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一整天都没有见到太阳,但阴沉沉的天气却更加的闷热难当。满眼都是灰蒙蒙的阴云低低的压在半空,沉闷的让人喘不过气来。
太子本就生的很胖,在这个闷热的天气里,脑门儿上的热汗出了一层又一层,连连要了好几回冷手巾擦了又擦,才稍稍感觉到了一丝凉爽。
他抬头看了看正在一旁垂手肃立的李芳,笑着说道:“李公公清瘦了不少啊。”
李芳对太子的态度一直都很恭敬,尤其是今天,就好像是一只恭顺的老绵羊,说出的每一个字都显得小心翼翼:“太子殿下唤奴婢的本名就好,李公公三个字可不敢当。若是乱了尊卑,奴婢可是吃罪不起的……”
“李公公不用这么谨慎。”太子笑着摆了摆手,亲手递给他一盏子冰镇的酸汤:“想当年父皇还在北平潜邸之时,李公公就已经在父皇身边伺候着了,理应对李公公客气一些。”
“哦,对了,太祖高皇帝的祭陵之事安排的怎么样了?”
自从上一次李芳犯了错之后,就被朱棣打发到了孝陵,去给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守陵去了,事实上就是一脚把他踢出了最高权力中心。
自从去孝陵做了守陵太监之后,李芳几乎没有接触到过高层人物,只有在祭陵的时候才有机会。
朱元璋的忌日就要到了,照例朝廷必然要举办大型的祭陵大典,作为守陵太监的李芳这才有机会向太子殿下“汇报工作”。
早在朱元璋临死之前,就曾经有过明确的遗诏: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天下臣民,毋碍嫁娶。皇子诸王,毋至京师。
按照朱元璋本人的意思,他的丧事就应该一切从简,不许耗费国力使用大量的金银玉器陪葬,也不许因为国丧而不许民间百姓婚嫁,更不能让分封出去的诸王回到京城。
朱元璋的这些遗命肯定是出于善意,但却从来没有被后世的子孙遵守过。
朱元璋的丧事是建文皇帝朱允炆亲手操办的,作为开国皇帝的葬礼,那个排场就不用说了,肯定是隆重的不行,光是直接的花费就高达百万!
后来永乐朝取代了建文朝,因为朱棣上位的过程真的有问题,所以他总是极力彰显自己是“太祖嫡子”的这个身份,历年的祭祀活动都极尽奢华极尽铺场。
以非常隆重的方式祭奠朱元璋的寝陵,大操大办不惜血本,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
既然朱棣北伐还没有回来,作为见过太子的朱高炽肯定也要沿袭以前的“老传统”,无论朝廷的财政状况再怎么窘迫,这笔花销肯定是不能少的。
但国库是真的没钱了呀
祭祀朱元璋的寝陵,可不是说象普通的老百姓那样随随便便上点供品再点几炷香那么简单,而是一项重大的国家礼仪。
且不说祭陵本身的庞大花费,仅仅是给驻扎在那里的士兵的赏赐,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了。
给朱元璋守陵的官兵足足有五千多人——孝陵卫。
除了孝陵卫的五千多将士之外,还有大量的家属。因为孝陵一带严禁耕种,更不许打渔捕猎,甚至连一草一木都不能动,所以这些人根本就没有什么生计,只能由朝廷出钱养起来。
“李公公啊,你久在父皇身边,又曾执掌司礼监,这里头的事情你应该是知道的。”以前的时候,太子真的不用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操心,但现在他是监国太子的身份,必须处理好这些日常的琐碎事物:“往年的时候,父皇给守陵将士的赏赐是多少啊?”
李芳依旧是一副低眉顺目垂手肃立的恭敬神态,用十分谦恭的语气说道:“往年间,万岁月祭陵的时候,多是奴婢帮着操办的。给守陵将士的赏赐还能略略的记起一些……每人半石糙米,半石麦米。盐二十斤,糖二十斤,另有茶和布匹,干鲜果子和菜油等物,还有鱼干和肉脯什么的。除此之外,还有素供和供油……”
李芳说的这些五花八门的东西,是皇帝本人给守陵将士们的赏赐,和朝廷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这些东西是不能由国库出钱的,而是要一定要掏皇帝私人的腰包。
虽然全都是些杂七杂八的物资,但毕竟有那么多人呀,绝对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了。
以前的时候,朱棣都要出这么多赏赐的,作为监国太子的朱高炽不能不赏,而且这些赏赐绝对不能比往年少了,要不然肯定会有人说闲话的。
毕竟做了这么多年的太子,朱高煦的手头上还是颇有些积蓄的,但却应了那句俗语——就算是家有万贯,也有一时的不便。
不是说太子拿不出这些钱来,而是现在的太子手头上真的很不方便。
太祖皇帝的祭祀活动,各地的番王来了一大堆,除了照例要给一些赏赐之外,这位监国的太子殿下也得以私人身份“意思意思”。
光是给那些宗室的赏赐,就是很大的一笔银钱,现如今的太子真的拿不出这么多钱了。
李芳明显已经看出了太子的难处,依旧用非常谦恭的态度说道:“以前奴婢帮万岁爷掌管内库的时候,内帑时有不足的时候。有时候万岁爷许诺给后宫嫔妃的赏赐都拿不出来,奴婢就只能去找户部腾挪一下……”
皇帝赏赐的时候总是显得很大方,但真正要“兑现”这些赏赐的时候,却总是让曾经掌管朱棣私人财务的李芳很为难,因为皇帝虽然富有四海,但却不能胡乱挥霍,而是一定要做到内库和国库分开。
皇帝明明已经许诺下来的赏赐却无法“兑现”,这会让皇帝显得很没有面子。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李芳就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去找户部挪用一点银钱出来。
按说户部的银钱是属于朝廷的,而不是属于皇帝私人所有。但李芳这样的人物出面借钱,当然是不能不借的。
“找户部腾借银钱?”太子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做法:“可是……内外两库分开,公私不肯混为一谈,这是我朝惯例,怎么能……”
还不等太子把话说完,李芳就已经笑了:“按照朝廷制度,内廷确实不能动用国库。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总要先把眼前的事情办了才行。”
从户部借出银子来,确实不是一件什么难事,但要怎么才能堵上这个财政上的大窟窿呢?
无论是内廷还是国库,都有非常健全的财务制度,要是短时间内还不上这笔钱,肯定要有个说法的呀。
到了那个时候,这种明显违规甚至是违法的事情,要怎么对朝廷交代?怎么对皇上解释呢?
“走空账。”
当李芳轻飘飘的说出这三个字的时候,太子顿时惊的目瞪口呆:洪武年间的空印案就是明初最大的财政事件,其实就是李芳说的这一套,结果却惹的朱元璋雷霆震怒,杀的人头滚滚,是时至今日想起这个事情依旧是心有余悸,李芳怎么还敢这么干呢?
“走空账和当年的空印案不是一回事。”李芳笑着解释道:“奴婢当时的做法就是,先找户部借一笔银子,然后用皇庄的收入来抵这笔银子。到了九月份,就可以把这个窟窿堵上了,根本就等不到腊月户部核对账目的时候,就已经销账了……”
皇帝有自己的庄园和田产,而且数量很大,这就是李芳说的“皇庄”。因为皇庄是不纳税的,所以可以在九月份的时候就把皇庄的收入拿出来,在户部年底核对账目之前就把这笔钱还上,不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吗?
用皇帝本人的钱,办皇帝本人的事情,只不过是中间临时找户部“挪用”了一下……
这样的做法虽然确实违规,但却可以利用户部和内库对账的时间差,把事情圆圆满满的办下来,确实不失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怨不得父皇时常提起李公公做事缜密,果然是个有办法的人啊。”太子殿下已经知道去哪里筹集银钱了,笑呵呵的对李芳说道:“还是李公公练达,我就没有想到这样的法子。”xündüxs.ċöm
现如今的李芳,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权倾朝野的掌印大太监了,他早已经被朱棣踢出了最高权力圈,仅仅只是守陵太监而已。
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告辞了。
就在这个时候,金幼孜慌慌张张的走了进来。
这个金幼孜原本就是建文朝的翰林学士,曾在户部任职,名气大的很呢。到了永乐朝的时候,依旧受到了重用,只是在去年的科举舞弊案中受到了牵连,被罢免了本官职务。因为他是太子的老师之一,所以才被太子重新启用。
这个金幼孜素来稳重,今日却显得有些慌乱,甚至完全顾不得有李芳这个“外人”在场,就急急忙忙的递上了一封书信:“刚刚得到的消息,陛下龙体不豫……”
龙体不豫,就是说皇帝的身体状况不怎么好的意思,这原本是一句很普通很正常的话语,但这句话却蕴含着太多的意思。
一般情况下,只有在皇帝出了大事的时候,才会这么说。
作为一个曾经在朱棣身边服侍过很多年的老太监,李芳当时知道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太子赶紧扯开那封书信,一看之下顿时大惊失色,脸上的肥肉竟然哆嗦起来,泛起了阵阵“涟漪”,用带着颤音的语气惊呼道:“父皇已经不能理事了?汉王已经率领大军越过了长城?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我在明朝赚大钱更新,第726章 太子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