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脱粒的谷子里面,会有很多的稻草碎片和草茎、草叶,需要把谷子之外的杂物清除干净,剩下的谷子再次晒干后,才能入仓、舂米。
清除杂物的办法依然有两种,
第一种,没错,还是纯人工,
将谷粒堆在稻坪上,人站在上风口,用木头做的铲子将谷子铲起来,高高地往天上抛起,
阵阵风儿吹过,含水量足的稻谷直接落到地上,而重量轻的稻草、茎叶就会被风吹开,
这样反复铲扬几次,就能将大部分的杂物清除掉,
剩下的谷子中的细小杂物也不可能完全清理干净,但也不耽误晾晒入仓了,
这也是这年头大米中杂物很多的原因之一。
第二种,则是使用一种传承了约两千年的“现代化”工具!
这可不是语病句啊,
在广大农村,这种工具真的被很多农民称为“现代化”工具,因为这也许是他们见过“最先进”的工具,
而它也确实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
那就是……扇车!
据考证,扇车最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曾经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我国的专利,直到十八世纪,荷兰的水手将南方的扇车带到欧洲,那里才有了这种工具,后来他们的工程师对扇车进行改进,再后来又与发动机结合起来,反倒超越了我国。
而在我国,纯手工无污染的扇车一直在农村使用,直到九十年代后期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扇车的使用方式,是把粮食倒进扇车上面的料斗里,下边有人用力摇动风叶产生风力,谷物中的杂物就会被吹出去,谷子则顺着通道流到接粮口,
看看,是不是跟现代化的机械收割机是一个过程。
此时在一个个稻坪上,按照收割时间的先后,分成好几个作业区,
早先收割的稻谷,已经晒过的,便在村子中间的稻坪上进行脱粒操作,
为了抢时间,也是因为有了县城工人兄弟生力军的加入,村里的妇女们就可以腾出手来,专心致志地捶谷子、打连场,
部分壮劳力也特意被挑选出来打拌桶,将前些天抢收的稻谷进行脱粒,
已经脱粒过的谷子,便有人挑到更远一些的稻坪上,力气大的就用铲扬的方式清除杂物,其他人便守着两台扇车,一个往里倒,一个在接粮口用麻袋装,还有一个就死劲摇。
从田间地头,到村头村尾,无处不是热火朝天。
陈建国抹了把汗,看着远处的拌桶,紧紧皱起眉头,
王婉茹看了他两眼,再看看周围,拉着他小声说道,“这时候可别想着偷懒,大家都看着呢,慢点做不要紧,但一定要去做,快点干活去。”
陈建国看着她,撇撇嘴说道,“呵,你还知道慢点做不要紧,那你还这么拼命?”
王婉茹将脸色一板,“姐姐是大人,大人不一样,”
然后往旁边偏了偏头,“快点过去,待会儿让其他老师看见就不好了。”
“没事,”
陈建国嘿嘿一笑,拉着她的手,小声说道,“姐,想不想当民兵?”
王婉茹眼睛微眯,“你想干嘛?”
“想当你就听我的,”
陈建国转动脑袋看了一眼四周,发现没有其他人在,便小声说道,“待会儿你去找马校长,就跟她这么说,……
呐,只要这件事能办成,你当民兵的希望,就是大大滴有!”
王婉茹眯着眼睛看了他几秒,轻轻瞪了他一眼,“人小鬼大,就你心眼子多!”
陈建国刚咧开嘴呵呵傻笑,就被她一把拽住手腕,拉着就走。
“干、干、干嘛去呀?”
王婉茹也不解释,只是说道,“跟我走就知道了。”
不出意外,王婉茹拉着陈建国带到马校长面前,大喊了一声,“报告。”
马校长正在摊晒刚挑回来的稻谷,看见她过来,便问道,“什么事?”
王婉茹将手往前面一带,正色说道,“校长,陈建国有建议要提,他说如果成功的话,可以将谷子脱粒的效率提高十倍。”
本来陈建国说的是几十倍,为了保险起见,她决定还是留一手。
听到王婉茹的话,马校长顿时满脸惊讶地看着陈建国,“什么办法能提升十倍的效率?”
如果是别的学生提建议,她多半不会当回事,但是陈建国可不一样,
她身为职工子弟学校的校长,同时也是棉纺厂的一员干部,对陈副厂长家的这个孙子,是早有耳闻,
从小就鬼点子多,如今已经推广到全国的扫盲班教学方式就是他提出来的,民兵训练地的标语也是他总结的,据说因为这个,陈副厂长还受到省里领导的表扬,
而且最近一次民兵扩编和组建骑兵连,听闻也跟他有关系,虽说打听不到里面的门道,但也说明他是真的有参与,
现在他说有办法将工作效率提高十倍,说不定还真有可能。
此时周围的妇女们也放缓手里的工作,一个个满脸古怪地看着王婉茹和陈建国,
什么人呐,就敢说把脱粒效率提高十倍?!
真是好大的口气!
陈建国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我的傻姐姐诶,怎么就不知道点变通呢,
一个农业机械改造对陈建国来说算不得什么,可对于王婉茹,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义,
如果能推广到全国的话,那是有可能洗脱她身上标签的!
但是现在没办法,话都已经被王婉茹捅破了,他也只能走到台前,
便走到马校长跟前,蹲下来建起一块小石头,一边画图一边说道,“这个是拌桶,在拌桶的上面加固防溅粒的遮板,
靠着拌捅的两边各装一副铁支架,左右两边安上了能滚动的大小两个齿轮盘,中间支着能脱粒的短曲铁线嵌在木滚筒上,
装一副皮带,带一个脚踏板,就跟缝纫机一样的东西,
人站在拌桶前面,手拿着稻谷伸进去,一只脚踩脚踏板驱动两边的齿轮盘,使齿轮带动木滚筒,木滚筒上面的短曲铁线就可以将谷粒打下来。”
然后将手里的石头一扔,站起来说道,“是王老师说农民伯伯打谷子很辛苦,要是能有机器打谷就好了,我又想到家里的缝纫机,就想到这个办法,
这东西做出来应该不难,棉纺厂就有机修队,他们也有车床加工零件,请他们做一套设备过来装上,直接在地头做实验,短则一两天,快则三四天,应该就能试验出来能不能用,
时间来得及的话,或许能赶上这次双抢,最慢也能在秋收的时候用得上。”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更新,第124章 好大的口气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