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嗜书人的回答有些无赖,但庹明也没恼,依旧笑呵呵的道:“我便说说这理上的无敌,和事上的无敌。”
“若要说理上最强的力量,其实不难。我可设天下有一无穷之力,此力无穷无尽,万有万能,你所说任何力量都不能与之敌。不信你可与我辩论。若说是最强的武力,有战无不胜之力量,是符合题目的!”
庹明一副笑眯眯的模样,听的我却是一懵,这怎么“设无穷之力”都出来了?不过仔细想想也是,嗜书人的题目并没有限制说不能瞎编啊?这瞎设定出来的,当然比我想的什么西楚霸王厉害的多。
“那事上呢?这世间有谁见到如此之无所不能的力量?”
嗜书人很是仔细的想了一阵,最后没说认可也没说不认可,而是继续问庹明。
“这要说事上嘛,你说的不错,世间无人见到无所不能之力。老聃见周之衰乃出函谷,孔圣见天下礼乐崩而无力挽。释迦如来不能救释迦族灭亡之厄。便是圣贤也皆有其不能。”
“但要深究事,则我认为,世间无一事、无一物可称之为最强武力,更无战无不胜之法。毕竟阴阳交相,万物有变,何以有‘最’?不然阁下可说一件能于事上验证之战无不胜之法。若能说出,老夫三人认输,愿再等三日,再答下一题。”
这话一说,我竟捏了把冷汗,庹明这简直是玩火,但又确实不触犯嗜书人的规矩。
嗜书人暂做思考,点头道:“你说的有理,我回答的任何可由事上所证之法,都可以驳斥。可你这回答等于没有回答。若是如此说下去,则毫无意义。由此我判你所答不对,你们还有两次机会。”
嗜书人竟能从庹明的话里挑出漏洞?这就损失一次了?我心跳的更为厉害,但我一看,庹明面色并无太大改变,好像这也在他的预料之中。
“阁下要说我的答案是错,我也不反驳。判断对错的权柄都在阁下手中,这也是规矩。但阁下刚刚判断我错却并非我真错,而是答的不够严密,漏洞太多。但这些漏洞本就是阁下问题中的,那阁下的问题,可否需要完善?”
“你说得有理,那我把题改为“人世间最强的武力是什么?但这力量必世间实有才可。不过这实有也可从推论而来,无需世间真发生过。”嗜书人也被庹明说服了,改了题目。
一下子,我就明白了庹明的意思。这题目本身漏洞极大,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文字游戏。无论我们怎么回答,嗜书人都可以说我们错。所以庹明先与之狡辩,先点出他问题本身的漏洞,使得其不得不进一步定义问题。
“好,既然阁下重新定义了问题,那我就要说出我认为这世间最大的武力。”
果然,庹明前面的铺垫都只是为了让嗜书人先自己重新定义问题,然后才好与之辩论。
“我认为,这世间最强的武力,具有推而论之可战无不胜之力是“仁”。
“仁?为何?”这一次,嗜书人、我也都困惑了,只有师父面沉如水,静静的等着庹明的回答。
“阁下,可曾读过孟子?可知亚圣所说之仁者无敌的道理?”
“读过,孟子见梁惠王所说,只是亚圣所说是君王行仁道,则百姓得治,百姓得治,国家因此强大。那些强大的国家民不聊生,则自然不能与之相敌。你要与我讲这个道理?”嗜书人还是操着尖细的声音,但这次他声音颇为讽刺,要庹明真是这个意思,他一定判错。
庹明却摆摆手,没有接他的话,而是自顾自的说起来“我自幼读书,学儒家教化。也曾觉得圣人之言不免迂腐。真要拿来办事,一无是处,可后来读史多了,却又觉得,世间苦难众多,都是因为人有种种贪欲、因贪念而生恶念,敢为谋大利而忘人心。”
“尤其今日,在外面见到一人。你在这里守阵,我想你也认识,他为求长生而不惜牺牲他人之性命,杀生无数。他的力量当然远强于他人才能做到这些事。但其实呢?在我看来无论是他还是这些被他杀害的人,求生之心是一致的,自己明知死苦之艰难,何以要伤他人性命?”
“今日他可以以强力伤害他人,有朝一日他人也必以比他更强之力制他。他于死苦现前时与那些为他所杀的人又有何区别?”
“正如我之前所说,力量再大,在事上,总可以有所制。强中自有强中手,事上何来最强?唯有相处和睦,则无战无争。而无有征战,则武力无分高下。而要使天下无战无争,非得让人体仁心,能推己及人,如此才能抑贪心,无过求!”
“如此之力,在我看来,才是无敌,才是无能胜!”
嗜书人沉默,良久才回说:“你说的是儒家之言,用的却是道家‘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之理。”
庹明没有回他,只是平淡的看着嗜书人,等他回应自己的判断。
“不错,我确实是守阵之人。按理说你们无论回答什么,我都不应放你们过去。直至你们困死在此!”
嗜书人的声音忽然变了,不再是那副太监音,变回一个正常男性的声音,接着苦笑说:“可我也是为他所害才困在此地,他有求生之心,我亦有求生之心。你们今日在此与我说这许多,也是因求生之心。这心着实一般无二。”
“也罢,你以仁心说服了我,就是打败了我,那说“仁”能战无不胜也就不错,你我判你们对。”
“我有一事拜托,请你们能真正打败那人,让他也能体会他所害之人的心是如何!”
嗜书人对我们三鞠了个躬,躬身在那,久久不曾抬起。
随着他这下鞠躬,书阁自然而然褪色下去,周围的天地又起了变化,转眼间,我们又到了另一个地方。
文从武入,这时我才明白,原来是以文为武。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书生也可当百万兵。传说唐朝时,有位叫王玄策的读书人一人灭一国。
这一关考的,就是这人文之理!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茅山掌教更新,第五十七章 论理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