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读文学>都市小说>职业钓手>第172章 控鱼的技巧
  稚子伦在黑板上画了3个浮漂的类型,一个是细长身的,一个是中长身浮漂,还有一个是短枣核形浮漂。

  “这就是比较常用的几个漂型。”稚子伦依次在黑板上写上名称。

  “先说细长身的。细长身浮漂因为细长,所以入水阻力小,到底快,又因为重心低,所以翻身也快,适合快速到底钓底层鱼。”

  “但它有个缺点,那就是侧剖面的面积太大,在走水的情况下阻力就大,所以不适合在野外走水的情况下作钓。”

  有人举手提问:“那在野外走水情况下,是不是用短身的要好些?”

  稚子伦点了点头,指着短枣核形浮漂道:“漂身短,横向的水阻面积小,在走水或是有风浪的情况下就更好些。”

  “枣核形浮漂可以说是与细长身浮漂是两个极端。枣核漂漂身短粗,下沉的慢,那么行程时间就长,再配合长尾,这样就是‘钓行程’的搭配。”

  “中长身的就好理解了,就是各方面性能都介于这二者之间。”

  众人恍然大悟。

  这时又有人提问:“那为什么细长和中长的都有个肩膀,不是像枣核形那样上下对称呢?”

  稚子伦解释道:“最粗的那一圈‘肩膀’叫漂肩,漂肩往上收拢的这一部分叫漂颈。漂颈越平,上浮时阻力越大,就会放缓轻微上浮的鱼口,下顿口便更显有力。”

  说到漂相,对于老手来说可以理解,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但对新手来说就有些理解困难了。

  一时间,议论声不断。

  “那如何选择浮漂大小呢?”又一个新人提问。

  “这个问题问的好。”稚子伦首先给予肯定回答,随后解释:“选择浮漂大小首先当明白,浮漂大小直接决定着吃铅量的大小。”

  “吃铅量小,稍微有些风便很难抛远,所以选浮漂大小首先得考虑是否好抛,能否抛到位。”

  “还有就是吃铅小,钩饵到底的速度就慢,更利于钓行程。吃铅大,钩饵到底的速度就快,在野钓中就能避开上层小鱼追逐。”

  “最后,从浮漂灵敏度考虑。大漂肯定是不如小漂灵敏的。钓小鱼用灵敏的小漂,钓大鱼自然用大漂,还能起到过滤小鱼动作的作用。”

  ……

  稚子伦的讲解事无巨细,让萧杰、王春阳等老社员都是受益匪浅。

  到了人工湖准备训练时,便是方元来主持了。

  王小鱼有讲过开饵的手法,饵料的搭配,这些都不需要再赘述,方元讲解的主要还是控鱼的技巧。

  “控鱼就是利用竿线将鱼的精力在水中消耗,把他拉到近岸的过程。高手之所以是高手,就在于同样粗细的线组,你拿不上来,但他可以。”

  方元拿着一根钓竿,身后则是围满了人。

  他抛竿入水,没一会儿便中了一尾鱼,约莫在一斤左右的小鲤鱼,但他并没有急着往回拉,而是选择了继续讲解。

  “在线组足够的情况下,小鱼当然是原地起飞的好,但像这种稍微大些的,用软竿细线就未必飞的起来。”

  “应对这种个体,尽量不要把它提出水面。只是把它压在水面之下慢慢拖回来就行,这个过程本身就相当于溜鱼,能把它力量卸掉大半,再抄的时候就会听话的多,不会再往水底扎。”

  “一开始便出水,肯定是在水面稀里哗啦动个没完,声音又大,到近处挣扎得也厉害。这样很容易切线断竿稍。”卂渎妏敩

  方元抬高手臂,慢慢领着鱼游向水边,抄网迎头一抄便乖乖上来了。

  小鲤鱼在抄网中嘴巴一张一合,却并不蹦跶,像个乖宝宝一般,直到反动抄网头入护才又精神起来。

  他又重新搓了饵,抛竿下去。

  他本想这一竿能中的稍微大些,能演示溜大鱼的过程,结果又是一尾差不多大的小鲤鱼。

  将就着用吧!

  “如果中的是大鱼,溜鱼便需要技术了。但分析一下也没那么复杂,主要就是控鱼的角度问题,一个是线与鱼的角度问题,还有一个就是线与竿的角度问题。”

  “我们正常所用的钓线都是尼龙线,强度有限。”

  “线与鱼的身体角度越小,直接作用在线上的拉力便越大,就容易形成断线跑鱼。所以最好控制鱼与线的夹角时刻保持在45度,甚至60度以上,这样才不容易断线。”

  此时,水中鱼儿因为一直没被拖上岸,朝着正前方的深水处猛冲过去。

  方元便将钓竿缓缓倒向一侧,同时在解释:“我把钓竿往侧方向歪过去,就是为了避免直向的夹角过小,避免被冲断子线。”

  “但是要记住,这个过程不要太快、太猛,不然让鱼吃痛,挣扎的更厉害。”

  通过方元的亲身示范,众人都有了深刻理解。

  当方元把鱼慢慢拖回到岸边时,他没有立马抄鱼,而是继续讲解:“鱼到近岸,尤其是大鱼,钓竿千万不要竖直,而是应该把持竿的手抬起并让钓竿保持一定的倾斜,这样钓竿有了一定的弧度便不容易断竿稍。”

  “这就牵扯到了另一个角度问题,那就是线和钓竿的角度问题。”

  一人脸上满是懵懂,好奇问道:“钓竿都弯成那样了,哪有什么角度?”

  “只看手把节就好了。”方元解释。

  “无论钓竿弯成什么样,手把节都是几乎没什么弯曲的。它与线的夹角尽量不要小于90度,不然很容易断竿,但也尽量不要大于135度,不然就形成了拔河。”

  “一旦形成拔河的状态,原本作用在钓竿上的拉力便会被过渡到线上,便极容易断线。”

  听完如此具象的分析,几乎谁都在心中有了个概念。

  简而言之,那就是:尽量将鱼和线的夹角控制在45度,乃至于60度以上;将竿与线的夹角控制在90度以上,135度以下。

  这就是单纯的几何问题。

  对于这些刚上大学的学生来说,几何问题再熟悉不过了,又是如此简单的几何问题,很容易便能理解了。

  方元讲解完,周围的人并没有散,而是在等待着他上大鱼,做一次真正的控鱼示范。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职业钓手更新,第172章 控鱼的技巧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