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读文学>穿越小说>大隋主沉浮>第873章:满是杨集无耻气息
  夜暮深重,洛水的夜风吹得御苑花树沙沙作响,同明殿偏殿灯火辉煌,亮如白昼。

  殿中两侧坐着二十多名高官权臣,分别是门下省纳言杨约、内史省令萧玚、御史大夫张衡、尚书左仆射杨达、尚书右仆射高颎、史部尚书牛弘、检校民部尚书杨文思、礼部尚书宇文弼、兵部尚书段文振、刑部尚书李圆通、工部尚书宇文恺、太府寺卿元寿、司农寺卿长孙炽、大理寺卿赵绰、检校太仆寺卿李长雅、宗正寺卿杨秀、检校卫尉寺卿尧君素、检校光禄寺卿陈孝意、太常寺卿裴蕴、吏部侍郎许善心、民部侍郎李子权、民部侍郎杨恭仁、礼部侍郎韦世康、刑部侍郎独孤顺、国子监祭酒何妥、国子监主薄杨坦、秘书丞崔赜、秘书监柳拚等等……此外还空有宰相职苏威,以及苏威的半实半虚等官员。

  皇帝杨广尚未到来,众人坐在一起议论纷纷。据传信的长秋监内侍所说,皇帝之所以召开这场紧急会议,主要是因为今年的‘国考’出现了意外,国考的策论题目忽然遭人外泄,弄得全城人尽皆知。

  针对此事,一部分官员认为题目外泄已是不可改的事实,当务之急是重设考题,好让这场国考圆满成功,之后再查泄题者,依法严惩。

  另外一部分官员也主张换题,但他们认为先查、先惩后考,若不然,下一次题目也会遭人外泄。

  还有人认为泄题乃是朝廷出现的巨大丑闻,而且难以确定是谁在泄题,若是兴师动众的调查,却调查不出一个结果,那么丢人的将是整个朝廷。www.xündüxs.ċöm

  既然题目弄得人尽皆知,干脆将错就错,就让士子们考两道题目,而且策论的题目范围太大,士子仓促之间也考不出自己的真实水平,若是他们有了准备,说不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除了泄题之外,还有两件事,一是皇帝翻阅州考试卷的时候,发现甲榜的名门子弟考得不太理想,反而是乙榜的寒门子弟普遍考得不错;二是在即将进行的国考中,乙榜考生数量是甲榜十五倍之多。

  根据这两件事,皇帝决定把乙榜录取名额扩大十五倍,而不是之前定下的甲乙相同。

  而皇帝这个决定,较之前者更令重臣争辩激烈、分歧也远远超过前者:支持者认为按照人数比例来录取决定非常公平,再者说了,乙榜考生成绩普遍都好,若是再以之前的数目来录取,对乙榜考生是极大的不公。

  而反对者却坚持之前的甲乙相同,即是说,扩大招生数量也不是不可以,但必须两榜都要扩大,而不是按人数来扩大。

  众人争执不下,只能等皇帝来决断了。在等候的同时,在场重臣默默的揣摩皇帝心思来:当他们把名门子弟成绩不如寒士、策论题目外泄这两件事联系来看,便知道皇帝怀疑世家出身的官员在搞鬼,其目的是给自家子弟作弊,但不知谁家子弟将策论题目扩散了出去,故而弄得全城皆知。

  皇帝显然就是在愤怒之下,便以扩大乙榜名额来回敬。嗯,或许不是愤怒,而是兴奋的借题发挥、借机扩大名额。

  众臣心思大同小异,都不再说话了,各自想着应对之策。在一片安静之中,高颎向率先抵达的杨秀问道:“针对这些事,蜀王可曾知道圣人做何考虑?”众人闻言,都将目光看向了杨秀。

  “禀高相!”杨秀站起身来,团团一礼道:“在泄题方面,圣人的意思是换题的同时,再由御史台和刑部、大理寺、河南府调查泄题者,唯有将之绳之以法、施以严惩,方能以儆效尤,若不然,以后还会有人效彷之。”高颎默然点头,其实这也是他所坚持的主张,他也认为泄题一事已经闹得沸沸扬扬,朝廷根本堵不住悠悠众口,更何况京城上下都在等待朝廷的行动,朝廷与其遮遮掩掩、令人失望,倒不如大大方方承认有人故意泄题。

  只要朝廷把泄题者绳之以法,给士子和天下人一个交待,那么朝廷的名声不但不会因为不法之辈而受到损害,反而因为依法惩办的举动,让天下人看到朝廷依法治吏的决心和意志。

  朝廷如果没有调查和处决不法之辈,而是一味压制民意、一味用另一个

  “热点”替换旧

  “热点”,天下人定然认为朝廷上下官员都是狼狈为奸的一丘之貉;继而对朝廷失去信心。

  如此久而久之,天下人对朝廷以后的任何决策都会漠然以待,认为这又是一小撮人唱独角戏、在愚弄和玩弄百姓。

  听了杨秀的话,苏威脸上虽然不动声色,心下却是苦涩之极,他也就胡乱编两个贴近现状的考题而已,他的目的只是借势压下

  “苏威与杨集之争”、好让双方有个合作的良好氛围,却不料一下子就猜对了策论之题。

  不过好在他也不知策论题目为何,若是当真调查下去,也不知谁要倒霉了。

  念及于此,不由将目光看向国子监祭酒何妥,而何妥也在看他,两人目光在空中一碰,顿时都仿佛被灼痛了一下,而后都扭过脸去,心头就是一跳。

  苏老贼\/狗杂胡莫非是又准备害我?一定是\/要小心!

  “多谢蜀王解惑!”苏何目光交锋的瞬间,高颎向杨秀拱手一礼,又问道:“那名额方面呢?圣人又是怎么考虑的?”朝堂发生利益纷争之时,各派大老一般不会轻易下场,很多事情都由

  “代言人”代劳,

  “代言人”们争出了结果也不会影响到大老们以后的相处。皇帝作为各方利益的分配者,更是不宜赤膊上阵,

  “他”在朝堂上自然也有很多

  “代言人”。杨秀此刻就在扮演杨广

  “代言人”的角色,在杨广

  “因故”没有抵达之前,他负责把杨广的思想灌输下去,好让大家有一个心理准备。

  他听了高颎的问话,立即又答道:“西海都护府和安东都护府的设立、以及大量贪官污吏的落网,使官员、预备官员严重缺乏。而各州、各郡、各县学堂虽然慢慢建立起来了,但是很多学堂却缺少授课博士。”

  “基于官员和博士的不足,乙榜考生人数多名额少,圣人于是决定按考生比例扩大乙榜名额,一旦考生得到录用,便补充地方官府、各级学堂。”这个解释,臣子们心中是比较认同的。

  尤其是用乙榜考生补充各地学堂这一点,许多世家出身官员都抱以了支持。

  说白了,他们都看不上授课博士之职:此职的使命是教书育人,看着是很崇高和伟大,但却无法评出实实在在的政绩,而且还要长期深耕地方。

  而他们子弟入仕门径多、起点也高,若是成为地方上的授课博士,分明就是浪费家族的人际关系和资源、分明就是浪费子弟们的时间和青春。

  但是朝廷却又需要大量人才当授课博士,所以他们要是反对扩大乙榜录取人数的话,皇帝极可能将他们的子弟派去某个鸟不拉屎、战乱不断的偏远山区当授课博士。

  看了众人一眼,高颎又问了一句:“那圣人有没有说录取人数是多少?”杨秀说道:“甲榜录取人数不变,还是一百人;而乙榜根据天下学堂之所需,可以增加到两到三千人。”大殿之内顿时一片哗然,乙榜从一百人增加到两到三千人,这也未免太过匪夷所思了吧?

  众人纷纷议论之际,苏威向李子权问道:“李相,你认为地方官府和学堂的缺口真有这么大?”李子权摇了摇头,说道:“朝廷的任命之权只到县左这个级别,郡县吏员都是由地方官府自行募集和任命。地方官员和授课博士再不足,也不至于要两到三千人。除非圣对人想把吏员任命权也收归朝廷,但是苏相觉得可能吗?”

  “根本不可能。”苏威断然否认道:“这不是能不能做到的问题,而是不切实际!先帝就因为很多治国治吏良策不现实、不符合实情,不得不纷纷放弃之。而不许在本郡任职、不许与同族在同郡任职就是个中典型。”先帝改制之时,采纳已故民部尚书杨尚希

  “存要去闲、并大去小”的建议,撤消了五百多个郡、几千个县,裁汰五百多个郡郡级官员、几千个县的县级官员,此举节省了大量开支、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也大大的减轻百姓负担。

  先帝为了更好的控制地方,废除了地方官自行录用左官的陋习,将九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权一律收回中枢、官吏任用权一概由吏部掌握。

  此法自然极好,堪称是高瞻远瞩、目光长远,但此法太过

  “先进”,与大隋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合。比如说下郡诸曹的品级是最低级的从九品下,他们一年的俸禄是两石米,若是吏部遵照不许在本郡任职、不许与同族在同郡任职、一任一换的原则来任命,那么这些官员都要远离家乡。

  但是对于从九品下的官员来说,那两石米连自己都养不活,更别说是家人了,谁愿意远离家乡、去当一个没前途还会饿死的小官?

  正是基于这些不可违背的现实,先帝后来便放宽限制,就地募集县左,甚至连一些县令、郡左都是就地募集,而朝廷则是只管名册、主抓法度。

  既然连品级官员都因为现实而无法异地任用,那更别说是授课博士和小吏了。

  这个道理,皇帝不可能不知道,所以苏威立刻意识到杨秀是在骗人——皇帝这次扩招根本用意并不是在招授课博士,而是利用数目庞大的寒士冲击人数稀少的世家子弟。

  这两到三千寒士要是成为大隋王朝的预备官员,那些出类拔萃的寒士定然抢走大量空缺。

  但是某些人如果跳出来反对,皇帝百分之百让某些人的子弟去当授课博士。

  所以这是一个十分无耻又可恶、无从破解的阳谋。从这其中,苏威又嗅到了杨集的气息,他觉得这种法子,也只能喜欢玩弄阳谋的杨集想得出来。

  李子权却不是这么想,他也看透了这个阳谋的本质,而且一样认为与杨集有关,他叹息一声,苦笑着向苏威说道:“苏相只怕想得太过乐观了一些。您说这些,其实是可以用钱财来解决的。”苏威这些天都在想着自家事,为自家家搞得心力交瘁的,一时间还没有省悟过来,他立刻问道:“哦?此话何解?”李子权见他没有领会过来,便提示道:“苏相,凉州有一个名叫‘高薪养廉’的政策、一个名叫‘带职科考’的政策,我认为圣人极可能引入中枢。”苏威顺着话题一想,顿时就明白过来了。

  “高薪养廉”是用高薪解决低级官员的后顾之忧,使其放心离开家乡、前去他乡任职,任职期间不用因为缺钱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带职科考”则是县左和小吏如果有杰出才华,又不想一步步积累,便可以通过考试获得晋升,如果此人政绩出色、口碑良好、考出来的成绩又好,便能优先出仕、越级录用;考不赢其他人的话,还能继续回去当县左。

  两者一结合起来,便让县左和小吏后顾无忧、升迁有捷径,他们看到一位到位的盼头之后,都想通过考试这条捷径来实现升迁,平时不但尽忠职宁、努力做好本职职责,还很清廉。

  这两个政策都是直指人心的良方,或许还不成熟、还有很多漏洞和不合理之处,但却非常符合皇帝消弱名门世家、重用寒士之所需——因为名门世家子弟拥有很多步入仕途的捷径,故而多数人宁可等候空缺也不愿去偏远地区当小吏。

  而寒士缺的就是进入仕途的门径,他们一旦当上授课博士和县左、小吏,而任职期间又做得好、没有犯下过错,就等于有一个全新的起点。

  之后,养望完毕的寒士可以再考试、可以凭借实实在在的资历与世家子弟比拼、竞争。

  而名门世家尽管可以帮助子弟们经营一个大好名望,但名望与实在的资历比起来,一切都是假而空。

  心念电转之间,已然明白过来的苏威怅然长叹。皇帝如果将此之二制引入中枢,那么针对品级官员的

  “不许在本郡任职、不许与同族在同郡任职”政策就能执行下去,而整个大隋官场的廉洁度,也将因为

  “升迁有捷径”的盼头远超现在。至于乙榜,这次要是录取的寒士越多,下一次可以选择、提拔的寒门官员自然就更多了。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大隋主沉浮更新,第873章:满是杨集无耻气息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