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读文学>都市小说>重回1975:岳父追了我八条街>第115章 借鸡生蛋
  骑着自行车。

  来到了县委大院。

  曹建川下了自行车。

  刚推车走到传达室门口,还没等开口,问传达室的同志,韩承望在哪。

  便听到远处有人喊着自己的名字:“曹建川同志!小曹同志……”

  是高勇军的声音。

  如今他吃了曹建川给的方子。

  加上那些虎骨和虎鞭酒。

  如今的气色是越来越好。

  也中气十足。

  曹建川转头一看见他,连忙把单车往院子里的树荫下一停,锁上车,去到了他的身边。m.xündüxs.ċöm

  “高大哥。”

  高勇军好奇问道:“建川你怎么来县里了?”

  “我想到了一件能加快插秧效率的工具,这不,想来县里找高大哥帮忙看看行不行的通。”

  “能加强插秧效率的工具?”

  “嗯。”

  “做起来麻烦吗?”高勇军一听就来了兴趣。

  在这个以粮为纲的时代。

  事关粮食生产,可没小事,全是大事,特别还是这种加快效率的东西。

  当然前提肯定不能太麻烦,太复杂。

  否则就云峰县的技术,肯定做不出来。

  “我感觉挺简单的,估计我们县的机械厂就能弄出来。”

  “好!我这就带你去见韩领导,这段时间,县里天天还在为这段时间的早稻丰收和晚稻播种的事开会来着。”

  高勇军说完也不客气,拍了拍曹建川的肩膀,带着他就向县里的会议室走去。

  ……

  此时的会议室韩承望正和县里的一众领导们正开着关于粮食的会议。

  “这几天,气象站的同志要时刻注意天气的变化,一有任何阴雨天气的到来,必须要以最快速度,通知到各个公社,各个大队。”

  “氮肥厂这段时间,必须要加足马力,全面保证尿素化肥等物资的全力生产,力保这次物资生产再上一个台阶。”

  “运输公司要在公粮上缴后,以最快的速度,拉到县里的粮站,在尿素,农药等物资分配好之后,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各个公社去。”

  “粮站则要做好全县粮食入库的统计,收纳工作……”

  而台下的一众头头脑脑们,则不停的在韩承望的话语中,不时的点着头。

  韩承望把一系列的任务一一吩咐下去后。

  这才看向了会议室的角落。

  刚才走进来的曹建川和高勇军俩身上。

  “怎么?小曹同志有事?”

  高勇军和曹建川站起身。

  高勇军抢先开口,直接进入到了主题部分:“韩领导,小曹同志说他研究出了一种简单的手摇试插秧机,能一天最少插六亩地!”

  “什么?”

  这个时代的领导们,那可都是下过田,干过苦活,清楚田间地头这些杂七杂八事情所需要的功夫和时间的。

  这一天能插六亩田,那差不多可以顶的上十个人的劳动量了。

  手工插秧的速度,根据人而异,再0.5亩到1亩田左右。

  不过基本上都是0.8亩那样算是非常不错了。

  当然,让韩承望吃惊的,还不仅仅是这一个原因。

  这次青安市退休的有一个副市长,是主管农业的。

  上次赵成业去阳双村考察的时候,就私下点拨了他一下,让他继续在农业这个方向,做出一些成绩来,这样也好让他的提名更容易通过。

  “小曹,详细说说,这东西好操作吗?”

  “不麻烦,随便一个人就能操作,哪怕是我岳母来,估计都能一天插五,六亩田。”

  这个比喻就形象了。

  在场很多人可是认识曹建川岳母的。

  想着那个快六十来岁的老太太都能一天插六亩田,那么其他青壮就更别提了,那岂不是随便一天十亩八亩的跟玩一样。

  “那这东西好做出来吗?”

  “我感觉挺简单的,也是我那缺少工具,要不我都能做出来。”

  “多少钱能做一台?”这可是个最关键的问题,这个时代农村都穷。

  “估计自己弄的话也就百来块吧。”

  曹建川没敢把价格说的太低,毕竟这个年代一辆自行车的价格也要150块左右。

  不过这东西要的铁可比自行车多的多,但它却没自行车那么做的精致,在这一方面,能省些钱。

  听到只用百来块,韩承望连叫了几声“好”,接着又问道:“那需要些什么?”

  “只要些铁和传动的链条就行。”

  “走,去县里的机械厂,我们让人把这东西做出来看看。”

  韩承望一听也顾不上继续开会,带着人就向县里的机械厂赶去。

  这东西如果能做出来。

  他闭着眼睛也能想到,所带来的轰动。

  其实,在1957-1960年间,我国掀起过插秧机研究的热潮,全国设计出来各类人力、畜力插秧机达21种,其中尤以南-105B型插秧机最为成熟,并被推荐为定型样机,至此我国畜力插秧机研究基本成型。

  而畜力这东西,在当时的那个年月,毕竟还是少。

  也就没有大规模的生产。

  之后到了60年代。

  也就是在1964年底。

  四个现代化提上了日程,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那些手工的,畜力的,基本也就没什么人愿意研究了。

  大家全都开始向着机械的方向发展。

  于是到了1966年,农业部金陵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设计研制成功东风-2S型机动水稻插秧机。

  该机型由2.94kw汽油机为动力,单地轮驱动,1人驾驶2人装秧,幅宽2m,10行,曲柄滑道梳齿分秧,往复移动横向送秧,叉式对准秧门间隙纵向送秧,滚动直插。

  1967年11月东风-2S型机动水稻插秧机通过鉴定,每天可插秧一公顷左右,这是天夏第一台定型的机动插秧机。

  后来,这台农机在7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

  可惜当时国家钢铁等基础工业的薄弱,汽油,钢铁,生产工艺等等都有所不足。

  因此,在生产率不足的情况下。

  这些东西肯定是优先供应北方,大规模成片的田地,而南方这些零零散散的田地,用机械显然是有些不合适。

  当然这其中也有价格的因数和实用性在里面。

  一台像这样的农机,在当时的价格最少在好几千块以上,相比起这种只能插秧,一年只能用几天的东西。

  显然和那种可以运送货物,十项全能的拖拉机是没得比的。

  这也是在这个时代很多地方,特别是南方这边没有普及的原因之一。

  可曹建川这东西不同,只要不涉及到发动机这种高科技技术,县城里的机械厂。

  特别是这个手工为王的时代。

  别说这点简单的东西,飞机,大炮都能帮你用手工敲出来……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重回1975:岳父追了我八条街更新,第115章 借鸡生蛋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