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得一干心腹臣子到来,武则天对众臣说道。
“皇上欲使本宫摄政,奈何朝中有诸多大臣所据理反对,尔等可有计,使不服本宫摄政的臣子住口。”
众臣闻皇后所言,还是许敬宗这位浸淫官场多年的老东西出来说道。
“天后;臣以为这事好办,如欲对付郝处俊这等朝廷中尊崇儒家思想的臣子,还得从文化上着手,找出论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这些臣子不是事事讲求祖宗留下的规矩吗,那咱们就使人编撰——烈女传——臣轨——百僚新戒——乐书——等书籍、文章,且看朝中大臣如何应对。”
许敬宗这招无非是欲从舆论上造势,使武则天摄政从礼法上能站住脚,其意不过是想以文化的侵蚀,在朝廷大臣中造成一种对武则天上位有利的氛围。
武则天闻言,认为此计可行,将编撰书籍、文章的事交与许敬宗办理。
对外的事安排妥当,武则天再生一计,遂于后宫与李治聊及政事,言及帝国军政不能任由宰相处置,蒙蔽圣听,使皇上并不了解事件的过程而只知处置的结果,此乃施行帝国军政的弊病,建议使百官疏奏由皇上决断、批阅,再使宰相商议处之,以此达到分散宰相权力的目的。卂渎妏敩
李治闻皇后所言,觉得有理,奈何自己身体没有担承每日批阅大量奏报的精力,想出使太子监国,皇后参决百官疏奏的方法。
这便是武则天的聪明之处,她明知李治如今的身体情况,此时提出这等建议,无疑会使自己获得想要的权势。
武则天得皇上允准参决百官疏奏,此等大权使她虽未能走上金銮摄政,实际上对帝国的军政大事,已然有了处置的权力。
李治对于使皇后摄政的提议被诸多大臣反对,暂时将此提议搁置后,使皇后参决百官疏奏的决定,无疑是换汤不换药,只是使武则天没有真正独自坐在金銮受朝臣参拜罢了。
这日朝会,李治又于殿堂上对大臣言道。
“朕因身体之故,着新任太子李贤于长安行使监国重任,诸臣当尽心助之。”
正是皇上李治使太子监国,却又暗允皇后参政,使太子李贤与母后,终为争夺权力,展开激烈的斗争。
时,太子李贤召集帝国杰出的文人儒士注释晦涩难懂的“后汉书”,以自己的才华,亲自点评“后汉书”中的诸多细节,得文人儒士阅后,皆是称赞,称其为“章怀注”,一时,朝野尊称李贤“章怀太子”,使朝廷中大臣对李贤监国、执政的能力皆是认可,常是赞颂帝国后继有人,抢了不少皇后武则天的风头。
武则天得李治允准决断百官疏奏,正是政治得意之时,如何容得太子得群臣拥戴,威胁到自己好不容易获得的权势,自此,母子二人开始相互猜忌,颇多嫌隙,皇后于洛阳宫中多次以书信方式责备太子,申斥他监国、处政独断专行,阻断百官往洛阳的奏折。
李贤与武则天的矛盾渐渐升级后不久,宫中便流传他不是武皇后亲生,而是武皇后姐姐韩国夫人与李治所生的谣言。
便是宫中的谣言四起之时,太子李贤却于施政中以宽厚精明,处理军政事务公正著称,得李治夸赞,为了培养太子对于中央政务和朝臣的掌控能力,李治又对东宫属官和朝廷重臣做了些调整,使戴至德、张文瓘、郝处俊、李敬玄四位宰相皆得升迁,兼任东宫属官。
而戴至德、张文瓘、郝处俊、李敬玄四位宰相曾是已故太子李弘的属僚,在李弘生前便与皇后武则天的关系紧张,重新任李贤的东宫属僚后,自然延续了与皇后的紧张关系,使大唐七人宰相中,以优势压倒忠于武则天的权臣。
这日、聚大唐权力的七位宰相陪同李治观看洛阳皇宫中新落成的“镜殿”,看过之后,右仆射戴至德跪奏,夸张说道。
“皇上;臣以为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刚才臣却看见这镜殿四壁有数位天子显现,此乃不祥之兆啊!”
这厮所奏,明显是借题发挥,针对武则天揽权而发,得到张文瓘、郝处俊、李敬玄等臣子的附议,而一旁闻言的许敬宗、魏元忠、姚崇却是满面怒容,许敬宗也是奏道。
“戴大人此语有欺君之罪,想这镜中之人,虽从不同角度显现,其本为一人所致,何来数位之说,如此浅显的道理,身为右仆射大人不知,只能说明大人心中存有挑事的嫌疑,要么就是大人对世人皆知的常识,不如小儿也!”
李治闻言,如何不知两边臣子因何颠对的原由,却是当做没有听见一般,不作丝毫表态。
这也是皇帝的平衡之术,不会任由一方的势力坐大。
见得皇上不语,诸位大臣都是人中精英,如何不知皇上心中的想法,两方皆是拂袖作罢。
此事过后不久,武则天使许敬宗负责编撰的书籍、文章已然于朝野盛传,大唐掀起股颂扬烈女、有担当女性的文化之风,而宫殿中传言李贤身世的谣言,却是越来越说得有板有眼,使李贤自己也感觉疑惧,生怕自己太子的地位不保。
太子李贤为此事甚是烦乱,他知道自己刚坐上太子之位不久,虽以标注“后汉书”等一系列处政的事迹得父皇青睐,感觉自己的声望和人脉还是不能和兄长,前太子李弘相比,遂起广聚贤才为自己私人班底的想法,吩咐太子府左庶子张大安、太子洗马刘讷言、潞州司户参军格希玄、学士许叔牙等为东宫骨干,四处招纳人才为己所用。
李贤招纳人才的事很快被武则天知道,皇后讥笑自己的儿子终是年少沉不住气,暗忖儿子敢与老娘作对,当真不知死活,见儿子这般行事,武则天以为李贤不足成事,放松心绪,欲使母子争斗稍微平息时,却不料获悉李贤标注的“后汉书”中有皇权旁落外戚之手的描述,使武则天大怒说道。
“你与老娘不仁,休怪老娘对你不义!”
李贤闻听安排在宫里的细作禀报,知道母后这等恨意的言论,对这位凝心病重,最是忌讳别人谈什么外戚之事的母后甚是害怕,他深知母后的手段,想到母后对付前太子李弘的事便不寒而栗。
就在太子李贤忐忑不安,行事小心翼翼之时,有武则天的宠臣、或是她的红颜知己明崇俨被盗贼所杀身亡,于朝廷引起轩然大波。
明崇俨乃洛州偃师人,大唐“乾封”初年入仕,得授黄安县丞,此人幼时学得有召集神鬼的道法,被李治闻知其法术高明,甚是欣赏,使其升迁为翼王府文学。
大唐“仪凤”二年(677年),明崇俨升任朝廷正谏大夫,李治特命他入阁供奉。
这厮每次上朝,皆以神道评论时政得失,使李治非常赞同,且、这厮更是以偏门之术替皇上治疗风疾,甚有成效,使帝、后对他皆是欣喜,久而久之,明崇俨便入了武则天的法眼,常传召这厮于后宫谈论时政,鬼神之道,至于二人有无暖味之事,便是天知、地知,武则天贴身宫女知,他们二人自知。
明崇俨被杀后,帝、后皆是震怒,责令有司衙门搜捕盗贼,却是毫无盗贼踪影,急煞一批负责侦破此事的官员、捕头。
便在李治追赠明崇俨为侍中,封其子明珪为秘书郞不久,朝野中再传谣言,说明崇俨被杀身亡与太子李贤脱不了干系,使太子李贤,顿处于风口浪尖之上。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大唐轶事更新,第568章 太子与皇后的矛盾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