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尔·东赞域松大相乃是元帅噶尔·钦陵的族亲,在芒松芒赞王爷接到禀报兵败之时,他已然接到噶尔·钦陵的书信,从中获悉其欲使吐蕃王朝派员与大唐求和,使于前线的十万吐蕃大军,获得生机的想法。
为保前线十万大军安危之事,便是噶尔·钦陵不在信中说出,作为吐蕃大相,噶尔·东赞域松在获悉前方战事的情形后,也会将此危及吐蕃王朝的重大事情在王朝朝廷上提出,使吐蕃王芒松芒赞拿出主意,作出与大唐是战是和的决定。
吐蕃王朝诸多贵族的廷议中,芒松芒赞将吐蕃袭扰大唐兵败的消息道出,顿引来厅堂上诸多嘈杂的声音,多是不敢相信大唐能击败吐蕃军的这个消息,好像这吐蕃军是不可战胜的强军一般。
盖因这吐蕃年年袭扰大唐又进占吐谷浑得利,再是于大非川战败不可一世的唐军,便使这些贵族有些不知天高地厚起来,当真是蕞尔小国未开化的臣民,如何知道似大唐这等人杰地灵有诸多英雄儿女的庞然帝国之底蕴,想与大唐硬怼,无疑是以卵击石。
待得吐蕃大相噶尔·东赞域松根据现今情势,说出吐蕃将面临大唐报复,而吐蕃因征战消耗的资源等问题,不管从哪方面讲,吐蕃皆无有与大唐继续交恶的理由和实力,请求与大唐议和是唯一的出路。
吐蕃王芒松芒赞闻言,不禁低头暗忖。
想吐蕃王朝从吐谷浑依附大唐开始,便致力于将吐谷浑纳入自己领地的行动,为此、甚至不惜在大唐与西突厥的战争中,接受西突厥归附并与大唐作对,无非也是想削弱大唐军力,影响其对吐谷浑的控制,若干年过去,不知耗费多少吐蕃人的性命和钱粮,好不容易因大非川的胜利而驻军吐谷浑,得以行使对吐谷浑属地的控制,短短两年的时间,便被唐军反转战局,悔不该贪心不足蛇吞象,行派军骚扰大唐边关,促使西凉同时作乱的策略,达到迫使大唐因兵力不济,弃守鄯城、廊州城,使吐蕃据占大唐边城的目的。
想到此处,芒松芒赞心中感叹。
“是本王高估了吐蕃的军力,本王之错啊……!”
纵是有千般不甘,却是万般无奈,此时的芒松芒赞,再不敢拿吐蕃的生存作最后的赌注与大唐继续硬怼,他得保存足够使大唐忌惮吐蕃的军力,求和方能赢得使吐蕃有喘息的时间。
芒松芒赞以大相噶尔·东赞域松出使大唐,欲使这位吐蕃能臣在与大唐求和谈判时,达到大唐同意吐蕃与吐谷浑和亲,请求将吐谷浑的一块战略要地划给吐蕃的目的。
噶尔·东赞域松奉吐蕃王命出使大唐,正是大唐战争机器开足马力,准备挥军征战西凉之时,行往大唐京城途中,沿途皆看到有着甲、持械的青壮武士奔走,控马疾驰的武将,这厮惊惧大唐如此情形,更是害怕此等情形是针对吐蕃而起,使人打探,方得知大唐皇帝正准备御驾亲征西凉,心中稍安。
闻得如此消息,噶尔·东赞域松除哀叹吐蕃消息闭塞之外,对大唐在与吐蕃交战期间,敢于使军两线作战的实力,更是惊惧,害怕大唐出军,施行先灭吐蕃,再挥师西凉的战策。
这厮到达长安,稍事歇息便知会大唐鸿胪寺丞,言及欲进宫拜见大唐皇帝。
时、李治接到徐晓乐占据乌海的奏报,过后数日又接吐蕃欲向帝国求和,已然派出使节往大唐的消息,遂率百官从洛阳皇宫移驾长安。
长安皇宫太极殿上,李治掩饰不住心中的兴奋,对诸多大臣笑着说道。
“徐晓乐;帝国有勇有谋之将也!以区区三万金吾卫将士,行诡异的兵法之策,使军善用强而避之,对敌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策略,歼灭吐蕃军十余万,夺回大非城、乌海城,俘获敌军数万并粮草牲畜无数,请求派军补充数州城防之事。着令兵部调集兵员往鄯城、廊州、河州接防,奏请朝廷派员接管大非城至乌海一线军政的提议,诸位卿家以为谁能担当此任。”
诸多大臣闻言,兴奋上表推荐各自看好的武将,李治皆觉得不妥,却听程咬金说道。
“皇上;臣以为不如使洮河道行军总管李敬玄兼任此职,并以左武卫将军、检校左羽林军将军黑齿常之相助,此二人领兵有方,骁勇善战,如此,当无虑也!”
程咬金所说,李治闻言,觉得甚合心意,遂传旨使李敬玄兼任河源都督,黑齿常之为河源副使,节制乌海城沿吐谷浑一线,大唐边关重镇及数州城军政。
有翰林学士闻皇上口谕,旋即拟旨,使兵部派员传达皇上旨意。
便在朝廷商议使何人出任西线军政大臣,刚刚定下人选,有鸿胪寺丞进殿,应吐蕃大相的请求,禀报吐蕃使节求见皇上之事。
李治闻言,稍加沉吟,随后说道。
“明日辰时过后,朕于甘露殿接见吐蕃使节。”
此话说过,李治谕令朝廷诸位宰相,参与明日与吐蕃使节求和的仪式和谈判。
诸事安排妥当,李治于殿上继续言道。
“薛仁贵;如今吐蕃战事将告一段落,尔为征战西凉的元帅,诸事可准备妥当,朕欲传旨使钦天监观看星象,定下出征之吉日。”
闻皇上所言,薛仁贵奏道。
“启禀皇上,臣所领诸事已经准备妥当,再有稍许时日,大军便可结集到位,只待皇上诏令,便可开拔。”
李治闻言,心中满意,他却不知薛仁贵知晓徐晓乐征战吐蕃,立下赫赫战功后,此时心中除了佩服便是有些不平,想自己征战吐蕃兵败大非川,被吐蕃打得屁滚尿流,他想不通徐家的一个小子,怎能以区区兵力并克服高原作战的弊病,能获得重创吐蕃军的辉煌战果。
他将此归结于运气,并没有从自己的不足之处去寻找失败的原因。
薛仁贵自视过高,以为自己文武全才,常有容不得别人比他更强的嫉妒心理,这也是他数次与齐王徐天作对,不被徐天看好,甚至对他不屑的原因。
隔日辰时过后,吐蕃大相率吐蕃数位贵族,在大唐鸿胪寺丞的陪同下,于太极宫甘露殿朝见李治,拜礼过后,噶尔·东赞域松恭敬说道。
“吐蕃臣子噶尔·东赞域松奉吾王之命出使天朝,乞求天朝皇帝允准吐蕃求和之意,诏令释放吐蕃战俘,并使吐谷浑王族择女与吐蕃王族和亲,割让一部土地与我吐蕃,如此,吐蕃愿意臣服大唐天朝,恭奉皇上为天可汗,还望皇上允准吐蕃所求。”
有大唐朝廷诸位宰相闻吐蕃大相之言,皆是心中火起,想你吐蕃今日战败,却仍是摆出胜利者的姿态,上门求和还要提出诸多条件,真是不知所谓。
有宰相郝处俊怒声说道。
“这便是吐蕃求和的态度吗?想你吐蕃屡次侵犯大唐边关,烧杀抢掠、恶事做尽,所倚仗不过是地形之利,如今我大唐帝国早有应对高原作战的能力,凭你蕞尔小国也敢与泱泱大国作对,既然求和,便得有求和的态度,还望大相注意自己的言论。”
此话说过,吐蕃大相噶尔·东赞域松等一行贵族闻言皆是面色不善。
李治于龙榻之上,也是听得吐蕃求和之言心头火起,想吐蕃蛮子甚是无礼,遂厉声而道。xündüxs.ċöm
“吐蕃乞求朕原谅所犯罪行,当有谦逊的态度,请求归还俘虏可以,其余免谈,吐谷浑乃帝国疆域,岂能任人宰割,朕能赐封吐蕃之王,自然也能下旨贬黜,吐蕃休得欲壑难填,甚是无礼,如是尔等再不知进退,此次求和,不谈也罢!”
李治厉声之言,使吐蕃使节等闻之,皆是面面相觑,不敢稍有不满。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大唐轶事更新,第575章 吐蕃兵败求和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