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读文学>穿越小说>时太祖>第五百零六章 太平经
  广水县的事一了,唐小宝一行人便再次南下。尽管身边的人都在劝阻,让唐小宝及早回京。

  可是唐小宝执意要南下,除了要寻找孟樊超的下落之外,他还要改进这个时代的粮食作物产量。

  这个是长治久安的大事,甚至于比火药还要重要。百姓苦天下久矣,该让他们吃饱饭了。

  一路上,唐小宝见到的并不是高楼酒肆,也不是青砖碧瓦。

  更多的,是低矮的茅草屋,还有保持着原始耕种本能的可怜百姓。

  生产力极其的低下,古代从来都是地广人稀的时代,为什么却还有这么多人挨饿。

  只因为这个时代的粮食作物实在是差强人意,白面白米,只有富贵人家才能吃得起的东西。

  寻常的百姓,吃的都是粗糙的粗粮,稷、黍、麦、菽、麻作为五谷主粮,竟然把麦和稻排除在外。

  只因为这些五谷容易生长,相较于小麦和水稻更为耐旱耐寒。百姓们都是大量的种植,这些五谷你最好不要知道它们是什么味道。

  唐小宝吃过,而且很长一段时间以此为主食。那实在是难以下咽,就跟一把锉刀在锉你的嗓子眼。

  有一种类似于谷子的东西,闻起来很香。可吃起来的时候,实在是等同于受刑。

  然而那些百姓们却习以为常,他们甚至于觉得能够吃这些五谷能吃饱,都是奢望。

  这样的世界不是唐小宝想要的,他要带给这个时代的百姓们,更加先进的作物。

  如果可能,唐小宝会造出蒸汽机船。然后,打造一支航海舰队去美洲,寻找传说中的玉米和红薯。

  再将这些东西带回来,普遍的种植。

  潭州是个不错的地方,也就是我们现代的长沙。只不过,这个时代叫潭州。

  唐小宝一行人,经过了数月的跋涉之后,终于抵达了潭州这个地方。

  据记载,长沙地区夏时属三苗国,后华夏族征服三苗族,长沙地区成为扬越人居住地,名沙,意为湘江两岸白沙如带,而加之古越语发语词或虚敬词长,得名长沙。

  隋文帝开皇九年,以长沙有昭潭,改湘州为潭州,设立潭州总管府,改临湘县为长沙县,此为长沙县名之始。隋炀帝时废除潭州而复置长沙郡,以长沙县为郡治。

  长沙商业繁荣兴旺。自古以来商贾云集,交易兴旺,清末即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长沙为潭州总管府;后期改州为郡,长沙又为长沙郡郡治。唐朝时设潭州治所,曾属江南道,江南西道。唐朝五代时期的长沙窑,曾兴盛一时,成为釉下彩的发源地。五代十国时期长沙为楚国国都,这也是唯一以长沙为都城建立的国家。

  明初改为长沙府治所,隶属湖广布政使司。清朝康熙三年建“湖南省”,长沙同为长沙府府治和湖南省治。

  然而,在潭州唐小宝发现这里除了人杰地灵之外,还有一项对他来说是重大的发现。

  这一日,唐小宝在潭州城内闲逛。在一个街边的小摊上,他无意中翻找一些古玩字画之类的东西。

  这些古董放到现在都是价值连城,然而在这个时代却不值一文了。即便是你拿来一个汉代的东西,那也值不了几个钱。除非是官窑或者其他奇珍异宝,然而官窑多是盗墓所得。

  就在这个时候,唐小宝看到了那个摊贩用来垫桌角的一本破书。

  这本书脏污不堪,封皮的字迹都已经模糊了。

  “店家,这是本什么书?”唐小宝指着桌角好奇的问道。

  那小贩看了一眼:“嗨,咱也不知道。这本书都是些鬼画符的东西,也没有人要。客官若是喜欢,五个铜板拿去。”

  五个铜板,小贩已经觉得物超所值了。至少,能够换一顿饭钱。

  一旁的旺财过去将哪本书拿了起来,然后送到了唐小宝面前。

  看到这本书的那一刻,唐小宝的眼睛直了,只见这本书的封皮上赫然写着太平经三个字。

  《太平经》,又名《太平清领书》,是相传由神人授予方士于吉的东汉道教太平道典籍,成书于东汉中晚期,170卷。

  《太平经》内容博大,涉及天地、阴阳、五行、十支、灾异、神仙等。《太平经》重新构筑了早期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以阴阳五行学说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图景,提出了一套“无为而无不为”统治术;提出了修道的教徒的修身养性术;提出了财产共有、自食其力的善恶报应观念,指出只有人们信修正道,方可断除灾异而得道成仙;也反映了平均主义和平等理想的朴素民本思想。

  这是一本久已失传的奇书,据说书中有治身治国之术,甚至于还有一些仙鬼之说。

  唐小宝随意打开一看,开篇的部分平平无奇。可是细看之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书中除了治国之道之外,还有一些奇技淫巧的发明创造。其古人的智慧,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比如说,什么水利风车,什么风力磨面之类的都是小儿科,甚至于还有一些更为复杂的发明。一时间,唐小宝看入了神。

  治身之道,根据修练者的资质和禀赋,可以发挥治病、长寿及成仙三个不层次的功效。

  成仙就算了,唐小宝是不太相信这些东西的。至于治身为治国之本,精研治身之道,能除尽天地万物的灾厄,其次再修治国之道,除去灾祸而致太平。www.xündüxs.ċöm

  这种“身国并治”的观念,是这个时代典型思维。治国之道,《太平经》强调了帝王的主体作用。经中指出,帝王当行道德,弃刑祸,理政应法天地、顺自然,而不可失道而失天心。

  但仅仅只对帝王要求是远不够的,它还提出要有“贤臣”的辅助。在有了明君和贤臣之后,还应以民为本。要想国家得到良好的治理,君、臣、民三者都必须做好自身分内之事,亦即君要行道,成为明君;臣要贤良,成为贤臣;而民则要视天下为己任,服从治理,对君臣和国家负责。当这三者达成和谐一致时,则国家昌明、社会稳定、天下太平。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时太祖更新,第五百零六章 太平经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