纯恨不得明天就拿下辽东,后天就将那副世界地图上的所有版图都插上大唐的旗帜,但是他也清楚这些东西不可能一蹴而就。

  棉衣这东西现在自己弄不来,那就等到来年开春吧,反正不需要渡海,辽东跑不了,那片富庶的土地,一定会再次回到大唐的掌控之中,太宗、高宗可以做到的事情,自己同样可以做到。

  失去了辽东,李师道也就只剩下了一个孤悬在外的倭国,等到时间合适,李师道注定会死无葬身之地。

  西边的吐蕃不行,东边的李师道不便,那么最合也最方便李纯动手立威的也就是只剩下了加在中间的河北三镇了。

  事实上,河北确实与众不同。

  河北三镇的主力已经在河南被郭戎全歼。

  河北主力在河南的战败导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中整个河北的人心已经不稳了。

  田季安、王承宗、刘总已经用血腥的手段将手中的军队重建了起来,并且暂时稳定了整个河北的局势。

  无论是郭戎还是李纯都相信,但是这一切都是假象。

  人心不可能真正恢复,临时重建的军队也不可能恢复足够的战斗力。

  朝廷的平叛大军抵达的时候,即便不会一路箪食壶浆,也绝对不会受到太强烈的抵抗,兵峰所到之处就是他们的覆灭之日。

  等到河北三镇覆灭,他李纯将班师,凯旋而归,享受属于皇帝荣光。

  而郭戎则将等到气温合适的时候,率领剩余的兵马和此时此刻在辽东半岛南部驻扎的李愬联手,进军辽东。卂渎妏敩

  至于辽东打到什么程度,他李纯是不管的,只要不影响大唐内部的发展,不影响三年之后的西征就好,剩下的都由郭戎和李愬决定。

  至于现在的,郭戎所需要的事就是好好的准备,最好能在他李纯抵达之前将士气、体力、精神状态调整到巅峰。

  另外在最后,李纯单独提醒郭戎:

  建议可以提,细节可以改,有什么不认可的想法也可以说,但是自己御驾亲征的念头已经下定,就算天王老子来了也说服不了他,所以郭戎就不要学着朝廷中的那些人劝谏自己了。

  如果愿意,郭戎可以上道奏疏邀请皇帝出京,但是如果郭戎不想上就不上了,他也理解,更重要的是,李纯说他已经找到了在制侍会议上说服那些制侍重臣的方法。

  但是作为北伐的主帅,郭戎自己绝对不能反对。

  除此之外,李纯从长安出发的时候,至少还会携带一军三卫,近四万人作为自己的亲卫和卫戍力量。

  只不过,这近四万人负责的是从长安到汴州的这一段路途,等李纯抵达汴州之后,这一军三卫将划入郭戎北伐大军的序列。

  李纯本身的安全则直接由郭戎自己负责。

  一个字一个字的将李纯的信件看完,郭戎已经累得头晕眼花,这字实在是太TM多了,关键还没有断句。

  低头看了看刚才刘禹锡手书的自带断句的檄文,再看着厚厚的一摞一封信,郭戎也是一脸的无奈,写这么多字,这TM还真是李纯的风格。

  华夏的古汉语相当的精炼,一切以言简意赅为主,为什么到了自己这风格就变了。

  谁家写信弄得跟写论文一样!(李纯:这还是不是你给出的好主意,有了制侍会议讨论重大事项,有了制臣/内阁帮自己处理寻常庶务,可不就闲的蛋疼么。)

  当然,如果不是这么厚,也不可能将李诵的想法讲述的如此清晰。

  从自己想法的起源,到自己的想法,再到自己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和目的,李纯将他的想法完全展示了出来。

  清晰到了这个程度,再想要产生什么误会就很难了,除非自己想要谋反。

  郭戎自然不会考虑谋反,所以郭戎所能做的就是如同李纯所说的一样,尽可能的做好准备。

  只不过,皇帝离开京城御驾亲征可不是一件小事,需要改变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至于李纯为什么会萌生出这样一个御驾亲征的想法,李纯说是在守卫大唐的方面超越不了李诵。

  但是,想想李纯关于战场那详细的有些冗赘的描述,郭戎能看出这家伙对战场有强烈的冲动和欲望。

  琢磨一下,对于李诵在陈仓经历的大肆宣扬,郭戎敢断定,这家伙想的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也只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种可以传扬千古的言辞才能配得上当世君王的豪迈。

  再联想一下,提到在防守方面不可能超越李诵时候那种酸酸的预期,郭戎冷不丁萌生了一种想法,这位皇帝不会想要当一个空前绝后的武皇帝吧……

  武皇帝!

  大汉的那位武皇帝几乎铸就了整个华夏人的嵴梁,这一位如果走的也是那位汉武帝的路子……

  郭戎只能在心中说一句,真TM让人望而生畏!

  说罢,郭戎立刻召集了此刻此刻在汴州城内的将领,紧接着大量的信使离开汴州,以最快的速度前往了散布在整个河南道的进行修整和编制各路兵马主帅,通知各部的将领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汴州。

  当然,等待各路兵马的将帅抵达的时候,郭戎也没有闲着。

  李纯这一次可是整整带来了一军三卫,整整四万人的禁军主力,这可是一支相当庞大的力量。

  郭戎的手头本来就有最初东征军里的长缨军、左威卫,还有第二波援军被留下来的左、右监门卫,因为长缨军的超大编制,所以郭戎手中禁军的数量实际上是六万。

  现在,李纯为郭戎又带来了一军三卫,等于将郭戎手中禁军的数量增加到了两军六卫,整整十万人马。

  这十万人马,可以给郭戎的战术带来无穷的变化。

  再考虑到李纯这一次就是来镀金,刷声望的,那就需要重新研究一下主力军的发行方向,确保既能大获全胜的同时,又能让李纯足够风光,一路上刷够足够的声望。

  当然,李纯的安全也需要保证,否则,李纯一旦出了问题,那可就满盘皆输了。

  郭戎、韩充、李炎以及留守汴州的长缨军参谋们忙碌了整整三天的时间,赶在军议举行之前,将早就准备好的计划进行了相当复杂的修改。

  元和四年,八月十六,长安大明宫,紫辰殿之内举行了一次在京制侍重臣全部参加的制侍会议。

  在会议上,在会议上,皇帝李纯主动提出,将已经试运行了接近一个月的制臣(内阁)制度、制侍会议制度写入唐律之中。

  以唐律的行事,明确规定了制臣/内阁进行辅政的方式是代替皇帝批示奏疏(即,批注),以及草拟诏书(制诏)。

  当然,制臣无论是批注还是制诏享受皇帝诏书一样,需要备份,需要通过中书省、门下省,方能产生效力。

  制臣首领,即内阁首辅由皇帝亲自任命,不受制臣身份的限制,或者说不论成为首辅之前是什么身份,只要被皇帝钦点成为首辅,将自动获得侍臣和制臣的身份。

  将制侍会议写入唐律的同时,将修改、补充、删除唐律内容的权力赋予了制侍会议。

  只不过,无论是修改、补充、删除唐律,都必须得到皇帝的认可,否则修改无效。

  第三点,将兵部从三省六部中独立出来,成立枢密院,负责所有军务,郭戎将成为枢密院枢密使,郭戎统兵在外期间,由枢密副使老将高崇文、枢密副使韩愈代行。

  虽然,这两点李纯都留下了后门,但是如此大幅度的让步和让渡,无疑表明了李纯与士人共治天下的决心。

  至于皇帝留下的后门,根本就没有人在意,没有人真的不开眼的去拿掉皇帝用来自保的权力。

  完成这两点的同时,制侍会议还通过了正式成立的第一份决议:

  批准了由白居易、柳宗元、韩愈等人联合起草的北伐檄文,并通过了李纯御驾亲征的决议。

  十月十七,《奉天讨逆北伐檄文》正式公布,同时公布的还有皇帝将御驾亲征河北。

  这两条消息以及制侍会议,内阁制度,枢密院等消息随着朝廷的邸报,各路探子,走出长安,走向了整个大唐。

  十月十八,在郭戎的主持之下,参与北伐河北的各路兵马的主要将领齐聚汴州,举行了第一次关于北伐的军议。

  在军议上,公布了皇帝李纯将御驾亲征,并且公布了规模宏大的北伐计划,当然郭戎也严格强调了已经推行了四年之久的保密条例。

  同一日,皇太子李宁从汴州出发,返回长安。

  十月二十二,一路兼程的太子李宁返回长安。

  十月二十三,大唐皇帝李纯在天策军,左、右千牛卫、左金吾卫的护送之下,从长安出发。

  十月二十八,李纯抵达洛阳。

  十一月初一,李纯抵达汴州,同日,李纯在汴州参加了由郭戎主持了北伐之前的最后一次军议。

  十一月初四,李纯、郭戎抵达滑州,同一日,所有参与北伐的唐军已经全部做好准备等候在了大河的南岸。

  十一月初五,李纯、郭戎抵达白马,第二天就约定中的北伐开启之日。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郭戎卢十四更新,第438章 北伐开启!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