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提前半年驾崩。

  刘招孙此时才深刻理解蝴蝶效应的含义。

  魏忠贤说皇上是被东林党气死的,刘招孙听后,忽然很同情这位老皇帝。

  想想朱翊钧这一辈子也是挺悲催的。

  冲龄践祚,权力被内阁、司礼监以及太后架空。好不容易熬死了张居正,赶走了冯保,才发现敌人已经无处不在,于是他索性不再抗争,用怠政来消极抵抗。

  在他的努力下,万历中兴的局面很快消失,大明王朝江河日下,后金崛起和陕西民变,为大明最后灭亡埋下了伏笔。

  后人说,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也非虚言。

  至于新登基的泰昌皇帝朱常洛,相比他爹,那就更倒霉了。

  朱常洛出身卑微,因为母亲是个宫女,长期得不到万历皇帝承认。

  后来他经历国本之争,惶惶不可终日,直到梃击案后,才算坐稳了太子之位。

  好不容易熬到继位,不到一个月便驾崩,有人说朱常洛是纵欲过度,也有人说他是被文官谋害。

  不过,晚明三大案,有两个都发生在朱常洛身上,不得不说此人身上具备锦鲤属性。

  刘招孙现在不能确定,比原本历史提前八个月登基的泰昌皇帝,能在皇位上坐多长时间。

  一月?一年?十年?

  如果朱常洛能稍稍继承一点他爹的基因,多活十几年,那么,天启和崇祯就要淡出历史舞台了。

  这位兄弟的治国能力应该比木匠皇帝和煤山战神高出那么一点点。

  那么,大明的未来在哪里?

  一切都在走向混乱。

  不知道这个位面的晚明历史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刘招孙没空替万历和他儿子感伤。

  现在,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从浑河战事第一天算起,截止斩杀袁应泰,驱退辽镇兵马,刘招孙已经断断续续征战有两个月,相当于打了一场淮海战役。

  军队伤亡惨重,幸存的将士疲惫到极点,是时候休整了。

  泰昌皇帝虽不像他爹那样,刚登基就被别人架空,然而此人性格懦弱,手中没什么权力,朝廷大事还是由内阁和司礼监说了算。

  新皇登基,皇权未稳,内阁无心也无力对付刘招孙,司礼监就更不用说了,现在是魏公公一手遮天。

  于是朝廷对开原连表面的敲打都没有,将这次辽东动乱的所有罪责全都推给三个死人。

  袁应泰和张铨等人,下狱的下狱,抄家的抄家,对幕后主使刘招孙却是一番嘉奖,新皇帝还给开原军补发了六十万两军饷。

  刘招孙不知道这是不是欲擒故纵之计,不过既然封了平辽侯,还把辽北五城划给自己,可见朝廷不想撕破脸,至少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撕破脸。

  刘招孙顺水推舟,不再提无礼要求,只让朝廷落实对一众将官的封赏。xündüxs.ċöm

  朝廷给杨镐补了个天津海防道的缺,把老杨安排在京师脚下,多少有点人质的意思。

  刘招孙来不及劝说岳父,杨镐自己就乐呵呵的跑到天津走马上任,又开始他的宦海生涯。

  刘招孙对这个官迷岳父无可奈何。

  不过只要平辽侯在辽东一日,杨镐便不会有什么大麻烦。

  浑河血战所得白银十五万两,斩杀袁应泰张铨得十万两,加上泰昌皇帝赏赐的六十万两,刘招孙这次共得白银八十五万两。

  缴获的后金粮草物资堆积成山,考虑到乔一琦他们在辽北的圈地扩张,收获更丰,接下来一段时间,开原军应该可以过上富裕生活。

  距离刘招孙二十岁生日越来越近了。

  这是刘招孙穿越到大明后渡过的第一个生日。

  短短九个月时间,他身经百战,百战问鼎,从一个小小把总,一步步升为辽东总兵。

  一切看似十分梦幻,背后却是几万将士堆起的血海尸山。

  当然,还有刘招孙至死不渝的执念。

  腊月初三,新任辽东巡抚王化贞走马上任,带着标兵营来到沈阳,代替一直和刘招孙走得很近的周遇春。

  和已经凉凉的袁应泰比,这位巡抚大人对平辽侯的态度颇为友善。

  刘招孙派康应乾送给他一份大礼,除了三千两银子,平辽侯还向王化贞表示,以后辽饷分配有他一份。

  王化贞则拍胸脯承诺,以后在辽东地面,刘招孙不管是圈地走私,还是贩卖人口,他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平辽侯去做,到时候给他分一点就好。

  刘招孙瞠目结舌,他没准备在辽东买卖人口搞三角贸易。

  王化贞以前在天津干过海防道,见多识广,这路子就是野。

  他对此人了解不多,只记得王化贞好像和熊廷弼关系不好,辽沈失陷前后,两人一起被朝廷问罪。

  不过现在,熊经略已经战死,他对王化贞的便没什么格外的恶意。

  辽东的势力范围已经确定,开原军暂时无力占据沈阳。

  刘招孙不想一下子把开原军的摊子铺得太大,一旦力不从心,最后就要反噬自己。

  趁着这段时日,开原军继续在辽沈一带招募辅兵。

  平辽侯快要返回开原时,他麾下的人马,已经恢复到六千人。

  等明年春天,这些辅兵训练完毕,开原军战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金虞姬伤势基本痊愈,老宋头说她还需要静养,不能乱动,否则以后必然落下伤残。

  刘招孙担心路途颠簸,有些于心不忍,然而金大久带着徐霞客半个月前便回了汉城。身边没合适人选照顾她,也不放心把她一人留在沈阳。

  最后,刘招孙花费重金,买了辆装饰颇为精致的马车,单独载着金虞姬回家。

  马车跟随大军一路向北,向着金虞姬和平辽侯的开原小窝,缓缓前行。

  万历四十七年腊月初八。

  这天是刘招孙二十岁生日,他只告诉了金虞姬,两人偷偷吃了碗长寿面,他给她说,吃面的时候许愿便可以实现。

  金虞姬连忙放下筷子,闭上眼睛一脸虔诚。

  刘招孙忍不住又要捏她脸。

  金虞姬双眼忽然睁大,刘招孙道:

  “你许了什么愿?”

  “不告诉你。”

  “你呢?”

  刘招孙微微一笑,想起《浮生六记》那恩爱一对,望向金虞姬道:

  “愿生生世世为夫妻。”

  ········

  正午时分,大军从沈阳北门瓮城出发,沿着官道向北行进。

  背插开原战旗的叶赫精骑从马车边疾驰而过,马蹄踏过荒草,掀起滚滚烟尘。

  骑兵五骑一组不间断向北哨探,每隔五里便有一组哨马。

  辅兵们扛着铠甲和武器,排成整齐队列,走在官道上。

  驮着粮食布匹等缴获的牛马车吱吱呀呀从官道上驶过。

  刘招孙策马走在金虞姬马车前面,不时回头望一望身后前进的队列。

  这支队伍连绵数里,一眼望不到尽头,浑河血战的所有战果都被他们拉上,一路朝开原走去。

  康应乾一脸兴奋的跟在刘招孙身后。

  “平辽侯,这次朝廷没有和咱们决裂,倒是出乎意料。”

  刘招孙看他一眼,这次康应乾继续加官进爵,已经升为辽东巡按,还封了个什么将军,有几个言官提议将辽东的几位监军都调回京师,被内阁驳回,即便有诏令,康应乾也是死活不会回去的。

  经历此事后,他在京师得罪了不少人,回去怕是难逃一死。

  “也不知乔一琦听了咱们杀袁应泰会是什么反应,会不会继续不动如山?”

  康应乾自言自语,他知道乔一琦袁崇焕以及宋应星,这三人,从没想过要造反。

  刘招孙眉头微皱,这个问题他也考虑过。

  “在辽东也可建功立业,朝廷暂时不敢动他们家眷,不过,等过段时间,还是要派人回关内一趟,把家眷都接过来。本官可不想未来某天,咱们自己内部先乱起来。”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挽明从萨尔浒开始刘招孙金虞姬杨青儿更新,第134章 明亡于洪武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