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代父皇监国,还是他十四岁时。
父皇看似万分器重自己,但自己身旁的五位谏官,都是父皇最信任的重臣。
魏征、陆德明、杜正伦、孔颖达,于志宁。
不仅位高权重,话音份量沉重,于朝中,几乎等同父皇那般,说一不二。
这本来是好事,只是……
“殿下,方才的早朝,你疏漏至少有五。”
“其一,正如魏大人所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朝臣之表态,若你此前便不甚了解,就不应该当朝就回以首肯。”
“应当下朝后多番了解,再慎重行事。”
“其二……”
李承乾下朝往东宫走去时,身旁的五位谏官,叽叽喳喳的对他训斥个不停。
叫李承乾的脑袋疼的要死。
想去趟恭房出恭,他们不仅也要跟着,还要跟父皇打小报告。
在恭房待了多久也要汇报。
李承乾本无头疼之疾,也要被他们逼出脑疾来。
“陛下此番出征,定会顺路关照魏王李泰,若殿下的临朝表现不够完美,陛下定是心有戚戚的。”
心烦强忍着谏官们的严厉斥责间,这群谏官竟然又提最叫他反感的名讳。
李承乾的牙都几乎咬碎了。
“殿下,恒州发来了急报,请您过目。”
脚步刚迈入东宫的勤政殿,刚看清朱案上码放着一米多高、好几摞的事牒。
一名秘书就将一份事牒特意挑出来,率先递到他面前。
接过一看,是李治发来的,里头详实道明了恒州被旱灾折磨的惨烈迹象。
事牒的最后几行,是向他申请一批赈济粮,张口就要一万石,也就是一百万斤粮。
李承乾不假思索的就批了。
原因无他,被李泰搅起来的不安,需要有个人来“分担”一下。
即便现在李泰已被贬为庶民,但他从头到尾就没相信过父皇真会这么狠心。
他相信,迟早有一天,李泰会回到长安。
以前,李泰的夺嫡心思明目张胆,待他回来长安之后,这心思一定会转到暗地里。
看似悄无声息,但一定比以往更加阴狠。
他需要胞弟李治也是自己阵营的王储,目前跟他最亲近的是齐王李佑,但也仅他一人而已了。
而且李治这趟回来,不是没有产生影响,因李治主动去了封地并州。
李佑也被父皇下诏叫去了封地齐州。
他并不觉着这些苍蝇一般天天烦着自己的谏官,在自己被李泰下黑手时能为自己做什么,甚至连防备都不可能有。
他得靠自己营造防备。
远在封地的两位阿弟只要是自己的人,届时万一发生了什么万一。
现在自己好好帮助他们,他们也才能有实力,到时候为自己出力。
……
恒州,李治从赵南峰那儿,艰难获得了无限额的贷款资格后。
并没有第一时间就跟赵南峰提出贷款需要。
目前恒州百姓靠第一批赈济钱粮,能暂时温饱的活下去。
至少二十天内不会再因缺粮而发生饥荒。
现在最重要的是修路,打通恒州跟并州之间的通路。
这两个州城的地理位置,比灵州跟夏州更一言难尽。
好歹灵州跟夏州之间有黄河水道通达。
而恒州跟并州之间,全都是山,且这两个州城境内,只有并州的西边有一条汾河。
汾河在恒州的西南处就是尽头了,根本没有打通水路的可能。
要是想打通水路,难度不亚于愚公移山,首先就要将境内的山都给打通。
李治临时接下代治恒州的担子,脑袋里却一团浆糊般不知从何开始做起。
根据刺史府里的户籍资料统筹一通,先行问朝中尝试索要一批赈济粮后。
他的行动就暂时停止了,转而全是在进行脑力思考当中。
不出几日,递去长安的事牒竟然这么快就获得了回应。
李承乾回应他,同意给恒州拨粮一百万斤。
李治大喜过望。
他不知答应的原因是为何,反正能看出来,正在监国的李承乾特别重视恒州。
李治很感动。
但他也知道,京中根本不可能掏出钱来,像经营灵州、夏州一样去经营一个州城。
京中也没有那个能力。
回想当初,若商州那两条从无到有的人工渠,是长安主持的。
现在大唐还在不在还是两说。
彼时商州所动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本就超过了大唐的国力极限。卂渎妏敩
动用百万劳工不难,但动用之后,不给百万劳工发放粮饷,这可是要亡国的。
隋炀帝的前车之鉴就摆在那儿,读过书的都知道这道理。
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赵南峰身上,仅有一次的贷款资格,必须谨慎使用。
留下宿卫郎将在恒州,等待接应朝中下发的赈济粮后,李治就回了并州。
熟料回到之时,他恰好瞧见石邑县县令岳全吉,正在指挥石邑县百姓收拾干净他们住过的地方。
似乎是准备走了?
“拜见越王殿下。”
岳全吉忙碌间,瞧见李治忽然而来,他万分恭敬的走上前来,随后便是郑重的跪拜礼。
“快起来吧,”李治一边将人扶起来,一边疑惑发问:
“是并州待你们不好吗?为何这时候要走?”
岳全吉赶忙连连摇头否认并解释道:
“这些日子以来,给并州带来了不少负担。”
“听闻殿下已肃清恒州,我等石邑人也该回乡了。”
“本已做好因触犯国法而被捉拿治罪的准备,如今竟还能保住乌纱,下官已是满是欢喜。”
“早些回去开荒,为秋苗做好准备,争取秋苗有个好生成,就不必再外出乞食谋生了。”
李治能听出来,他们的乡土情结十分深沉,是不容改变的。
家乡变好了一丝丝,他们就要立刻回乡,决无抛弃故土的可能。
只是现在回去……
除了靠赈济谋生,根本别无旁的活路……
犹豫该如何劝阻间,忙的脚不沾地的牛壮飞奔而来,径直将李治拉到一旁去。
“爷,他们要走,拦都拦不住,您想想办法吧。”
“说实话,我牛壮活了近三十年,这么斯文的饥民,还是头一回见。”
“简直开眼了。”
这话李治有点听不懂,饥民就是饥民,还有斯文粗鲁之分?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我在大唐开银行更新,第三百五十六章 饥民也有斯文粗鲁之分?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