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定主意,王翠莲便从自家种的果蔬里面选了一下大樱桃、大玉米棒子,弄了整整一筐子,提着去校长家里。

  校长是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看到王翠莲提着水果和玉米来了,校长很是惊讶。

  校长赶紧让老婆把篮子接过来,问王翠莲道:“王阿姨,什么风儿把你给吹来了?”

  王翠莲笑呵呵的说道:“家喜呀,我想和你聊聊小土豆上学的事情。”

  校长张家喜吃了一个大惊,眼镜差点儿没从鼻梁上掉下来。

  “王阿姨,小土豆,你是说……文文的孩子?”张家喜难以置信,再次和王翠莲确认。

  文文在村子里很有名,小土豆一岁生日宴的时候张家喜也去参加了,所以张家喜多少对文文和她的孩子有些了解。

  如果没记错的话,张家喜印象中小土豆应该还在牙牙学语。

  王翠莲点了点头,笑道:“没错,就是文文的孩子,我的外孙。”

  张家喜瞳孔震惊:“王阿姨,我没听错吧?小土豆才三岁多吧?”

  王翠莲说道:“现在三岁零九个月了。家喜,我说送小土豆去学校,不是现在。”

  张家喜恍然大悟,终于露出了笑容:“那还早呢。小土豆现在才三岁多,王阿姨,你得五年后再来。孩子这么小,你这么着急干什么?”

  张家喜瞳孔震惊:“王阿姨,我没听错吧?小土豆才三岁多吧?”

  王翠莲说道:“现在三岁零九个月了。家喜,我说送小土豆去学校,不是现在。”

  张家喜恍然大悟,终于露出了笑容:“那还早呢。小土豆现在才三岁多,王阿姨,你得五年后再来。孩子这么小,你这么着急干什么?”

  王翠莲正了正神色,说道:“家喜,我这次来就是想告诉你,我想让我们家小土豆四岁上学。你看看行不行?”

  张家喜半天说不出话来。

  四岁,是个特别小的年龄。农村孩子晚熟,这个年龄什么都不懂,除了哭闹。

  张家喜不愿意得罪王翠莲,但是涉及到学校纪律的问题,张家喜不得不公事公办。

  张家喜便对王翠莲说道:“王伯母,不是我不让小土豆上学,而是学校有规定,六岁以下的孩子我们不收,更不用说四岁了。这个年龄的孩子没有任何自控能力,到了学校只会哭闹,扰乱课堂纪律,影响别的同学上课,所以这个年龄的孩子我们不能收。”

  农村的孩子都是放养,平时缺乏管教,任由着孩子自己发展。

  很多小孩子六七岁了还在啃手指,十岁了还算不出十以内的加减法,这在农村是常有的事情。

  张家喜显然也把小土豆当成了扑通的开窍晚的农村小孩。

  王翠莲连忙说道:“家喜,看在我们家给咱们村庄做了这么多贡献的份儿上,你就让小土豆去上学吧?村子里也没有个学校,只有咱们张家庄小学,我不找你找谁呀?我跟你打包票,如果小土豆上课哭闹,不听话,扰乱课堂纪律,你就告诉我,我把他接回家去,等他长大了两岁再送他去学校。”

  张家喜也想卖给王翠莲一个人情。

  听到王翠莲这么说,张家喜终于松口了,点头道:“那好吧,王大娘,不过四岁入学是个例外,我得先给学校写个申请。”

  张家喜说着,用为难的表情看了看王翠莲。

  王翠莲立刻明白了,她来之前就早有准备,赶忙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红包来,对张家喜说道:“我知道让你作难了。你要是需要请客啥的,你就用这些钱。总之能帮我把小土豆送到学校里就行。”

  那一个厚厚的红包,是王翠莲来之前提前包好的二十块钱。

  张家喜假装推搡了一下,最终还是收下了红包。

  红包收下之后,张家喜说话的声音也变得大了很多,对王翠莲说道:“王大娘,既然你执意要把小土豆送到学校里头去,那我就跟学校申请申请。不过我也先把丑话说到前头了,就让小土豆在学校里呆三个月,如果这三个月他哭闹、不懂事、影响别的同学学习,那也只能按照学校纪律规定让小土豆回家来长大两岁再来学校了。”

  王翠莲听张家喜这语气口吻,知道小土豆上学的事情基本上有了着落,便连连点头道:“放心吧,我们小土豆他一定会听话的!”

  王翠莲走后,张家喜媳妇端着一碗玉米糊糊汤走了过来。

  张家喜媳妇一边转着玉米糊糊的汤碗,一边问张家喜道:“刚才那来的,是张文文的娘?”

  张家喜点了点头:“是。”

  张家喜媳妇印象当中的王翠莲和现在已经截然不同了,便忍不住赞叹道:“啧啧,现在王翠莲看上去比之前还要年轻了,人穿的也洋气了。”

  张家喜说道:“那是呀。人家闺女有本事,把她娘接到了京都,现在又跟着她闺女在镇上和村庄两个地方跑。人家闺女能挣钱,这老太太不用操心,生活可滋润了。”

  张家喜媳妇问道:“她来咱家里找你干啥?”

  张家喜便把王翠莲想把小外孙送到学校上课的事情告诉了媳妇。

  张家喜媳妇一听,当时就愣住了。她回头看了一眼还在咬手指头流口水的儿子,她儿子今年已经五岁了,话都说不齐全,更不用说上学了。

  “这老太太没毛病吧?五岁的小孩子知道啥?她就要把她五岁的孩子送到学校去?”张家喜媳妇忍不住嘀咕道。

  张家喜道:“人家闺女是燕京大学的高材生,注重家教,说不定人家孩子比同龄孩子都懂事,重视教育。”

  一提起这个,张家喜又看了看自己咬手指头的五岁的儿子,也气不打一出来,开始指责媳妇道:“你看看你,平时也不教育教育顺溜,就知道自己吃喝玩乐。平时也不怎么让你下地干活,偶尔教教孩子总是应该的吧?”

  张家喜媳妇知道自己懒惰,如果继续和张家顺说下去少不了一会儿就吵起来了,便端着自己的饭碗灰溜溜的走了。

  走到时候还顺带骂了张顺溜一句:“傻货。跟你爹一样。”

  王翠莲给小外孙安排了学校,心里特别开心。

  王翠莲想,小土豆还没有书包呀,提前给小土豆做个书包吧!

  于是,王翠莲特意抽空闲的时间去了镇上一趟,用布票换了上好的黑布,给小土豆做了一个书包。

  光有一个小书包还是不够的,王翠莲又用红色的布做成了一个五星红旗,镶嵌在书包的上面。

  这样一来,黑色的书包搭配红色的五星红旗,这个书包漂亮极了,做工又精致,拿到哪里都是被人羡慕的份儿!

  做好了书包,王翠莲便迫不及待的招呼小孙子:“小土豆,快来,姥姥给你看一个好东西。”

  小土豆正捧着一本比自己的脸大三倍书看,听到王翠莲喊他,小土豆便颠着小短腿,好奇的跑过去,眨巴着一双乌黑晶亮的大眼睛,盯着王翠莲手里的书包,好奇的问道:“姥姥,这是什么?”

  王翠莲宠溺的笑道:“这是书包,你将来上学的时候背。快,你背上看看。”

  小土豆从来不知道书包怎么背,便好奇的张开了小短短的手臂,任由着王翠莲把书包给自己背上。

  王翠莲打量着帅气的小外孙,想象着小外孙背着书包上学堂的样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王翠莲宠溺的笑道:“这是书包,你将来上学的时候背。快,你背上看看。”

  小土豆从来不知道书包怎么背,便好奇的张开了小短短的手臂,任由着王翠莲把书包给自己背上。

  王翠莲打量着帅气的小外孙,想象着小外孙背着书包上学堂的样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书包看起来是个很好玩的东西。

  小土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玩的东西。于是,小土豆忍不住背上书包,屁颠屁颠的跑到家里的落地镜子前,对着镜子里的仔细端详。

  身上多了这个小布包,真好玩。

  王翠莲看着小土豆,笑呵呵的问道:“小土豆,喜欢这个小书包吗?”

  小土豆点了点头,用清脆的声音回答道:“姥姥,我喜欢!”

  小外孙喜欢,王翠莲心里崩提有多高兴了。

  王翠莲笑呵呵的说道:“以后你上班……哦,不,上学。以后你上学就背着它!”

  王翠莲一个舌头打滑,险些把上学说成了上班。

  小土豆还是敏锐的捕捉到了姥姥的纰漏,便拽着王翠莲的衣角追问道:“姥姥,上学是什么?是不是跟妈妈上班一样,每天早早就走,晚上才回来?”

  小土豆很羡慕妈妈的职业,妈妈总是早上就早早走了,到了晚上才回来,有时候甚至一周才回来一次。

  虽然小土豆心里很想念妈妈,但是他知道妈妈是去帮助别人了,妈妈在做的是一件伟大的事情,所以小土豆也只能把对妈妈的思念埋藏在心里。

  每当思念妈妈的时候,小土豆就拼命的看书,就这样,一本书、两本书、三本书……慢慢的,小土豆把书柜里的书都看空了。

  王翠莲正想着怎么跟小土豆解释“上学”,听小土豆这么一问,王翠莲忙笑着说道:“啊呀,是的,上学和你妈妈上班是差不多的。早早就走了,在学校里可以交往到很多的小朋友,到了下午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回来,就像你妈妈上班一样的。”

  一听到自己也可以做和妈妈一样的事情了,小土豆激动起来:“奶奶,我要上学!我想和妈妈一样!”

  王翠莲只好揉着小土豆的脑袋安慰他道:“你现在还小呢,还不到四岁呢。姥姥和老师说好了,等你到了四岁,就送你去学校。”

  王翠莲原本还以为把小土豆送到学校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毕竟很多小朋友都逃避上学,因为上学就意味着要和陌生的小朋友呆在一起,要和爸爸妈妈分开。

  没想到小土豆却对上学这件事情产生了向往。

  自从得知上学和妈妈上班是很相像的内容后,小土豆便开始天天缠着王翠莲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去上学。

  王翠莲只好不停的安慰小土豆:“快了,快了,别着急,等你一满四岁,姥姥就把你送到学校里去啦。到时候你可不要哭鼻子哦。”

  小土豆倔强的说道:“姥姥太小看我了,我才不会哭鼻子呢,我是个坚强的孩子。”

  小土豆说话时人小鬼大的样子,把王翠莲和下班回家的文文逗得哈哈大笑。

  王翠莲忍不住刮了刮儿子的小鼻子,对他说道:“到时候你可要记得你今天说过的话,到了学校不要哭着找姥姥。学校里都是陌生的老师和同学,你可不要想家。”

  小土豆扬起下巴,倔强的说道:“才不会呢。妈妈上班都不会哭,小土豆上学也不会哭!”

  文文忍俊不禁。

  她想起了怀孕儿子时候的场景。

  当初她还不想生下来儿子,怕生下来了儿子会给自己的事业带来不好的影响,没想到小土豆格外让人省心,不仅懂事,而且如此聪明,给这个家里增添了不少的欢声笑语。

  现在文文庆幸当初把儿子生了下来,不然她可失去了儿子这个大聪明呀!

  与此同时,孔大玲的针灸疗程也在进行着。

  其实文文对于针灸的效果起初并没有太大的信心,毕竟老师的课程仅仅是停留在书上,没有应用于临床。

  她答应过老师,在五年内潜心学习,不会把老师的技术应用于临床使用。

  现在距离老师叮嘱她的时间已经快到了第五年了。

  文文之所以斗胆把针灸应用于孔大玲,就是看在孔大玲可怜的份儿上。孔大玲已经是晚期了,用任何方法都是死路一条,现在只有抱着针灸这最后一线希望,死马当作活马医!

  起初卫生所的人也对于针灸的方法起怀疑态度——一种不治之症、花多少钱都看不好的病,只用几根针在穴位上扎几次就能好?

  怎么也不相信呀!

  但是他们却不好说,只能每次看着孔大玲掀开了肚皮上的衣服躺在病床上,任由着文文把银针在火上烤了只好,扎满了全身。

  有时候扎到一些关键穴位,孔大玲甚至疼的满头流汗,有好几次把嘴皮子都咬出血来了。

  虽然只是扎针,但治疗的过程仍旧痛不欲生。孔大玲想起了儿子,儿子是她的精神支柱,支撑她挺过去这些困难。xündüxs.ċöm

  一想到儿子,孔大玲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她宁愿疼的掉眼泪,宁愿把嘴皮子咬破,也绝不发出一声哭声!

  孔大玲相信张大夫是神医在世,她只要乖乖听张大夫的话,就一定能把病看好!

  文文跟孔大玲坚持针灸了三个月,三个月内,孔大玲的气色越来越好了,脸上也慢慢的泛起了红光。

  孔大玲今天来针灸的时候,杨开慧把文文拉到一边,小声说道:“张大夫,你觉得这个孔大玲有没有什么变化?”

  文文自然是看出了变化的,但文文还是故意问杨开慧:“你说说看,有什么变化?”

  杨开慧说道:“我觉得这个孔大玲身上慢慢的有了‘人气’。她上次来的时候,脸色已经苍白的像女鬼了,现在不一样了,这气色,红润润的,有说有笑的,身上也不水肿了,和第一次来我们卫生所的时候已经判若两人了。”

  杨开慧还清晰的记得孔大玲第一次来到他们卫生所的场景。

  那会儿孔大玲浑身都是水肿的,胳膊比男人的胳膊还粗,但里面都是水肿组织,一抓就能抓出一个大坑来。

  现在不一样了,胳膊明显的纤细下去了,连手臂上的青筋和长期干农活练出来的肌肉线条都能看清楚了。

  听完杨开慧的话,文文情不自禁的笑了。

  连杨开慧都看出来了孔大玲的变化,看来孔大玲这病的确是控制住了。

  简直难以置信。

  文文又想起了老师的叮嘱,当初老师把自己的著作交付给文文时,叮嘱她一定要用心学习,苦心钻研,要把上面的内容练习到炉火纯青为止。

  当初文文还不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但即便如此,她还是按照老师的叮嘱苦心钻研,现在看来,老师当初的叮嘱都是有用的。

  只有学艺精湛,才能真正的为民解难!

  文文笑了笑,从口袋里拿出一个仪器,问杨开慧道:“猜猜这是什么?”

  杨开慧盯着这个小巧的仪器瞅了半天,也没看明白这是什么东西。

  杨开慧只能缠着文文不停的追问道:“张大夫,你跟我解释一下这是什么东西呗。”

  文文笑道:“这是个‘血糖仪’,可以用来测量血糖。”

  这是她从拼夕夕系统上淘来的,当然了,她不能告诉杨开慧这个东西的真实来源,依然只能和杨开慧说这个东西是她国外的朋友送的。

  杨开慧半信半疑,抓着文文的手,反复打量着这个仪器:“真的假的?这个东西还能测量血糖?”

  文文说道:“当然是真的,不信我现在来给你测量一下。”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重生后,带着亿万物资重回六零张文文王翠莲更新,后记23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