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捋了捋颌下那山羊胡说道:“道儒相攻,起因在于孔子问礼于老子也!实质就是双方对治理天下之道相悖也!
话说孔子曾去老子那里请教关于周礼的事。他先派子贡去探访。
子贡到了后,老子告诉他说:“你的老师名字叫丘,他如果能跟随我三年,然后我才能教导他。”
孔子听子贡传回老子所说的话后,虽觉不快,但他毕竟小了孔子不少。兼之老子早已闻名天下,孔子也想图个好学之名,最终还是决定了去见老子。
经过长途跋涉,孔子见到老子后,老子告诉他说:“善于经商的人会把财富藏得很深,就像他没有财富一样。君子修养到很高的道德后往往显得很愚讷。你应该去掉你身上的骄气和过多的欲念妄想,这些对你都没有好处。
孔子一想自己也的确有那么点儿臭毛病,便欣然表示接受。
一天,孔子在读书,老子看见了问他:“你读的什么书?”
孔子说:“我读的是《周礼》,圣人也读它。”
老子说:“圣人读它是可以的,你读它有什么用?它的要义是什么?”
孔子说:“它的要义是阐述仁义。”
老子说:“蚊虻叮咬皮肤,搞得人整晚都睡不着,就像现在有人痛心疾首地宣扬仁义来扰乱人心一样,其实是在制造大乱。天鹅不用每天清洗羽毛就很白,乌鸦不用每天染色也很黑,天空是自己变高的,大地是自己变厚的,太阳和月亮都是自己发光的,星辰是自己排列好的,花草树木生来就有区别。这些都是道所决定着的!你要是向着修道的方向行进,则道自会来居,又何必要用仁义来框之!以仁义框天下,那不是敲着鼓寻找逃跑的羊吗?你这是在扰乱人的本性啊。故而,道之不存,方有仁义也!我认为你不应该舍本逐末而自我迷失也!
孔子对此却感到茫然,他辩解道:“我之所以在研习仁义,便是为了寻求治理天下之道啊?”
老子就问孔子:“那你已经得道了吗?”
孔子说:“我求索了二十七年也没有得道。”
老子说:“假使道能拿出来献给别人,那么没有一个人不献给他的君王;假使道能拿出来送给别人,那么没有一个人不送给他的亲人;假使道可以告诉别人,那么没有一个人不告诉他的兄弟;假使道可以传给别人,那么没有一个人不把它传给他的子孙!但是从来都没有人做到!没有别的原因,那些人心中没有承载道的能力,则道不能降临到他们身上。”
孔子说:“我删定《诗》《书》《礼》《乐》《易》著《春秋》以成六经,弘扬前代君王的道,以明用公、召公的宏伟业绩,用它们来游说七十多个君王,都没有被采用!人真是太难被说服了!”
老子说:“六艺是前代君王们那些过时的东西了,这个怎么能拿出去向他们说教呢?你现在所学习的,都是因为太过陈旧了,所以才说服不了别人。“述’就是鞋子踩出来的脚印,鞋子如果不换,踩出来的脚印能有什么区别吗?”
孔子回去后,沉默了好几天不说话。子贡很奇怪就问他为何。
孔子说:“我遇见人家的心思像飞鸟一样飘逸时,我就构造一个弓箭去射他,没有不成功射落的;如果别人的心思像糜鹿样敏捷跳跃时,我就构造一只奔跑的猎狗去追逐他,也没有不咬到嘴里并拿住他的;别人的心思要是像潜在深渊里的鱼一样深藏不露时,我就是构造一个带钓钩的绳子投下去,也没有不钓出来并制服住他的。至于龙,乘着云气往来,遨游在天空之中,我就追不上了。我现在见到老子,他就像神龙一样,惊得我张着嘴合不上,吐着舌头缩不回,精神恍惚,都不知道他人在哪里。”
司马迁所知不详,故只记下孔子评价老子的思想犹若神龙也,向前不见其首,向后不见其尾,而其身又在云雾之中忽隐忽现尔!实则是因老子欲指点孔子追寻大道,而孔子终不开悟耳!孔子顽固驽钝如斯,安能得道家正眼视之?其后庄周与孔子交游,更是变着方来挖苦孔子及其思想,一篇《盗拓》,就把孔子骂得体无完肤!然孔子也不齿庄周等隐者无所作为,但求养生,曾斥其道家发小“老而不死谓之贼”也。道家为天下民众呼吁,让君王放下架子,甘处民下。儒家则为君王鼓噪,要以礼匡治天下之民,本就背道而驰的嘛,怎不互相攻讦?”
张三丰听了,不得不佩服葛洪晓得的东西真多!至少,连司马迁都不知道的他也知道得如此详细。想到此,他便更来兴趣了,又问道:“世间对老子的传说不少,但又都语焉不详的。就连司马迁《史记》里对老子的记载也说或许有几人都被称作老子,不知您对此有何看法?”
葛洪不愧为写了《神仙传》的人,一提到这些立马精神也来了,便侃侃而谈起来:
老子名重耳,字伯阳,是古代楚国苦县曲仁里人。
他的母亲感应一颗大流星而怀孕,虽然是接受天然胎气而生,但是出现在李家,所以还是以李为姓。
有人说,老子是出生在天地之前的,有人说,老子是上天的精魄,大概属于神灵一类的东西。
有人说,老子的母亲怀了他七十二年才把他生下来,出生时,他剖开了母亲的左边腋下而出,老子出生时就满头白发,所以叫老子。
有人说,他的母亲没有丈夫,老子是母亲家族的姓。有人说,老子的母亲刚好走到一颗李树下生了老子,老子一出生就能说话,只着李树说,用这个作为我的姓。卂渎妏敩
有人说,上三皇时老子是玄中法师,下三皇时老子是金阙帝君,伏羲时老子是郁华子,神农时老子是九灵老子,祝融时老子是广寿子,黄帝时老子是广成子,颛顼时老子是赤精子,帝喾时老子是禄图子,尧帝时老子是务成子,舜帝时老子是尹寿子,夏禹时老子是真行子,殷汤时老子是锡则子,周文王时老子是文邑先生,另一种说法,说老子是周朝时掌管图书典籍的官吏。
有人说,在越国老子是范蠡,在齐国老子是鸱夷子,在吴国老子是陶朱公。
这些说法出现在各家书中,并非出自与神仙相关的正宗经典里,不可作为依据。
我认为老子如果是属于上天的精灵或神仙,应当在每个时代都会现身。他会放下高贵的地位去做一个卑贱的人,他会放弃安选的生活而去辛苦劳作,他会离开清静的世界而进入臭秽的浊世,他会放弃上天的官位而接受人世的爵位。自有天地以来就有道术,有道术的人,什么时候少过呢?所以从伏羲以来一直到三代,以道术而扬名的,世世代代都有,又为什么一定是老子一个人。那些关于老子的传说都是些后世学道之人,因为喜欢奇特,崇尚怪异,一心想推崇老子,所以才生出这些说法。若按实际情况来推论老子,他大概属于得道人士中的杰出之才,但并非不是人类。
所以老子本来是人中的聪慧之士,见识浅薄的道士们,想把老子塑远成神异之人,让后世学道的人跟他学习,而不知道这样做会更加使人不相信长生不老是可以学习的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要是说老子是一个得道的人,则人们必定勤奋努力地争着仰慕学习他;要是说老子属于神灵异类,那么就不是常人可以学习的了。
有人说:老子想从西方出关,守关的官长尹喜知道他不是普通人,向他请问修道的事。老子很惊讶,所以才把舌头吐出很长,然后有“老聃”的称号。
这个说法也是不对的,现在根据《九变》和《元生十二化经》,老子在还没有入关的时候,就已经叫“聃”了。
老子几次改变名字,并非只有一个“聃”而已。
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按照《九宫》《三五经》和《元辰经》的说法:
人的一生会有灾难降临的时候,到那时,要是改变名字,顺应元气的变化,就可以延长寿命,度过灾难。这个时代有道的人,也大多这么做。
老子在周代,生活了有三百多年,二百年之间,必定不止一次有灾难降临,这就是为什么他的名字稍微多些。
想要搞清楚老子身份的始末,应该以史书实际的记录为主,和神仙的经典秘籍一起,相互参照分析。
其他那些世俗的传说,多属虚妄之言。
余查闻《西升中胎》《复命苞》《珠韬不机》《金篇内经》等都说,老子黄白皮肤,眉毛很美,额头宽阔耳朵很长,眼睛很大,牙齿稀疏,四方大口嘴唇很厚;他的额头有十五道横贯的皱纹,额角两端似有凸出的日月的形状;他鼻子很端正,鼻骨似两根柱子挺立,耳朵上有三个耳孔;他一步可以跨出一丈远,双手上有十道纹路。
在周文王时为守藏史,在周武王时是柱下史。
当时的人看到他很长寿,所以称他为老子。
人受天地之命,必然有一些通达神明而又有智慧远见的人,他的稟赋气质与平常人不一样,就会成为得道之人,所以能得到天上的神仙们的帮助,被学仙之人所追随。
因此老子发明了很多济世度人的方法,有内服的九种丹药和八种矿石,有漱咽津液之法;又留存玄女、素女房中养生的方法,守一养生的方法,冥想身内脏腑之神的方法,行气术和导引锻炼形体的方法,消除各种灾难和避开厄运的方法,制服心中恶念存养心性的方法,辟谷不食和让身体变化的方法,制服对手的厌胜法,修道应遵循的教导和规矩,驱使鬼魅的方法,共有九百三十卷,符文七十卷,这些都在《老子.本起》篇中有记载,都有目录。
凡不在这些著作中的,都是后来的道士们私自增添的,并不真正是老子的著作。
老子是内心清净无欲的人,专心致力于修炼长生之道,所以他在周朝虽然时间很久,但在官职上没有什么升迁,大概是想与尘世共浮沉,让内心被自然之道所充满,待修道成功之后再离去,大概就成了神仙了。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太极祖仙更新,第172章听葛洪讲道儒之争及老子传说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