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柱一把把手里的碗筷拍在桌上。
王巧英那个憨憨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茫然的抬头看着突然发火的王承柱,有点懵,不知道他好好的为什么又发火。
翟秀芳一脸纠结的想要张嘴去劝。
可她还没开口。
这边王承柱早开口骂道:“怎么?怕老子下毒?老子想弄死你个臭小子,还不用这么麻烦!”
说着又拿起碗,每样菜又夹了点,只是在夹炒鸡蛋的时候,只是夹了一些配料到自己碗里,他还是有些舍不得吃碗里的鸡蛋。
接着全都扒进了嘴里。
“看见了没有?没毒!”
王承柱是老江湖,曹建川同样也是老江湖,他连忙尴尬的赔笑了两声,开口解释道。
“呵呵,爸,误会,误会,只是今天我犯了点错,再吃这么好,我心里有些过意不去,绝对不是怀疑您老下毒。”
曹建川这话,总算让王承柱的脸色好看了一些。
“孩他爸,建川怎么会那么想?”翟秀芳开口帮忙给了双方一个台阶。
“让你吃就吃,哪有那么多的讲究。”
发现是自己误会的王承柱扒了口饭,含糊的说了一句。
“建川,你多吃点,这些泥鳅和青蛙是爱国他们在田里抓到的。”
翟秀芳忙帮曹建川夹了几筷子的好菜。
王爱国就是曹建川的侄子们和侄孙那一辈的孩子。
王承柱在四十多岁才有了王巧英,所以曹建川最大的大舅哥,差不多大了自己整整一轮,如今的年纪也到了40多岁。
那时农村结婚早,曹建川一些侄子甚至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让曹建川年纪轻轻的其实已经是姑爷爷一辈了。
当时农村的孩子,从小都是田间地头乱跑的。
盘泥鳅,抓青蛙,抓蚂蚱什么的,都是基本的日常操作。
平常他们抓的多的话,家里的大人会拿上一些过来孝敬王承柱,让跟着老两口混饭吃的曹建川也占占便宜。
又吃了一阵。
见饭桌上的气氛有些尴尬。
曹建川想了想,还是把自己先前考虑的问题说了出来。
因为,他现在是真的不确定自己的重生是临时性的还是永久的。
“爸,关于这次返城的名额……”
“怎么?你又想说什么?”王承柱警惕的问道。
同时,饭桌上的母女俩也停下了手里吃饭的动作,同样紧张的看着曹建川。
“我是这么想的。”曹建川落落大方的开口说道:“首先,名额要不就给我们自己人,你老在我们家里找两个二十岁左右机灵点的本家人去,别便宜了别人。”
听到曹建川这么说,一家人放下了心,只要不是曹建川说自己回去就行。
“这么干,怕会被人说闲话吧?”
对于自家那些小一辈是什么水平,王承柱心里还是有底的,因此有些犹豫,他的脸面还比较薄。
他并不知道这事其实很多地方,很多大队的大队长都干过好多次了。
二十岁年纪的人,在经过那段特殊岁月的时候,刚好是10岁左右,也就是学习的时候。
可因为种种原因,这些人压根就没怎么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好学习,天天都是开会,或者就是各种活动……
这点在农村更盛,同时当时的农村也不怎么注重学习,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师资力量不行。
那时老师的地位也不高,工资相比起工人来说的话,低的甚至会差上一倍,一直要到82年以后,教师才一年比一年的地位和待遇加强,因此在这之前很多教师都纷纷转行去了工厂。
所以,王家这个年纪段的年轻人,学识什么的基本上,也就勉强是认识几个字的地步,其他的就别想了。
而对比起那些知青什么的……
当时有些上进的知青,会在晚上组织学习交流会,很多人都想表现的比其他人优秀,从而得到推荐工作或者读大学的名额。
“没事,让他们说好了,说说又不会掉块肉,实在不行……”曹建川考虑了一下,转头看向王巧英开口接着说道:“就让巧英去!”
曹建川打算让王巧英进城,从而避免她被野兽袭击的悲剧。
“我?不行!不行,我可不会……”王巧英连忙摆手拒绝。
王承柱抬头看向了自己女儿,眼中带着些犹豫。
王巧英作为大队的会计,其实水平还是有的。
不过,最终王承柱还是摇了摇头:“你说的不现实,这次推荐的人选上面要求必须是你们临海市的知青,既然你说了首先,那就有其次,其次呢?”
“其次,也简单,我们在本村的知青中公布,说这几个月表现好的,你就让他得到这次机会。”xündüxs.ċöm
王承柱闻言看向了曹建川,目光有些复杂。
其她两人同样也随着曹建川这话,把眼神落在了他的脸上。
“爸,妈,巧英,你们能不能别这么看着我,我又不参与,加上我表现的并不好。”
曹建川表现,也同样也不算好,只能算是个中等,这也是曹建川为了保护自己故意如此干的。
在经历了69年最初的激情之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
越到后期,知青对待工作的态度也变的不是很认真。
有些更是把这事当成了一个所谓的跳板,得到好工作的跳板。
比如。
今年年初,阳双村附近的国营渔场就发生了一件事情。
每年开春的时候,渔场会对鱼塘进行整修,也就是清除淤泥,把鱼塘重新挖深挖宽,可没想到这次大家一挖才发现鱼塘塘底全都是石头……
当时喂鱼的可没那么多人工的饲料。
人都不够吃,哪有那么多食物喂给鱼吃,渔场就要求渔场的知青之类的工作人员,去附近的山间,田边割青草,喂鱼。
当时对草料的重量是有要求的。
比如五斤算是一个工分,五十斤算十工分,本来按照往年这个要求只要努努力还是能达到的。
可在去年的时候,由于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力发展养猪,支持国家建设。
特别是发生了,隔壁村的那两口子因为没养猪被批评后。
当时农民可是划分了背景,一共分四类:
第一类是贫农,在当时是背景最高的。
第二类是中农,又细分为下中农与上中农,下中农的背景地位次于贫农,上中农的背景地位次于下中农,贫农与下中农统称为贫下中农,全都属于团结的对象。
第三类是富农,背景次于上中农。
第四……
当时第三和第四同被列入“地、富、反、坏、右”中的坏五类。
也就是因为这事的影响,让每个村的养猪政策全都变的严格起来。
也因此,需要养猪的村民和他们一起需要草料喂猪后,知青们这草就不怎么好割了。
甚至还有些村民不准知青到本村附近来割草。
没办法,这些渔场的本地知青,他们不想跑那么远去割草,为了偷懒。
便有了把装草的筐底藏上石头,上面铺上草,在称过重量,得到工分后,全都倒进鱼塘的骚操作。
当时,农村公社,生产大队,除了种地的有时候还会有所谓的渔场,畜牧场,负责养鱼,养猪之类的。
其中也有一些是国营的渔场,农场和林场。
就比如那个出事的渔场,就是国营渔场,由于云峰县修了水库,所以水资源丰富。
当地政府便在水库上游流域成立了这家国营渔场,这里的知青基本上都是本地人,所以个个都不怕死。
因此这家渔场成年累月都是亏损的。
发给他们的工资,都足够买他们生产出来的鱼好几倍。
就有了附近很多人在知道这事后,笑话他们是过来养石头的。
也因为这样,后来渔场和农场基本上慢慢消失了。
后世唯一留下的只有各地的林场,而且待遇也非常不错,
在这上班的人已经算的上是正式工,拿的也是国家工资,属于知青上岸的工作,一般不接受下乡过来的知青。
最初的林场很多都是秉承光头强的工作,那就是砍树,一直到1975,6年以后,很多地方开始意识到环境的问题。
纷纷重新植树造林,其中有名的是某县城种的“绿化祖国”四个大字,流传到现在,甚至在1991年以世界活立木字之最,入选吉利斯世界纪录。
这时在阳双村附近也有个林场的工区(当时不叫分部,分区之类,就叫工区。)
有时候,他们还会请阳双村大队的人过去帮忙种树,种上一天给上一块钱左右的工钱。
王承柱微微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曹建川的话。
也就是因为周围有这样的混子起了不好的头,让阳双村生产大队这些插队落户的知青,也跟着向这方面发展。
“说说你具体是怎么想的?”
“这次我们这不是有两个名额吗?”
“嗯!”
“我们村,二叔家不是管着着农场,三叔家不是管着渔场……”
没办法,在村里很多都是家族控制的,很多自家老爸是村支书,那么儿子,孙子或者侄子什么的都会成为村支书。
为了所谓的传承,那么就必须要控制住一系列本村的经济命脉。
曹建川分析阳双村现状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王承柱打断了:“说重点,别说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爸你也知道,现在都六月份了,咱们村子附近又有不少荒地,不让那些孙子多出点力收稻子,帮我们多开垦出一些地出来,种菜改善一下生活,以后他们回城了,我们去那找这么好的劳力?嗯,让他们多种点青菜。”
刚吃了一筷子青菜感觉味道不错的曹建川提议道。
“你的意思是用这事当诱饵,骗他们?”
“也不算骗,如果表现好,你就把名额给他们。”
“你真的不想要?”王承柱问这句话的时候,眼睛死死的盯着曹建川。
曹建川异常坚定的说道:“不想!谁想谁孙子!”
“……”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重回1975:岳父追了我八条街更新,第7章 去偷,去抢的一千多块钱缺口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