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读文学>穿越小说>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八十三章 朱棣的不满
  一万两银子,就像一阵风传遍了工厂,又传到了冶铁所,冶铁所又传到了官府。

  所有人都知道了。

  有人逼着小王爷,掏出了一万两银子。

  一万两银子代表了什么?

  可以买到两万石大米。

  百姓们人人羡慕的屠夫,常年有活的那种,不吃不喝工作两百八十五年。

  中华重工的普工,不吃不喝工作八百三十三年。

  北平府城内地段豪华的宅院,可以买下二十五间。m.xündüxs.ċöm

  “谁啊,什么身份?”

  “听说是名工匠。”

  “不会吧?胆子这么大么,贵人能服软?”

  没多久。

  朱高炽的话题,又登上了北平府市井之间的热榜,每个老百姓孜孜不倦的讨论这个问题。

  “贵人傻啊,要是我的话,哼哼。”有小百姓嘲笑道。

  “贵人年少,生长于富贵之乡,还不懂银钱。”

  “这么败家,王爷能同意?”

  ……

  朱棣满脸的阴暗。

  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胸膛大起大落,看上去好像气坏了。

  “咱每回找老大要钱,他都抠抠搜搜,要讲好些话,什么挣钱不容易,做事艰难。”

  “咱找他要钱,到底气势不足,也就任他唠叨。”

  “他倒好,眼睛不眨下,往外头就丢了一万两银子,问过咱嘛?谁允许他在外头撒钱?”

  王妃也是肉痛不已。

  燕王府以前阔过。

  亲王俸禄每年米五万石,钞两万五千贯,马匹草料每月支五十匹……

  可那是老黄历了。

  各杂色都停掉了不提,禄米也从五万石降到了一万石。

  还不是每个亲王都有。

  秦王犯了事没了,晋王和燕王每个月能拿到足额的一万石,其余的藩王们,也就齐王能拿到一千石,其余的藩王多是五百石。

  朱棣的俸禄,一年也才价值五千两银子。

  至于亲卫卫所的田产。

  粮食,羊,鸡鸭什么的,那更是指望不少,朱棣还要往里头添钱,用来弥补军户们。

  五千两银子,还不够王府的人情往来。

  更不提王府自己的用度。

  之所以还能支撑,是因为以前藩王府风光的时候,积累下来不少的积蓄。

  可谓要钱有钱,要权有权。

  但是早已经物是人非,今非昔比。

  燕王府其实是个空架子。

  在银钱上是如此。

  开支比入项要大。

  人情有来有往,还能拆东墙补西墙,唯独每年赏赐军户,那可是无底洞,多少银子都不够花。

  燕王府,其实也得过得紧巴巴的。

  “两万两银子,补了些王府以前的亏空,今年对军户的赏赐,咱还指望着老大呢。”

  “他倒是大方得很啊,问也不问就丢出去一万两。真把工厂当自己的了,眼里还有咱这个老子么。”

  “消消气,等老大回来,你好好问问他,先问清楚才好,要是老大有苦衷呢。”

  燕王妃不愿意火上浇油,压下心里的纠结,选择宽慰丈夫。

  “哼。”

  朱棣冷哼一声,“如果不是这段时间老大表现一直令人满意,咱早就派人把他叫回来了。”

  “你也知道老大表现不错,并不是胡来的人,肯定是有原因的。”

  “什么原因?谁能逼迫他?我看他就是得意忘形,需要敲打一番才好。”

  说曹操曹操到。

  朱高炽从工厂回到了王府,主动来问安父母亲。

  见到了朱棣难看的脸色,他就知道自己没猜错,朱棣应该心疼的要死。

  钱虽然是他挣得。

  可他又没有分家,自然是家产,由朱棣做主。

  “父王先别生气,听儿子解释,如果不满意,儿子任由父王责罚,绝无二话。”

  朱棣刚准备开口,就被朱高炽抢先说话,语气卡在喉咙中,翻了个白眼。

  “你说。”

  “儿子是千金买马骨啊。”

  朱棣眯了眯眼,认真打量起朱高炽,揣测是他的借口,还是真的如此。

  “买谁的骨?”

  “买工匠们的骨。”

  “工匠虽然很重要,但有必要这么大费周章吗?”朱棣不置可否。

  自古以来。

  统治阶级没有人小觑工匠,反而极为重视工匠。

  包括不少胡人都是如此。

  哪怕在胡人肆虐中原的时代,胡人也会对汉人工匠比汉人普通百姓的待遇要高一等。

  只是一万两银子用来千金买骨。

  朱棣反而觉得不美。

  此事传播开后,太容易引起部分性格吝啬的读书人的不满,他们都不值这个价。

  偏偏读书人关系深。

  座师,恩师,同科,同窗,同乡……形成了一张关系密布的网,他们的声音大。

  说谁不好,那谁名声一定臭。

  “很有必要。”

  朱高炽坚定的说道。

  “许多事正常的做法,本是水到渠成之事,可正因为儿子的身份不同,许多工匠畏手畏脚,耽误了不少的事情。”

  “更多的人怕承担后果,不敢主动做事。”

  “一万两银子的事情,能让许多的工匠,不再畏惧咱。”

  朱棣收起了难看的脸色,王妃呆在一旁,安静的听着父子两之间的对话。

  她既担心燕王太过呵斥老大,又担心老大违背父亲。

  “老大,你想当贤王,可你也要明白一个道理。”

  朱棣认为自己吃过的盐比儿子吃过的米多,认为老大虽然成长,但见识不足,有些想当然。

  “请父王训导。”朱高炽双手垂下,恭恭敬敬。

  “光有仁德是不行的,人就是如此,畏威不畏德。咱在塞外打仗,多少人畏惧咱,不敢碰触咱的锋芒。”

  “只有别人怕了你,才会感恩你的仁德,否则只会嘲笑你的仁德。”

  朱棣的想法,真的这么简单吗?

  朱高炽没有轻易的反驳,而是仔细思考了一阵。

  现在的朱棣,正是年富力量,生活和事业上一帆风顺,总体上没有遇到什么波折。

  他常年领兵在塞外作战,自然会形成这个想法,但是这个想法,会随着他年岁的增长,经历过坎坷之后,才会有更进一步的思想。

  现在两人的矛盾,是因为思想的不统一。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大道理不谈。

  其实是朱棣对自己不够信任。

  大道理谁不会说?

  要讲大道理,朱高炽还真不虚朱棣,能把他压得死死的。

  “左传言,哀乐失时,殃咎必至。告诉人们当哀痛的时候,灾祸必定到来。”

  “可淮南子言,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有人说,一将功成万骨枯。还有人说,爱将如宝,视卒如草。也有人说,爱人如子,用兵如山。”

  “又有言,爱重反为仇,薄极反成喜。而管子又言,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水流。”

  “世间的道理,并没有标准,所以儿子认为父王的话,有失偏颇,在儿子看来,对自家的百姓,应当以仁德为重。”

  “呵。”

  朱棣气笑了。

  扶着案几,满脸的古怪。

  好久没有人敢当着他的面这么和他说话。

  记忆中还是刚赴任藩地的时候,许多年来,随着他的战功赫赫,已经没人敢教导他了。

  能教导他的人,在应天府。

  “老大。”王妃轻轻的提醒儿子,不要继续在和父亲顶嘴。

  “在儿子看来,人性要从超凡的角度来看待,如果只看到人性的恶,那在他的眼里,人性必定就是恶的。”

  “可如果看到的是人性的善,则他的眼里,人性必定是善的。”

  “遇到了善的事,他就看到的是人性的善,遇到了恶的事,看到的就是人性的恶。”

  朱高炽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成熟些。

  良久。

  朱棣缓缓道,“那你怎么看呢。”

  “儿子不喜欢从单独的事件,来分析人性的好坏。在儿子看来,人在不同的阶段,他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人以食为天。”

  “温饱是人们的基本需求,所以历朝历代以解决温饱为国家大事,万不可动摇。”

  “我大明有穷人,也有富人,更多的是辛勤劳动后,能糊口的百姓们。”

  “在温饱之上,还有精神的需求。”

  “按照对人性恶的说法,就是饱暖思淫欲。”

  一旁的王妃啐了一口,扭过头不再看儿子,只觉得儿子越来越不成体统,他老子是该教训他一番。

  朱棣没有反应,可他沉静的表现,说明他在认真的沉思。

  “而儿子看来,这不过是一件很寻常的事情,不应该以恶意来评价这种行为,因为这是人的正常生理需求。”

  “在解决了这个需求后,还会有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需求,于是有了往年交,忘形交,君子交,莫逆交,刎刭交,贫贱交……”

  “在人和人的交往上,又会诞生认知的需求。”

  ……

  和朱棣争辩一万两银子该不该给工匠,越是争辩的结果,越是容易输。

  史书之所以有某某君主被谁说服,改变了心意,正是因为发生的少,才值得被记载。

  朱高炽不会和朱棣在此事上纠缠。

  真正解决问题的方式,是让他知道,他的长子思想境界很深奥,并不是他所想的浅薄。

  有了这个认知,朱棣才不会继续纠结事物的对错。

  事情的对错,每个人的认知不同,看法不一样,朱棣绝对和自己不再一个思维维度。

  例如对工业阶级的精神需求。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更新,第八十三章 朱棣的不满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