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读文学>穿越小说>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二百四十章 新的理论家
  “第三期团建房申请表。”

  中华重工总部,工程部的管事与文书房的文书,共同下发了这份通知。

  有需要的工人,可以报名了。

  “没有想到啊,会有这么多的申请。”文书赵胜不可思议,前两期申请的人可不多。

  到了第三期,竟然供不应求了。

  工程部的管事痛苦并快乐的说道,“我倒是没觉得稀奇,修的那么漂亮的房子,价格又便宜,刚开始工友们不熟悉,现在熟悉了,自然不少人想要。”

  关于团建房工程,是总部提出的,只有内部工友,以及军户有资格买。

  工人只需要出成本价,工程部没有什么赚头,也就养活工人而已,可北平府最近工程多得是,导致不少管事并不愿意负责此事。

  赵胜之前对团建房并不关心,今天工人们异常的表现,让他忍不住亲自去看看。

  大兴县。

  后世属于北京大兴区,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后,大兴为依郭京县。

  在北平城与大兴县城一带,铁道沿线五十米外,修建了一片片的住宅区。

  两层的房子,用的玻璃窗户。

  中华重工对玻璃的定价并不高,因为小王爷提出,玻璃是日常物品,不能当做奢侈品。

  而玻璃的原料本身不稀有,制作工艺也不复杂,如同一层窗户纸,捅破了就没啥稀奇。

  所以不高的价格,导致玻璃成为中华重工的拳头产品之一,吸引了大量商人的采购。

  市场的需求,又让中华重工的玻璃厂扩建了再扩建,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这也是朱高炽的目的。

  赚钱不是结果,钱财只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附属物,哪个是本,哪个是末,作为上位者要理的清楚。

  否则作为上位者,要无数的钱财有什么用呢,够用就好。

  到处是骡子、驴子、马。

  拉石磨的,拉拖车的,运土料的,运水泥的,运竹筋、铁筋的,运三合土的……

  在赵胜眼中,到处能看到松散的人,三三两两,五六成群,有的人在看,有的人在动手,仿佛杂乱无章。

  可又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回事。

  肉眼中,一眼望不到头的工地,看上去没有丝毫的变化,可上个月经过时,这里啥也没有,人们还在挖坑呢。

  没有人认识他,他也没有找此段工地的负责人,反正就是瞎逛,建筑工人们也没有问他。

  每日都有申请了团建房的工人,会带着一家人来工地上转悠,工地见怪不怪了。

  穿着工服的赵胜,被工地当做那些人一样的。

  “那边有块公示牌,你可以去看看。”遇到位中年汉子,好心的提醒了赵胜。

  “感谢,感谢。”

  赵胜连声致谢,朝指的方向走去,没多久,果然见到一块盖着棚子的告示牌,不惧下雨天。

  作为济阳卫千户之子的舍人赵胜,没有一丝纨绔子弟的作风,完美融合入中华重工的人文风气。m.xündüxs.ċöm

  告示牌上的图纸,画出了整个工地,包括看不见的地方,让人一目了然。

  工地采用的传统“井”字形。

  口中有井,四周有公厕,每户门前种枣树,梨树等,在大区的中间一带,设有集市。

  工程计划有五期。

  修建三千套两层小楼,可以容纳三千户家庭,以五口之家来算,就是一万五千人。

  第一期申请的工人有一百余人,第二期申请的有三百人,第三期收到的申请,人数已经过千了。

  在告示上,有段标注吸引了赵胜的眼光。

  有一所叫做“小学”的建筑,免费提供六到十二岁的孩子读书,但是需要提供伙食费。

  伙食费并不高,在赵胜看来,甚至很划算。

  中华重工靠着军户经济合作社,可以采买到大量的粮食肉类瓜果蔬菜,比民间要便宜许多,看来也是以成本价提供给学校。

  然后是交通。

  此地靠近铁道,设立有车站,早中晚来返各有三趟。

  无论去北平城还是大兴县,或者东北台村,中华重工总部所在,都不要半个时辰。

  赵胜若有所思。

  文书房走出了不少文书,去各地负责一摊子事物,第一期最有名的是马王宣,普通军户出身。

  第二期是李伯升,彭城卫卫司佥事之子。

  自己在第三期。

  自己虽然是千户之子,但是文书房的同僚身份并不比自己差,想要强过别人,就要比别人更能干。

  在总部做事这么久,赵胜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眼光也和以往截然不同。

  通过团建房工程,许多以前好像懂了,又感觉说不清楚的东西,一下子想穿了。

  顿悟,或者说开窍?

  赵胜如此想道。

  当晚,赵胜连夜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伟大的经济之道》,借鉴了技术报的风气。

  “中华重工以人为主,让人们有稳定的工作环境,有高收入的工作,注重工人们的荣誉,还有他们精神的诉求。”

  “这批人是离开土地的人,具有更开拓的思想,和充沛的消费能力,脱离了宗族,以小家为单位,过上富裕生活的人群。”

  “在工业发展理论指导下,这批人具备的生产资料,总体上要远高于依托土地为生的人。”

  “可想而知,这批观点开放,愿意加入工业的人,与观念保守,固执留在土地上的人,生活水平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同时,中华重工为愿意脱离土地的人,创造大量的就业环境,例如推广的团建房。”

  “团建房带动了无数的行业,水泥厂、玻璃厂、石灰矿场、铁厂等等。”

  “在中华重工的指导下,一百人中,五十人离开土地,追求最大程度的保证百姓的安宁和祥和,是伟大的经济之道。”

  第十一期技术报,刊登了赵胜的文章。

  技术报发展至今,不但没有越来越严肃,反而成为了大杂烩,什么都能往里面装。

  而且技术报已经开始对外发行了,解除了限制,成为了许多人家每期必看的报纸。

  朱高炽在办公室看了这期技术报,叫来外面文书房的赵胜。

  “你这马屁拍的可以啊。”

  “小王爷,属下没有半丝拍马屁的心思,完全是真心实意写出来的。”

  赵胜把自己这些时日整理的思路,以及对周边以及团建房工程走访的感想,一五一十的解释了遍。

  “哈哈。”朱高炽满意的笑了起来,夸奖道:“你成长的很快,比我预想的要快些。”

  马王宣是个不错的人。

  但是人的成长环境,的确太关键了。

  随着中华重工的影响力,和卫所之间打通了上升渠道,发生了质的变化。

  后加入文书房的子弟,多来自于中层家族,从小熏陶接受的知识,不是底子薄弱的小门小户可比。

  这也是事物必然的。

  民国时期,许多的科学家,文学家等,都出生于富裕阶层,甚至是官绅阶层。

  哪怕是明朝,有名的文臣武将,出身都不低。

  如张居正,戚继光等,都是军户将领子弟。

  比起马王宣的踏实肯干,后起之秀的李伯升,整合能力要更强,而现在的赵胜,已经对经济之道初入门庭,算得上半个理论家了。

  “我现在准备筹建图书馆,这件事交给伱负责吧。”朱高炽把手里做了一半的活,交给了赵胜。

  赵胜对此没有陌生,许多事他都参与过。

  图书馆要收集中国至今以来,所有的书籍,包括大量的技术书籍。

  例如农学上的《齐民要术》。

  军户经济合作社建立的猪圈,就是采用了齐民要术的消毒之理。

  还有北宋的《梦溪笔谈》,介绍了大量的知识,其中有介绍石油的,说此物在地下无穷无尽,并且做出预测,写到此物在未来必定会大放光彩。

  这就是先民的智慧,知识的结晶。

  以及《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五曹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缀术》、《考工记》、《甘德星经》、《水经注》、《禹贡地域图》、《农政全书》……

  包括记载了大量天文的书籍。

  有图有文字。

  那些天象是什么样子,云是什么样子,数百例都用图纸画了出来,并且做出详细的解释。

  因为近代的落后,导致要学习西方的工业知识,所以这些先民的知识,也就断代了。

  换句话说。

  因为几百年没有发展,只能从头学习别人的东西,导致自己的东西无法更新,只能仍在历史中吃灰。

  把手头的事情分了出去,朱高炽去了粮仓,半路上,去校场叫上了两位弟弟。

  上阵父子兵。

  朱棣造反,最信任的必定是儿子们。

  自己肯定是不会上战场的,朱棣以小博大,战场太过凶险,自己没必要去冒险。

  但是二弟和三弟可以发挥作用,没有几年的时间了。

  等进入校场,只见人们聚在一起,大声的叫好,朱高炽走了过去,人们连忙让开。

  只见十五岁的朱高煦,得意的举着一块石盘。

  看到大哥来了,还往朱高炽的方向动了动,一脸显摆的样子。

  石盘看起来不轻。

  “小王爷,这石盘可有两百斤重呢。”有名军士解释道,听得朱高炽惊讶的合不拢嘴。

  果然是战神。

  (本章完)

  www.yetianlian.cc。m.yetianlian.cc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更新,第二百四十章 新的理论家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