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读文学>穿越小说>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第293章 恰如狗子喂王八
  书接前文!

  公元1593年,即万历二十一年正月七日,明朝东征军在主帅李如松的率领下,兵临平壤城下。

  彼时,盘踞在平壤城中的是倭国将领小西行长率领的侵朝倭寇第一军团,这货据说是倭国战国时代非常出色的名将。

  当然,主帅李如松并不关心什么名将不名将的,因为他打的就是名将,这位龙里龙气的将军,即将上演一波平安格勒战役。

  言归正传,次日拂晓,明军向平壤城发起总攻,甫一开始,明军便出动了上百门百出佛郎机。

  龙里龙气的李将军,骑着高头大马,二话不说,就下令对着平壤城头:开炮~

  轰!轰!轰!

  天雷战响,平地起波澜!

  在明军大炮的连续轰击之下,平壤城上,守城的倭寇顷刻间被炸得人仰马翻,据说连小西行长的将旗都被炸飞了……飞了,也不知道飘哪去了?

  随后,明军炮火开始延伸,轰击平壤城内各个要点,那炮弹就跟不要钱似的,疯狂击打在平壤城上。

  估计小西行长都懵了,不是,一言不合就开炮,明军一向这么狂猛的吗?不是说礼仪之邦吗?不得先聊两句?

  开嘛玩笑,跟畜牲有什么好聊的,对牛弹琴不知道?白费那功夫干嘛?

  很快,明军第一轮炮火结束,各攻城部队开始登城,平壤城各处城门立刻陷入激烈交战。

  平壤倭寇在小西行长的督阵下拼死抵抗,依托坚固高大的城池用弓箭火枪不断射击,同时把煤油浇下焚烧云梯,明军攻城部队伤亡迅速扩大。

  临近午时,戚家军在大将吴惟忠的率领下,经过激烈的战斗攻克城北制高点牡丹峰,全歼倭寇两千多只,城内倭寇立刻乱作一团。

  见此,李如松迅速传令全军,限午时之前攻下平壤,于是乎,明军将士蜂拥而前,火铳营和虎蹲炮更是被推进到平壤城下实施近距离轰击。

  此战,戚家军大将吴惟忠胸部中弹,仍坚持死战不退,李如松在前线督战时,坐骑被倭寇火枪击中,立刻爬起来换马再战,其弟李如柏头盔中弹,兄弟二人皆毫无惧色,指挥若定。

  《明史》:如松马毙于炮,易马驰,堕堑,跃而上,麾兵益进,将士无不一当百,遂克之!

  主帅如此镇定、果敢,将士岂能惜身不前,在巨大的精神鼓舞之下,明军将士纷纷开启了狂暴模式。

  这一天正午时分,一万名化装成朝鲜军的戚家军和辽东铁骑利用倭寇麻痹轻敌的弱点,攻上城南的芦门。

  随即,一刀砍倒倭寇军旗,插上明军旗帜,见此,明军大受鼓舞,不断攀上城头,欢呼声响彻云天。

  城头倭寇闻讯,纷纷弃城而逃,随后七星门也被明军大炮轰塌,明军骑兵突入城内,在普通门督战的小西行长立刻下令残部退入城内各土堡死守。

  彼时,平壤城内,倭寇残余兵力约九千人龟缩在练光亭、七星门、普通门三座大土堡及周围的十几座小土堡里负隅顽抗。

  由于道路狭窄崎岖的缘故,明军的大炮推不上去,加上倭寇火力很猛,进攻部队伤亡很大。

  主帅李如松见此,果断停止强攻,采取围三缺一的战术,留出南面大道,诱使倭寇突围。

  同时,派信使给小西行长送信,表示倭寇败局已定,为避免双方不必要的伤亡,只要你们撤出平壤,明军将不予拦截。

  小西行长接到李如松的信后犹豫不决,不突围吧,早晚得死,突围吧,又怕这位龙里龙气的明朝大将坑他一把。

  实在难以抉择,当然,战场上急速变幻的形势没让他犹豫太久,很快便迫使他发起突围。

  那一日天黑后,倭寇派出斥候查探,见无明军拦截,各土堡内大队人马立即蜂拥而出,借着夜色掩护向城南逃去。

  一路上畅通无阻,倭寇很快冲出城外,而在平壤城南不远即是大同江,时值隆冬,十里宽的江面全部冰封,走那里肯定能有生路。

  倭寇们是这么想的,巧的是李如松也是这样想的,于是,在倭寇骑兵部队迅速通过江面,大队人马争先过江时,炮火降临了。

  早已隐蔽待命的明军火炮突然开火,向江面开展雷霆轰炸,顿时,江面的冰层被炸开无数条口子。

  那一刻,无数倭寇乱作一团,冰层开始大面积崩塌,成群的倭寇掉进江水中,被顺流冲到了冰面下……

  嚯嚯哈哈,八号嘎……八号嘎,恰如狗子喂王八!

  至于那些侥幸逃上南岸的倭寇则被早已埋伏在这的明军骑兵突击,惊恐万分的小西行长立刻率轻骑一路狂奔,给遭受突击的倭寇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

  当然,小西行长也没好过,被无数明军铁骑一路追杀,最后在开城倭寇的接应下才得以撤回黄海道。

  据倭国战史记载,平壤之役后,小西行长所部减员一万一千三百多只,仅剩六千六百只,减员近三分之二,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另一则倭国史料则称,第一军小西行长所部,原有一万八千七百只,现存六千五百二十只。

  而据《朝鲜史》记载,此战共歼灭倭寇一万多只,烧杀溺毙无数,逃散者不及总数的十分之一。

  《万历三大征考》则记载,平壤之战斩获倭寇首级一千五百有余,烧死六千有余,出城外落水淹死五千有余。

  明军阵亡将士七百九十六人,伤一千四百九十二人,东征主帅李如松凭此一战,威名远播明、倭、朝三国。

  平壤之战的胜利,成功打掉了侵朝倭寇的嚣张气焰,在朝鲜平安道、江源道、黄海道、咸镜道、开城的倭寇驻军纷纷弃城南逃,全线后撤400余里。

  李如松率军援朝仅仅一个多月,便收复朝鲜失地五百余里,朝鲜三都十八道已收复平壤、开城两个都城。

  以及黄海道、平安道、京畿道、江源道、咸境道,随即大军继续向南开进,兵锋直指朝鲜王京汉城。

  同年正月二十四日,明军一支约有三千骑兵的侦察部队,在汉城郊区迎曙驿和倭寇北上诱敌部队加藤光泰部遭遇并爆发激战,明军大胜,斩首若干。

  加藤光泰败退后,立刻报告了汉城倭寇总部,随即,倭寇第六军团主力、第三军团、第九军团各一部共三万六千余只先后赶到战场。

  他们认为这是明军的大部队,准备将这支明军包围在汉城以北十五公里一座小山丘上的碧蹄馆里。

  于是,明明是一场前哨战,却因此迅速演变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战场遭遇战,即碧蹄馆之战。

  倭寇第六军团指挥官小早川隆景认为,这是明军总攻的前兆,消灭眼前这支孤军是在明军总攻之前消灭其有生力量的绝佳战机。

  他计划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围歼这支明军,并在短时间内迅速结束战斗。

  被包围的这支明军是由明军副总兵查大受统领的三千辽东铁骑,这支精锐部队配备了三眼神铳。

  碧蹄馆初战,三千辽东铁骑与强于己方的日军血战一昼夜,换句话说就是打了整整一天,互不相让。

  直到李如松和副将杨元先后率两千骑兵前来救援,从倭寇侧翼发起猛攻,才将倭寇逼回王京龟缩。

  此战,李如松上报称,明军阵亡将士共二百六十四人,斩获倭寇首级一百六十七只。

  而据倭国立花家传和武将列传记载,倭寇阵亡军官包括:小野成幸、十时连久、池边永晟等十五只。

  一昼夜交战阵亡倭寇军官高达十五只之多,可见战况之惨烈!

  战后,小早川隆景向猴子汇报时声称,英勇的狗子们打退了10万明军铁骑的进攻,当然,这个牛吹得有些大,因为当时明军在朝总兵力不过4万……

  这一仗,是抗倭援朝战争中明军的一次失利,这一点已经得到了现代史书的确认,一致表明是明军战败。

  另外,明朝名臣徐光启也曾说:先登者多南将,提督李如松不能无内忌,欲立奇功,辄深入,是以有碧蹄之败。

  只是损失没有倭寇说得那么大,毕竟从开始到结束,明军投入的将士人数最多时候也不过九千,哪来的打退十万?不扯吗?

  此战后,由于辽东铁骑给倭寇留下了太震撼的印象,以致于倭寇几乎失去了与明军野战的信心。

  残余的十二万倭寇面对三万多明军将士不敢出战,而明军这边呢,由于兵力有限的原因,同样无法展开强攻,于是,双方就在汉城一线展开了对峙,战争陷入僵局。

  同年三月,李如松在得知汉城倭寇的军粮囤在龙山大仓后,密令查大受和李如梅率七百敢死队勇士深夜奇袭龙山大仓,将十三座粮仓,数十万石粮食全部烧毁。

  军粮被烧,倭寇立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外加彼时朝鲜瘟疫横行,征发粮食不易,于是,倭寇被迫与明朝达成停战协议。

  插一句,朝鲜瘟疫完全是倭寇自作自受,这些东洋畜牲是出了名的嗜杀,这次侵略朝鲜也不例外,仅是朝鲜晋州一地,军民被屠杀者就超过6万人。

  同年,四月十八日,倭寇撤出汉城,五月二日,倭寇大部分退到釜山一带,交还被俘虏的朝鲜王子。

  李如松于四月十九日率军进入汉城,五月十五日收复庆州,至此,除全罗道和庆尚道部分沿海地区为倭寇所占领外,其余各地全部收复。

  随后,明军除了留下四川副总兵刘綎率领的一万人驻守朝鲜外,其余大军于七月底回国。

  此役,东征大军在入朝参战的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掠地千里,横扫半岛,收复平壤、开城、汉城这朝鲜三都。

  公元1593年,即万历二十一年十二月,李如松回国述职,朝廷论功,加授其为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

  抗倭援朝之战,是明朝对外战争最后的辉煌,不仅保卫了朝鲜半岛,还进一步巩固了中朝友谊。

  这一战,朝鲜从亡国到复国,倭国则元气大伤,三百年不敢进犯华夏,实际上起到了重新整合东亚各国政治军事力量的作用,奠定了之后300年东亚的和平局面。

  当然,李如松主持的只是这场大战的前半部分,至于后半部分,他的总指挥叫麻贵。

  此后,公元1597年,即万历二十五年,因李成梁离职,辽东总兵官一职空缺,廷议再三推举人选,万历皇帝却特意发中旨以李如松为辽东总兵官。

  这一行为惹得言官争相劝阻,毕竟上一任辽东总兵是李成梁,这一任你还让李如松这个李成梁长子接任,这不是养肥地方势力吗?

  可惜,万历皇帝不听劝啊,你有什么办法?当然,李如松挺好的,坏话什么的不针对他。

  听说皇帝这么亲厚自己,李如松表示非常感动,下定决心要拼死报答这份恩宠。

  史载:感帝知,气益奋!

  公元1598年,即万历二十六年四月,蒙古鞑靼部首领土蛮率军进犯辽东,总兵李如松率轻骑出击,直捣贼巢。

  不幸和数万鞑靼骑兵遭遇,李如松率所部三千余人浴血奋战,阵亡于抚顺浑河一带,终年五十岁。

  万历皇帝闻讯后,痛哭哀悼,令具衣冠归葬于顺天府宛平县长辛店之西南,同时,追赠李如松为少保、宁远伯,赐谥号忠烈,为其立祠纪念。

  关于李如松的死,还有另一个说法是说他是被叛徒出卖而死。

  这个说法主要来源于明朝火器专家赵士祯的《神器谱》,里面收录过一篇叫《恭进合机铳疏》的奏折。

  在这份奏折里,赵士祯对皇帝说:臣见辽左降虏李平胡者,以朝廷高官厚禄,以宁远两世抚育之恩,毕竟阴泄主帅出塞之期,使李如松身膏草野,暴骨塞外,朝廷有坠将覆军之辱,伊谁致之?

  大意是说李如松手下一个叫李平胡的家伙,向蒙古鞑靼部首领土蛮泄露了李如松的行踪,导致李如松战死,曝尸荒野!

  当然,关于这个说法是否有理,全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据说,名将李如松很喜欢附庸风雅,曾作有《大明东征提督李如松赠朝鲜都休察使柳成龙》一诗:

  提兵星夜到江干,为说三韩国未安。

  明主日悬旌节报,微臣夜释酒杯欢。

  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

  谈笑敢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征鞍。

  这首诗被记载在朝鲜大臣柳成龙所著的《惩毖录》中。

  因为抗倭援朝有功,所以,朝鲜在平壤修筑武烈祠以祭祀李如松等人,此外,在大报坛中以李如松配享明神宗。

  这辈子,生时尊荣显贵,死亦留名千古,委实不枉了!

  【上榜奖励:延寿三十载,恢复巅峰状态,功法《虎踞录》灵脉一条】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更新,第293章 恰如狗子喂王八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