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给百官们放了三天假。
一天时间百官进宫贺正,其余两天时间才是大臣们一年以来的空闲时日。
朱元璋勤政。
除非生病,否则每日早朝,从未间断。
而且早朝后便到武英殿批阅奏折,如无大事,直到日暮时分方才歇息。
这也要求着,文武百官必勤勉。
也就是每天大臣们都得凌晨三、四点起床,做好上朝准备,五点开始上朝。
一年下来,光是早起上朝就让人难受,假期还就那么几天,少得可怜。
这也难怪李锦行玩的那么潇洒,立即就遭到了文武大臣弹劾。
李锦行将快乐建立在他们的痛苦之上,他们自然是咬牙切齿。
新朝刚建,六部、中书省等核心机构自是忙的焦头烂额。
特别是户部,全国建设都需要钱,而户部就成了六部里最苦的机构。
吕昶更是没有过笑脸,整日里为银子发愁,捂着一个钱袋子,谁来都不给,日子过得扣扣搜搜。
洪武二年。
新年刚过,第一次早朝就开始了。
皇宫。
自东华门始,直到奉天殿,都是白皑皑的一片。
凛冽的寒风迎面吹来。
站在两旁的禁卫却置若罔闻,不动如山。
“宣百官入朝!”
一个声音从奉天殿内传出。
紧接着,沿路的传令太监也跟着大声喊道:
“宣百官入朝!”
百官们齐齐走入了奉天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
“皇上,臣有事启奏。”
“准。”
礼部尚书邓九成站了出来,道:
“启禀皇上,自新朝以来,皇上重开科举。”
“如今朝廷政令已到达各省州府,年前各省府上奏,恩科事宜已准备妥当。”
“沿路有朝廷设置的接待驿站,考生可免费入住,沿途通关路引待乡试后便会发放至各考生手中。”
“请皇上钦点各省乡试主考。”
朱元璋听见邓九成的话,顿时心头一亮。
“正好李锦行这小子最近太闲了,给他找点事干。”
朱元璋看着站在前面的李锦行,顿时有了主意。
“各省主考,由礼部和翰林院共同拟定,交由太子御览后,即可交由地方执行。”
“臣遵旨。”
闻言,邓九成和刘伯温站了出来,接旨道。
“这是咱新朝来的第一次恩科,必须要保证取士公平,绝对不允许有任何舞弊现象。”
“咱决定,由都察院挑选各省乡试监察御史,凡有徇私舞弊者,参与官员及考生剥夺功名,朝廷永不录用。”
李锦行闻言,心神微微一动。
“臣,接旨。”
………
群臣退朝。卂渎妏敩
出了东华门,李锦行便乘车前往都察院。
刚才朱元璋交给都察院的任务。
选出督察御史,监督各省乡试情况,并和翰林院、礼部拟定的乡试主考一同前往。
仅仅只是恩科乡试,朱元璋便从京城派遣监察御史,以此保证科举的公平,足见朱元璋对此次恩科的重视。
所以这监察御史的人选必须得再三斟酌。
李锦行身上穿着绣着仙鹤的官服,身上那股身居高位的威压让人为之颤动。
片刻后。
“大人,都察院到了。”
李锦行闻言,下车走进来都察院。
“诸位,皇上命都察院挑选御史,负责督察各省乡试,不知各位可有人选?”
都察院的议阁里,李锦行坐在主位,将朝堂上的事说了一遍。
脸色淡然,无喜无忧。
去各省督察乡试,说白了,其实就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
不过都察院本身干的也是费力不讨好的活,似乎也就没什么了。
“大人,下官认为十二道监察御史乃是最合适的人选。
可从中随意抽取十二位御史随主考前往各省即可。”
杨林是都察院右都御史,正三品,对于这种事情处理的也是得心应手。
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两人,左右副都御史两人,左右佥都御史两人,以及十二道监察御史若干人。
除去一开始派去地方的十二道监察御史,都察院还有着数十位十二道监察御史,负责巡查地方。
“大人,宫里来人,召您入宫。”
就在这时,一个小吏走了进来,到李锦行身边说道。
李锦行闻言,起身。
“监察御史的人就交给你来挑选了,杨大人。”
“这次恩科事关重大,皇上非常重视,所选御史务必慎重。”
“是,请大人放心,下官定当亲力亲为。”
李锦行这才起身,跟着宫里来的太监朝着皇宫的方向赶去。
………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士子风华更新,第23章 乡试开始,委派监察御史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