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晴竖起四根手指,跟她爹比划了一个四。吴勇满脸无所谓,一脸光棍地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闺女。反正这个时代父债子偿,自己还不了,就让闺女去还吧,谁怕谁。
父女俩默默地互相伤害了一番,吴勇就和水生扶着黎老回去了。
知晴没有和大家一路回去,而是一边沿着平整广阔的土地,慢慢悠悠地踱着步,一边回忆自己曾经在小库的电子系统里,看过的华夏文明的相关介绍。
其中有一段讲解是关于华夏自古,为何要采取重农抑商的国策。内容过于厚重,以至于知晴现在一看到土地就能记起。
前世华夏从春秋时代,一直到清朝中期,数千年的阶层分布都是士农工商。
古时商人的社会地位最低,低到什么程度?
到明清两代,商人最有钱,他们的后代教育最好,读书最多,却不被准许参加科举考试,也就是统治阶级不准转变他们的贱民身份,以此来打压从商,鼓励从农。
以前知晴只以为是统治者要卡住人们的生存来源和资源,才能有效进行独裁统治。现在才知道这种理解,着实是对华夏生存境遇和文化起源缺乏深层了解的表述。
一方面,古华夏当时是一个全封闭地貌,且其中唯一产粮食的地方就是中原。
华夏古时北面是荒漠草原沙漠,乃至高寒冻土地带,也就是前世的西伯利亚。西面是帕米尔高原,西南面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南面云贵高原加横断山脉,古人根本无法翻越。这就是为什么古华夏到中古时代的印度,明明是从东南方去取经,却叫“西天取经”。
因为根本无法往南走,只能走河西走廊,一直到阿富汗才开始南下,到印度的原因。而华夏东面则是浩瀚的太平洋,古人根本无法在里面游船。
古时可不会发生什么“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盛况。
就是这样一个全封闭的生存环境,适合产粮食的地方只有一个中原地带。
另一方面,自古以来,经商所能带来的利益要远远高于务农。
战国策上记载,吕不韦中年时候发了大财,他说“务农有十倍利,珠玉百倍利”。这里的珠玉也就是指代经商。
古代一年种庄稼,开垦荒地,撒十斤种子,产百斤粮食,当年算高产田。这叫务农有十倍利。卂渎妏敩
所谓经商有百倍利,不是指一次经商利润就比农业高的多,而是指一年为周期,资本的周转次数很多,一年结算下来,经商的利益大于务农。
试想一下,如果华夏自顾不采取重农抑商、压抑商人的国策,会出现什么格局?在工商业利润远远高于农业的诱惑下,毫无疑问,无数的百姓会弃农从商。
然而与当初古希腊经商不同的是,古希腊的经商是通过环地中海,换回最基本生活资料:粮食。可在古华夏经商,不但换不回粮食,还得拿粮食做成本,去换其他奢侈品。
也就是说对于华夏来说,经商恰恰是丧失粮食的过程。
在这样一个生存格局之下,干扰农业文明的工商业系列,如果不被压抑,怎么可能有人安心种地,后果不敢想象。所以华夏老祖宗才不得不采取压抑工商业的国策。
管仲提出“利出一孔”,压抑工商业,只鼓励农业,利益只出自这一个通道,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
所以知晴要时刻提醒自己,这是个重农抑商的时代。云岭村后续的规划发展不能违反这个方向,不能挑战这个红线。将来的生意经最好要对农业发展有利,至少不冲击农业。
否则竹篮打水一场空,何苦来哉?
知晴收回天马行空的思绪,回到家里,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给吴勇整理晚上的会议要点。
第一,确定李家村和清溪村建房子的时间;第二,明天开始挨家挨户分地丈量,准备春耕,同时各家计划好耕种什么;
第三,挖一条水渠,从青云上或清溪村大河里引水流,从村西农业区到村东住宅区都能经过。争取春耕时候能用上。第四,修路提上日程,确定开工时间。
安排好了村里的事情,知晴又开始计划自己家里的赚钱大计。眼下,最快的就是雇佣一批人做口罩卖钱。知晴仔细想了想,这笔生意还是得自己来,不能给吴勇安排。
她爹这人吧,有时候喜欢穷大方,顾大义。万一他一激动又给送人了咋办?
就像过年的棉衣福利,自己当时建议送一批给最需要的人。谁想她爹送了一批又一批,送完村民送将士,送完将士送矿工。
虽然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可是自家还负债呢,要灌输她爹学会精打细算。
想到就做,知晴叫来家里其他人一起商量。
“啥?做口罩?你要做口罩卖?”宫月娥一惊一乍地问道。
“娘,至于这么惊讶吗?这不是现在天寒地冻的,还能用得着。就是天暖了,也可以做些薄款凉快的。”知晴回道。
吴知道皱着眉头问道:“什么是口罩?这又是什么新鲜物件?”
知晴给吴知道三个用手比划了一下,又拿着笔在纸上勾勒出口罩的样子。
她指着图告诉他们说道:“就是这个样式,两块棉布中间缝上棉花,在两边匝上两根带子,挂在耳朵上,把嘴巴鼻子遮挡住。”
“鼻子挡住不是不透气了?”小胖墩儿好笑地问道。
“所以要用透气的棉布啊,再说不想挡住鼻子,往下拉就行。”
“可是这个有啥用处啊?”吴知道迟疑地问道。
“天寒地冻的时候带上它可以防寒保暖,不容易得伤寒。平时做活计,带上它可以防尘隔灰。尤其是建房子、挖矿这样又累又脏的活计,还有做菜做饭的时候,带上它也可以避免喷口水。既卫生又干净,多好。”
宫月娥接着问她:“那你准备怎么卖?卖给谁?村里人会买吗?”
“不不不,娘,我是打算先卖给军营和矿工。说不定老将军那边都可以做上生意呢!这要是成了军需用品,娘啊,咱还怕什么欠债啊?”知晴一边诱惑大家,一边畅想未来。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全家穿越到流放路上,我笑了更新,第53章 重农国策的始末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