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上除了管一顿午饭,其他任何东西都不需要提供。
而经过棉纺厂机修队和县城初、高中物理老师的联合攻关,第一代踏板打谷机也成功诞生,
尽管样子有点丑,但是不影响使用,
在确定这种机器能极大提升打谷脱粒的生产效率,就连妇女也能轻松使用之后,县里立刻决定成立县城农机公司,从各大工厂的机修队调人,分配一批今年落榜的高、初中毕业生,又从基层公社中选拔了好些个老木匠和篾匠,完成农机公司的组建,全力生产这种打谷机,供应给全县的生产大队,
除了试验机,正式生产的第一批十台踏板打谷机,连带一封报喜信,被县政府敲锣打鼓地用供销社的卡车送去了地委,m.xündüxs.ċöm
地委验证过之后,留了一台做样机,将剩下的九台机器用卡车挂上大红布大红花,连带两封报喜信,敲锣打鼓地送去了省城,
省里验证过之后,留了一台做样机,将剩下的八台机器装上火车,挂上大红布大红花,连带三封报喜信,敲锣打鼓地送去了北京。
别怪大家小题大做,
就在今年,领袖再一次郑重提出要重视农业,表示我国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吃饭是头等大事,任何关于粮食安全的问题都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大意,
在这种情况下,一台可以大幅提升劳动效率,而且不费电不费油,仅仅只需要费几碗饭、几个馒头,扛着就能走、到了就能用的踏板打谷机的作用和意义,自然是可想而知!
等到这台机器推广到全国,验证对农业生产的帮助,从县城到省里,一连串的表彰肯定少不了,作为创意人的陈建国肯定也不会被落下。
当然,现在陈建国的收获还没有到来,反正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一封通报表扬信是少不了的,
若说物质奖励,
只希望不要是学习资料、练习题就好!
至于王婉茹,除了满手满脚的血泡,别的什么都没捞到,
如果不是每天晚上陈建国给她用热水泡脚,用针帮她挑破血泡,只怕这三天都熬不下来,
就算她离开了王家,物质上却从来没有缺少过,最多也就是自己做做饭洗洗衣服,什么时候受过这种苦,
但是这姑娘脾气犟,陈建国也没辙,就只能帮她扎扎血泡这样子。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别的办法。
坐在自己的房间里面,陈建国在桌面上摊开一叠旧报纸,打算开始写作自己的第一篇处女作。
题材已经想好了,就叫“在希望的田野上”!
眼下正是双抢时节,小半个中国都在忙着抢收抢种,发表这种文章正好应景。
拟定主题,便开始构思大纲,
首先是视角,不用说,第一视角肯定是小学生,这年头全国的小学生都在帮助农民义务劳动,这种视角的文章自然也不罕见,写出来也就不会让人觉得突兀,
其次是主线,双抢来临,学校的全体师生帮助农民抓生产,实打实的主旋律,一看就很激励人心的那种,
第三是内容,这里就必须要写出新意来,否则的话,反映支援农业的文章那么多,什么时候能轮到一个小学生的文章发表?
这时候,陈建国提建议的那个脚踏打谷机便可以派上用场了。
先描绘丰收的景象,然后是农民抢收粮食的辛苦,全体师生支援生产的艰难,
重点来了,
女主人公登场,王婉茹看见农民辛勤地劳动,可还是有一些粮食因为没能及时脱粒而损失,心中甚为惋惜,
恰好在她身边的陈建国正好听见她的哀叹,便主动提出,“我们一起造一个既能帮农民减轻负担,又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机器吧,”
于是一个想一个画,陈建国天马行空的创意,加上王婉茹的绘画功底,最初的脚踏打谷机设计图便新鲜出炉!
最后自然就是看着工人们造出来的机器被农民们使用,一担担的粮食入仓,大家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脸,
远方,广阔的田野上孕育着青翠的禾苗,那是祖国的希望!
收,
完美!
OK,大纲、主线和细节内容都搞定,剩下的就是开写。
等到正式落笔的时候,陈建国又不免有些紧张,
为什么呢?
因为遣词造句的格式必须得有讲究啊!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我们现代人去看文言文,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头疼,那写的都是什么什么跟什么呀?
再往近一点,看鲁迅先生他们写的文章,哦,差不多能通读了,可为什么里面有些语句不通顺呢?
这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怀疑,应该是我们的文学修养不够,
大文豪肯定是没问题的,读起来不通顺,那就一定是读者的问题了!
其实不然,
那个时代大文豪的文笔自然是毋庸置疑,之所以有时候会让人觉得不通顺,是因为他们不可避免地借鉴了一些文言文中的遣词造句方式,比如倒装、通假,
再加上当时为了强行推动白话文写作,不少文学家又在文章里面加入了一些口语化的语句,甚至是方言,
这样后来人读起来,自然就会觉得有点别扭。
等到建国后,文学创作开始以劳动人民为中心转移,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能看懂,这时候的写作方式就更加直白化,
但是创作人接受的教育、学习的内容,都让他们不可避免地用上一些传统的写作技法,
这样在读起来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文绉绉的感觉。
不像几十年后,网络文学发达,写作也都变得非常通俗直白,谁要是在文章里加点通假、反讽之类的修辞手法,可能就有一些人看不懂了,
那时候的写作也是最容易被直观理解的。
但是现在么,
陈建国就要找那种“文绉绉”的感觉,
别以为小学生就不会文绉绉,什么样的教育养出什么样的文风,现在的小学生写作文和日记是硬性要求,而且老师每天都会认真批改,纠正不好的写作习惯,
其中就有太过白话,
直白和白话有共同点,也有差异性,
白话文也需要文学性,这是目前文学家的共识,不能什么样的大白话都往纸上写,
另外写作的时候,要尽量用浅显的词语表达清楚意思,
若是谁能够用文言文写一篇大多数人都能看懂的文章,那才是写作的最高境界,
比如韩愈!
陈建国当然不敢跟韩大先生比,甚至不敢跟别的专业文学创作者比较,但是要写一篇能够发表的文章,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文笔,
除了精雕细琢,别无他法,
那就慢慢磨吧!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更新,第126章 精雕细琢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