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二日,陕西灾情被快马加鞭地送到了北京。
陕西巡抚与延绥巡抚分别上报:固原州星殒如雨。平凉、隆德诸县及镇戎、平虏等所,马刚、双峰等堡地震如翻,目前已统计:城垣震塌七千九百余丈,房屋倒塌一万一千八百余间,牲畜压死一万六千余只,压死男女一万二千余口。
殒石、地震,巨大的人口伤亡与经济损失,无一不在刺激着朱由校的神经,内阁拟定从国库发赈灾款项九十两,朱由校也从内帑中拿出了二十万两,并派遣了两个信得过的人去监督。
众所周知,明末是一个天灾连年的时代,干旱、洪水、地震、瘟疫、台风、暴雪,每年都有不同灾祸降临在这片多难却又坚毅的土地上。朱由校自以为作好了心理准备,但现在看来还远是不够。
朱由校突然觉得“天启”启这个年号有些糟,“天启”本是个好词:“英衮畅人谋,文明固天启。”但当它作为年号出现时,却总与美好无关。
历史上以天启为年号的政权有很多: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共计三个月;南朝梁政权永嘉王萧庄,共计近2年;元末起义军领袖徐寿辉,仅行用一年即止。
这个年号都不长久,且多在割据政权之中。而在原历史上,大明天启年间,带来的也是战争、瘟疫、饥荒和死亡。
朱由校甩甩头,将那些迷信、怪力乱神扔出了脑子,重新振作起来,思索着国家的事务。
现在的大明政府国库空虚,内帑也并不富裕,开源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圣上,这是新的公文。”
一个声响打断了朱由校的思绪。太监永寿将一份看起来就厚得要命的文件放在了桌上。两年过去了,他已经成长了许多,现在再称呼他为小太监已经不合适了。
“怎么没送到内阁去?”
朱由校看着文案的封面,颜色、款式与平时不同,就知道这是越级处理的,这不符合规矩。所以这个公文的行政级别有些有趣。
“这是毕自严大人与枢密院联合署名的,他们说只是份草案,先请陛下过目。”
哦,没错,市舶司与枢密院是自己新设的部门,确实是不归内阁管,直接向皇帝负责,朱由校心想。
“以后把这两个部门的公文与其他部门做下区分。还是像现在这样直接给我送来就好。”
他现在很好奇,到底是什么事务,可以让这两个部门突然联合到一起。他让枢密院要处理的事物有很多,而毕自严目前在处理海关的问题,他们之间的事物确实有一定重合。
翻开公文,标题印入眼帘:
《国家财政收支系统法施行条例(草案)》
文章开篇语言简洁,引人入胜,一说气读完,朱由校只觉得震撼。他抬头看着桌上的机械钟,时间己经到了17:15,一个多小时就这样过去了。
那个机械钟是欧式的,系万历年间的贡品,由西方的殖民者送来的,现在朱由校也命令大明皇庄去仿造,但目前还不太成功。
朱由校通读完一遍,不禁是拍案叫绝,狂笑不止,笑完之后,又把手里的文件直接摔到了桌子上,这一系列喜怒无常的行为将身边的侍者下了一大吓。
这篇公文是一篇关于税制改革的畅想。
其主旨就是:建立(中央地方)二级税制,和彻底整顿三大税。
现在的大明朝现行的财政政策并不复杂。现在的政府财政收入除了田赋主要有盐专卖;茶专卖和工商杂税(分为关税、矿税、酒税、渔税、关市税等。)
但现在杂税与荼税几乎是完全收不上的,一年不过几万两而已;而海关税虽然有十多万两,但却连真正应收款项的1/10都不到;为了保证收入,明政府不断进行田赋加派。再这样下去只会官逼民反,患起萧墙。
而大明的财政支出最大的则是:即军费、俸饷与政府冗费。其中细分有皇室支出(俸禄、生活费、宫殿与陵园费用);军费支出;体饷支出;水利事业费;冶炼织造与外贸海运费用;学校科举费用;与优抚救济支出。卂渎妏敩
自嘉靖后期,财政困难,宗室的支出被一再削减,最终成为定额,每年约一百万两,对财政支出的占比已经很小。此时的宗世人口是十万出头,内部贫富差距极大,最低层的小宗室甚至根本没有名份(不上玉蝶),一文钱也收不到,又缺乏技能,过得甚至不如平民。
(明末宗室人口二十多万,支出不及晚清八旗的十分之一,但清末财政收入是明朝的几十倍。)
但是大的宗世支系(各地藩王)却都是大地主,鲁王占山东土地近三成;河南一半以上的土地都在当地的藩王手中,“中原膏腴之地,半数归藩王”,福王拥有土地超过200万亩,各地藩王土地少着七八十万亩,多者300余万亩。但他们却不纳税。
同时,大明有“士绅优待”的政策,有功名的读书人可以免除一定范围内的田赋,渐渐地却演变成了的有功名人不用缴税,这不符合大明的律法,但却是现实。而这就进一步的促进了土地兼并:在浙江和福建,有田的占十分之一,为人佃作食力的占十分之九。江南的缙绅富室占田少者数百亩,多者数千亩,乃至万亩。河南的缙绅富室,占田少者五、七万亩,多者至十余万亩。
这导致了大明作为一个农业国,却连农业税都上受不上来!
而是在这样财政收入不断缩小的情况下,为了应对以后金的战争,军费开支却逐年增加一一大明快要崩溃了。而军事的崩溃必然晚于经济的崩溃,因为大明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所以只要有钱就可以无止境地购买武器,训练士兵,但是大明快没钱了。
而这篇公文确指出了一个道路,一个未曾设想的道路。
建立二级税制,要为将市肆门摊税(营业税)、当税、牙税(交易税)、契税(不动产财产税)等本来就几乎说不上来的税,完全的分给地方政府,作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而目前占财政收入比重最大的田赋(农业税与人头税)也从原先的制度中进行了微调,由地方政府收取,按比例(四六开)交给中央政府,剩下的(四成)留给地方。
原本,明代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固定的,收多收少都一样。而现在变成了有比例的,毕自严与枢密院寄希望以此来刺激它增加税收。
而中央政府除了田赋以外,重点收取三大税,即盐税、矿税和关税。这三项税收原先是有地方收取,在转交中央,而现在要改成直接由中央派人收取。
盐税,是指对盐的生产、经营和进口收税。而矿税对一些种类的有色金属征收的特别税,与开矿、榷税的税收。关税分为常关税和税海关税。常关税是一种过境税,于水、陆交通要道、关隘等地方,均设关卡,向通过货物课税;而海关税主要是进口税与出口说。
这三个税,它们税源巨大,但与地方士绅利益关系太大,所以地方政府并不愿意去收,收上来的部分连理论数觉得1/5都不到。说句气话,那就是:还不如不收,因为实际受伤来的数字,简直就是在侮辱人!茶税、商税一个东南富裕的省份,竟仅仅几百两银子,这已经不仅仅是阳奉阴违了,这分明是在挑衅!
所以想把这三个税务直接归入中央,可能会有一点困难,甚至需要实行一些暴力的强制手段。然后议论它是切实可行的,这点困难并不能阻挡结果的成功。
农业税与商业税实在是太难收了,这对一个政权的基层控制能力,和治理能力有着非常严峻的考验。
但三大税不同:境内的盐场、矿山和海港是有数目的、也不会移动的一一只要控制了盐场,就能收盐税;只要控制了矿山,就能收矿税;控制了港口和关口,就能收关税。
而想要达到上面的要求,只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地方政府对于中央至少明面上是服从的;二是在地方政府的辖区内,有着一定数目的、至少可以控制税源地的、有一定战斗力的、服从于中央政府的军队一一恰好,这两个极低的要求是大明还可以达到的。
这个财政税收计划的愿景看起来是如此的美好,让人心动不已:它强化了朝廷对地方重点地区的控制,并且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但是朱由校选择拒绝!一一至少不会全盘接受,当然也绝对不会全盘否定就是了。
如果不是前世较为爱好历史,所以知道的比常人多一些,朱由校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批准这项计划,并且大力推行。因为这份计划有着极大的缺点,只不过以这个时代的人因为视野的界限,而难以察觉罢了。
毕自严与枢密院所提供的。这是一份可以解决当前财政问题的计划,但不利于将来,认朱由校为绝对不能就这样实行下去,必须进行一定的修改,因为它太反动了!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天启:大明难救,续命吧更新,七十七章 三大税(上)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