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建并州,离不开大量的人才。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利用好并州本地的人才。
这一点,可能比重建并州军更难。
并州民风慓悍,即使人口基数不大,挑选一两万精壮成军却不难。
曹芳从禁军中挑出几十个熟悉练兵方法的中下级将领补充到并州军中,协助邓艾练兵,最多一年左右,并州军就能重建完毕,战斗力甚至会比之前更强。
但治理地方的人才却奇缺。
并州的文化教育本来就不如中原,还集中在世家、大族中。如今朝廷清理了一批人之后,如果还在世家、大族中挑选人才,等于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至少是效果大减。
在讨论中,曹芳提出了一个“想法”。
他要将禁军中的一些经验进行推广,请一些学问好的人来,在并州设立学校,教育普通百姓的子弟,让他们识文断字,能够处理一般的文书,将来再看个人志向,或从学,或从政,或从军,或者去研究百工之技。
禁军的经验表明,不管做什么,读过书和没读过书还是有区别的。
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
可以安顿那些有学问,却没实践能力的人,让他们为朝廷效力。
何晏就是这样的例子。
何晏当初协助曹爽时,搞得政务一团糟。现在在禁军中做教习,教将士读书,非常胜任。
听了曹芳的想法后,卫瓘当即表示反对。
教化百姓当年是好事,但不能不问实际情况。
大魏建国三十年,重教兴学,虽说还没有恢复当年汉朝太学三万人的盛况,学有所成的士子并不少。这些人之前入仕无门,如今正对朝廷心怀希冀,如果朝廷却不录用他们,岂不让他们失望?
再者,兴学是好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才能见效,并州等得起吗?
权衡利害,不如先公示天下,征召有志于效力边疆的士子。既能安抚民心士气,又能解并州燃眉之急。
卫瓘的语气很激烈,让包括曹芳在内的所有人都大感意外。
他们印象中的卫瓘可不是这样的。
稍作沉吟后,曹芳问卫瓘,会有人愿意来并州吗?
要知道,这些人来了之后,可不仅是在晋阳城里,大部分人要去已经荒废的边疆。那里不仅生活艰苦,而且危险,随时有可能被流窜进来的鲜卑人、匈奴人杀掉。
卫瓘说道,天下士子成千上万,总有不惧艰险的。只要朝廷能以爵禄相酬,何愁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就算数量有所不足,也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况且,这是朝廷给士子机会,士子不敢接受,与朝廷不给机会完全不同。
曹芳觉得卫瓘说得有理,转而又问其他人的意见。
钟会表示赞同。
张华也同意,却又增加了一条。
并州重建的任务很急迫,所以最好是来了就能用,尽可能缩短学习、熟悉的过程。因此,在朝廷的诏书里,最好明确要求,而不是笼络的招贤纳士。
最好能经过考试,合格的委以官职,不合格的就别来了。
这个任务可以由洛阳的三公负责,减轻并州本地的负担,也避免应征的士子们白跑一趟。
卫瓘随即又提出补充意见。
士子们先去洛阳当然好,但冀州、并州、幽州以及凉州的,甚至包括河东的,就别去洛阳了,可以直接来行在。一来是他们离晋阳更近,二来这些地方靠近边郡,尚武之风浓厚,适合从军的人更多。
这些人尽早入职,对重建并州军有利。
几个人互相激发,互相补充,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妥善的方案。
曹芳随即命人拟诏,吩咐三公施行,同时让王昶办完丧事后尽快返回行在,承担相应的责任。
根据讨论结果,从军的可以直接来行在,由太尉府进行考试。
消息一公布,晋阳民心士气大振。
这不仅彰显了朝廷对并州的重视,还说明天子要在晋阳呆一段时间,直到并州重建有所成效。
天子在此,也就意味着会有大量的物资送到晋阳,有助于太原郡恢复元气。
——
钟会的母亲张菖蒲很快就赶到了晋阳,钟会的长兄钟毓却没来。
荀顗以私人名义发出的邀请也应者寥寥,绝大部分人选择了无视,根本不想给钟会这个面子,只有极少数人与张菖蒲一起赶来。
钟会很恼火,恨得牙痒痒,将无数人的名字记在了心里。
曹芳却很坦然,有条不紊的推进。
选了一个黄道吉日,钟会迎娶呼延药。
洛阳亲友没来,但晋阳当地的大族却很给面子,几乎是倾巢出动,送上了丰厚的贺礼,忙前忙后,形如家人,让钟会感到了一丝安慰。
至于匈奴人,更是不用说,包括刘豹在内的匈奴贵族一个不落,全部出席,礼物堆成了山,仅是最上等的战马就有两百多匹,几乎可以组建一个骑兵营。
曹芳本人没有出席婚礼,但他送了一份贺礼。
录钟会前后功,拜钟会为护军将军,赐执戟卫士四人,出则执戟随行,居则守卫门户。
世家子弟大多有随从,但那些都是私人部曲,出席与公务有关的场合时是不能带的。这四名卫士则不同,他们是天子赐给钟会的,可以出现在任何场合。
这是一种特别的礼遇。
这样的礼遇当然不是什么人都能有的。
能与此相比的,也就是年老有病的三公可以乘辇,由卫士抬着上殿,而不必自行。
钟会的父亲钟繇当年就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天子给钟会这样的待遇,不仅让钟会在官职上超过了钟毓,更表明了由钟会继承钟繇功勋的意思。
钟毓的嫡子身份没人可以撼动,但钟繇的功勋、荣誉却不一定由他继承,最终还是要看他自己的官爵。如果天子有意栽培钟会,反超只是一句话的事。
一两代人之后,钟毓除了继承来的爵位,什么也不是,谁还在乎他是不是钟繇的嫡子。
钟会有自知之明,上书请辞卫士,表示自己功绩不足,资望有限,当不起如此殊荣。
曹芳接受了钟会的请求,减执戟卫士为两人。
然后,他又下诏,分钟会之功,进钟琰之父钟徽为黄门令,并拜两名随张菖蒲赶来晋阳的颍川钟氏子弟为郎。
诏书一下,得到官职的钟氏子弟就兴奋地跑到钟会面前,表示感谢。
从即日起,我等奉护军将军为家主。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大魏暴君更新,第358章 新风向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