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都属于见多识广之人,话题也是天南海北无所不谈。
不论一个人谈什么话题,另外两个人都能跟得上节拍,一时间都升起一种知己之感。卂渎妏敩
当然,陈景恪是收敛着说的,只显露出符合大唐水平的认识。最多稍微引入一点新意,生怕说的太多把另外两个人给吓着。
不过即便如此,也让李承乾两人感到震惊不已。
而通过聊天他也判断出,李承乾和杜荷都是胸有丘壑之人,说一声时之豪杰一点都不为过。
越是如此,他就越为前世两人的遭遇感到惋惜,希望这一世都能有个好结果吧。
话题不知怎么就转移到了文学方面,两人对陈景恪的那几副对联一通夸奖,赞誉最高的还是那首《贾生》。
他们有意略过了内容,只说诗的格式和诗体。
李承乾更是盛赞:“此诗有开创一家之气象也,不知景恪可还有佳作?”
陈景恪心中沉吟,长孙无垢的哮喘得到控制,估计活个六七十岁没啥问题。
只要有她在,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应该是稳如泰山,不如就卖他一个好吧。
想到这里他就说道:“也不瞒大郎,这确实是一种新诗体,有成熟的格律要求。”
李承乾惊讶的道:“哦?不知可否见教。”
杜荷也同样非常好奇。
陈景恪并没有直接说诗体的事情,而是先讲起了历史:“自永嘉之乱以来华夏陷于战火,汉家不复当年之强盛……”
“这种情况体现在文学上,就是其作品纤构、狭小,过分追求词采的华丽,而缺乏内在的比兴寄托,浮艳绮靡的文风充斥文坛……”
“我大唐披荆斩棘重立社稷,使汉家得以复兴……新朝新气象,在文学上也当扫除此靡靡之音……”
“提倡风雅兴寄,复兴汉魏风骨……我大唐的诗作当气象万千,雄浑博大,开创属于自己的新世界……”
“如此才能配得上我大唐盛世。”
李承乾听的非常兴奋,然而他并没有被几句话就冲昏大脑,而是理智的道: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呀,齐梁诗风传承数百年影响深远,岂是说革新就能革的了的?”
杜荷也附和道:“是啊,若没有足以说服大家的作品,读书人也不会响应的。”
陈景恪胸有成竹的道:“怎么没有,有一首《贾生》就会有第二首第三首第十首……”
“我们不光要一改齐梁诗风的靡靡之音,还要在此之上发展出更多的诗体诗风……”
“在诗体上我们不但要继承前人的五言七言,还要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属于我们的绝句和律诗……”
“诗风上我们要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样的山水田园诗。”
“要有‘秦时明月汉时关,千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样的边塞诗。”
“要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浪漫诗。”
“还要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样的现实主义诗。”
“……”
李承乾和杜荷听的目瞪口呆,那模样像是见了鬼一般。陈景恪这不光把路指出来了,还张嘴就给出了活生生的样板。
四首,足足四首诗,每一首都是如此的经典。
对两人的态度陈景恪非常满意,端起茶杯润了润嗓子,不无得意的道:“如何?够不够掀起诗词改良活动?”
李承乾激动的道:“够了,太够了。景恪真乃我见过最有才华的诗词大家,张口皆是传世佳作……”
杜荷也兴奋不已。
陈景恪笑着摇头道:“你看这些诗哪一首像是我能写的出来的?”
“包括之前的那首贾生,其实都是家中长辈所写,我不过是拿来唬唬人罢了。”
李承乾并未觉得惊讶,更未因此小瞧陈景恪,而是赞道:“景恪果信人也。”
“你家中长辈皆以不在人世,你不说天下谁人能知晓这些诗非你所作?你却并未如此,此等胸襟让人敬佩。”
杜荷第一次听到关于陈景恪身世的信息,但他却很识趣的没有多问,而是敬佩的道:
“是啊,面对如此佳作,我都不敢言自己一定能抵御的住诱惑,景恪性情高洁让人折服。”
得到这种真心实意的夸奖,陈景恪心中的喜悦远超抄诗带来的成就感,谦虚的道:“两位过誉了,不过是尽了本分而已。”
然后他图穷匕见,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打算:“改良诗词需要一个有身份地位的人主持才行,不知大郎是否有兴趣?”
李承乾惊讶的道:“我?这……”
陈景恪笑道:“对,大郎乃大唐太子且文采斐然,主持此事最合适不过。”
杜荷马上就说道:“殿下,我以为景恪所言甚是。”
李承乾自然也非常想揽下这个活儿,这是妥妥的文名啊。完成此事他的太子之位将会更加稳固,还能吸引许多读书人来投。
但他神色里只是略微挣扎,就摇头道:“景恪的好意我心领了,然此事重大我需先请示耶耶之后才能决定。”
“殿下……”杜荷还想再劝。
李承乾挥手阻止他道:“清泉无需多言,此事我心中自有分寸。”
“哎。”杜荷只能无奈的叹气不再多言。
陈景恪对李承乾的决定很是欣赏,这说明他脑子还是清醒的。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必须经过皇帝的允许才能做。
“大郎尽管去请示,我以为陛下必不会反对。关于新诗体,我之前写了一些心得,你让人去紫霄观去取即可。”
“《望月谈》大郎应当知晓吧?到时我会在上面为大郎宣扬此事的。”
李承乾感激的道:“那我就先谢过景恪了,此事若成我必不忘今日之助。”
陈景恪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嘴上谦虚的道:“大郎言重了,我这么做也是希望家中长辈的学问能弘扬世间。”
话虽如此,但谁都知道他此举就是在给李承乾示好送功劳。
所以接下来李承乾就更是热情,三人一直谈到下午陈景恪才告退离开。
等出门的时候,杜荷还隐晦的暗示他别忘了两人的约定。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李世民陈景恪更新,0251 诗词改良运动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