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读文学>穿越小说>大明帝君>第四百八十九章 炼钢技术
  赵宏善这一手算盘,打得精妙,并且是直接戳到了朱正的痛处。

  他受到的掣肘太多了。

  从登基开始,就马不停蹄地被历史的车轮推着走。、

  从土木堡之变到倒春寒,几乎每一次被动的规避历史走向从而做出的举动。

  他能够做的,除了利用穿越带来的先进文化轻微地拨动历史长河,其余做出的主动改变几乎是微乎其微。

  最大的金手指,无非是弄出了西山屯,利用火神炮和热气球打败了也先统一了草原。

  可现在的大明,却依旧困在时代的局限之中,动弹不得。

  不是缺钱就是缺粮,从根本上来说,大明并没有很明显的改编。

  这也是朱正最大的不甘之处,明明自己掌握着浓缩了几千年的先进知识,怎么能不主动出击,制造出一些改变历史的东西呢?

  朱正坐在窗前一动不动,沉吟了一会儿,朝着赵宏善问道:“我朝冶炼技术如今如何?朕是说,炼钢。”

  冶炼?

  赵宏善稍微皱了皱眉,这不是工部的事吗?

  陛下为何突然问他?

  但随即便答道:“陛下,这人工炼钢技术,自春秋伊始便有人掌握,但钢乃是铁冶炼而来。铁矿稀少,再加上冶炼较难,所以,青铜器是那时候最多的选择。”

  “到了后来,唐人采用渗碳法铸刀剑,熟铁反复锻打之后便有了钢,钢制的刀剑,刃部刚硬锋利,但很遗憾的是,这钢虽坚硬,却是格外的脆,有道是过刚易折,说的就是这钢的特性。”

  赵宏善一边说着,朱正的脑子里却一边在想着他所说的渗碳法。

  这所谓的渗碳法,是指使碳原子渗入到钢表面层的过程。

  也就是使低碳钢的工件具有高碳钢的表面层,再经过淬火和低温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层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着低碳钢的韧性和塑性。

  渗碳工件的材料一般为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

  渗碳后﹐钢件表面的化学成分可接近高碳钢。

  工件渗碳后还要经过淬火﹐以得到高的表面硬度﹑高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并保持心部有低碳钢淬火后的强韧性﹐使工件能承受冲击载荷。

  渗碳工艺可以上溯到2000年以前。最早是用固体渗碳介质渗碳。在后世,渗碳工艺也是广泛用于飞机﹑汽车和拖拉机等的机械零件﹐如齿轮﹑轴﹑凸轮轴等。

  但现在的渗碳法,因为缺乏高科技的参与,机械精准度都不高,一切都是依靠人工和经验来完成,所以,未免有些过于捡漏,制出的钢取法韧性,这就导致了过刚易折。

  也正因为如此,制造钢的代价太大,花费的人力物力都太过昂贵,但得到的效果却有些不尽人意,这就让这时候的人们很少会去主动炼钢。

  除非是像朝廷要大批量的开始打造火器,例如红衣大炮、火神炮这样的,那才会组织人手去大量炼钢。

  赵宏善接着道:“再后来,千百年来的发展中,便有了铸铁柔化技术。铸铁,也就是生铁。”

  “铸铁虽然坚硬,但韧性较差,性脆易折。如果在高温下将铸铁件长时间进行加热,就可以改变它的材质和性能。通过这种处理的铸铁叫可锻铸铁。”

  朱正点了点头。

  实际上,在史料记载中,战国时期便已娴熟地使用铸铁柔化技术。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冶铁业迅速发展起来。《管子·地数篇》载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零九,可见人们对铁矿资源的重视和了解程度。

  管仲相齐时“官山海”,已对铁的开采、生产实行管理,临淄东周冶铁遗址面积达十数万平方米。

  战国中期以后,铁器的使用已遍及当时的七国疆域,农具有犁、锄、臿、铲、镰,手工工具有斧、凿、锥、削等。m.xündüxs.ċöm

  铁器取代铜、石、木、蚌器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有了划时代的发展,也是战国经济繁荣、出现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的物质基础。

  “后来,伴随着战争,又有了生铁冶铸技术,如今我朝因为要打造红衣大炮和火神炮这样的重器,对冶炼钢铁虽然有些研究,但实际上,因为昂贵的代价,我朝并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经历继续研究冶炼之术。”

  赵宏善说完,隐晦地看了一眼朱正。

  他这一问,倒是让赵宏善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甘肃的铁矿,是有价值的,虽然不怎么想炼钢,但现在很多的武器几乎都是铁做的,在加上人们日常生活中用的锅子刀具等等这些,都是离不开铁的,所以,铁矿仍旧具有极大的价值。

  一旦开采,冶炼铁便是个庞大的工程。

  而朱正所问的,却是钢。

  难不成,陛下愿意掺和这铁矿一事,是为了炼钢?

  可钢又其实那么好炼的?

  先不说它需要的铁矿资源多到难以想象,就是那锻造技术也是需要打量的人才啊!

  朱正扫了一眼赵宏善,语气幽幽,道:“你管着礼部,极少去掺和工部的事,所以,知道的不全也是常理。”

  实际上,赵宏善说的不过是冰山一角,还有更重要的事,他并没有讲清楚。

  朱正却很清楚,明朝的钢铁冶炼流程,在后世人看来,也已经到了规模化、量产化、生熟铁连续生产的地步。

  他们将炼铁炉与炒铁炉串联在一起,让由炼铁炉炼出的生铁液流入炒铁炉,用柳木棍搅拌,使生铁液中的碳氧化,而成熟铁。

  这种连续生产的工艺,已初具组合化生产的系统思想,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减少了能耗。

  简单来说,常规的炼铁法,只能炼出生铁。然后再将生铁锻打脱碳,又或者用熟铁入炉加温渗碳炼成钢也就是即灌钢法。

  这就需要两次加热。然而在明朝时,他们就已经发明出炒钢法,不需要冷却再次加热即可生产出钢材来,降低了燃料消耗量并大幅增加了产量。

  但是,这也并不代表这时候的炼钢术已经达到了合格的标准。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帝君更新,第四百八十九章 炼钢技术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