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徐家军中回往长安城之后,虽与徐天再无多少交集,然、秦怀玉却始终将徐天引为自己的朋友,如今情势,秦怀玉不禁心中烦乱。
“一边是朋友,一边是亲人,如是论理,自家实不该管此等破事,奈何父亲如何能放下已故表叔唯一的儿子于不顾,当真使人左右为难!”
秦怀玉一旁皱眉思忖中,秦琼再是与徐天言道。
“徐王爷可知这三位公子之中有秦某表弟罗成次子,此子父亲罗成与兄长罗通皆与大唐立下过赫赫军功且皆为国捐躯,王爷可否念其父兄大功网开一面,将此劣子使秦某带回交与罗夫人严加管教呢。”
听秦琼说及罗家公子来历,面对此等有功之臣的儿子,纵有千错万错,徐天看在其已故的先人面上似乎也不能将事情做绝,很多时候人生就是这般无奈,明明站在正义的立场行事,却不得不顾虑人们心里善意的是非观念,这便是法不容情与法不外乎人情的矛盾之处啊!卂渎妏敩
徐天闻言沉吟稍许,心里已有计较,对诸多围观的百姓大声而道。
“罗家小公子得父兄于大唐之功庇佑,本王今日便法外容情,只取消此子的考试资格,饶其鞭责,使秦将军带回严加管教。”
秦琼闻言再不说什么,能得此结果,想徐天也是给了秦罗两家天大的面子,若再提考试便有些得寸进尺,那时引得徐天反感,今日之事怕不会善了。
秦怀玉终是放松心情,父子二人拱手施礼与徐天告辞,带着罗家公子,当诸多百姓指指点点中仓惶而去。
待父子带人走后,徐天竟是当众立于场中再道。
“本王执法不严,当受三鞭以正立下之规,着周仓亲自行刑。”
此语说出直是吓得周仓与诸多亲卫赶紧跪地,围观的百姓也是纷纷高呼。
“王爷行法严厉使我等小民敬佩,万不能以金贵之躯替人受过,还请收回成命!”
仍然绑在柱子上的两位公子此时皆吓得半死,想徐天贵为王爷竟然可以为立下的规定不惜以身作则接受鞭打,而韦家、长孙家可没有似罗家那等军功,这该如何是好,悔不该为了家族与徐天的仇恨而触怒了这位煞神啊!
徐天微笑挥手示意百姓等起身,对周仓再是喝道。
“执行!”
周仓无奈,硬着头皮使长鞭抽主人三下,丢下长鞭含泪跪地请王爷责罚。
徐天扶起周仓,对行刑的亲卫指着绑在柱子上的二位公子说道。
“此二人各打十鞭便放了吧!”
被亲卫驱离于远处仍是不肯离去的两位公子家人,眼见徐王爷如此行法,其实心中已然十分敬佩,他等虽是下人,祖辈皆是世家奴仆,然、也有些热血汉子,对世家子弟的得行自然深知而不屑,只是现实迫人,不得不做些违心之事。
闻见得二位公子被鞭打,凄厉的惨叫掺杂鞭子抽起时于风中尖啸的声音,两家的护卫、下人皆是胆颤心惊,围观的百姓却是欢呼。
“王爷大德,使我等百姓敢于挺起腰杆做人,当受我等大礼参拜。”
此话说毕,诸多百姓再是跪伏地上参拜。
徐家于长安城封地的村子中今日也有送子参加考试的百姓,见此却是脸上有光,为有此等为民,不惧权贵的主人而自豪。
发生于科考考场徐王爷处置骚乱的情景,犹如风般吹拂整个长安城,使官吏、百姓多是敬服不已。
自此,科考再无有欺压贫寒儒生之事,考场内外虽严肃、紧张却是呈现安宁之态。
李世民得侦骑司禀报徐天所为,大是欣喜,召太子李治进殿讲道。
“徐天司法,法外容情却又法不留情,使自身受过而教化臣民,所起的作用比之严刑更具教化的效果,皇儿当学习此等气度,此等笼络百姓人心的手段,为君者,当止于仁爱,严于律法,以自身作则,天下清平也!”
李治受教,自是唯唯诺诺,伏身于父皇前轻言而道。
“儿臣受教,当谨记父皇教诲!”
李世民大悦,传旨中书令。
“朝廷开科举盛事,凡不守律法、不守考场规定者,纵是皇亲国戚也与庶民同罪,除革除功名、爵位外并视其情节斩杀或流放边塞充军。”
此圣旨于长安城晓谕官民,使朝廷得万民拥戴!
世家大族、朝廷勋贵、皇宫内院各嫔妃获悉皇上旨意,知道此次科考再不同往昔那般稀松平常,可以私下做些不为人知,权钱交易的勾当,各家皆是闭门谢客,不敢稍有举动,使此次科考成为大唐建国以来最是清廉,公平、公正的盛事。
秦琼及罗家闻听徐天所做的事后大感羞惭,罗成遗孀单冰冰本是豪侠之人,痛恨爱子惹下此等令人不耻之事,无颜继续留在京城,数日后便带爱子离开长安回罗家封地。
刚回到燕北,正遇罗家最厉害的杀手“燕云十八骑”欲进京寻徐天讨回面子。
好在单冰冰即时拦住并严令罗家燕云十八骑不得与徐天为敌,否则、这区区十八骑此时前往长安城便是送死的冤魂,然、天意要灭疯狂之人,便是一时躲过,还是逃不过自取灭亡的恶果……
长安城科考最后一日,徐天所出策论题目终是大白于天下,乃是引自宋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题意,要求考生根据此论对治政的见解。
周仓及十数名亲卫将策论题目呈上考场,当殿打开封条分发,诸多考生接题便傻眼,那等只知儒家学说,便是知道此语典故来自齐宣王与孟子的奏对,如没有真正实践过民间疾苦,自幼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儒生,那怕学问之高做得锦绣文章,于此终是抓不住其中的要义。
便是太子李治于宫中看见此题也是抓狂,请教父皇方知徐天出此题的目的,正是要选拔于朝廷做官的士子们能心怀天下,将国家、民族摆在首位,为帝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下百姓的幸福出汗、甚至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
如此高大的政治理想使李世民、李治父子二人终是看清徐天心中远大的政治格局,如是能使朝廷所有官员皆如此,大唐盛世当指日可待。
李世民期待此次的考生能答出让人期许的文章,竟是要李治于考试终止挑选出优秀的文章报自己审阅,其对此题看重的态度让获悉此事的朝廷重臣无不动容。
房玄龄、魏征、李靖等大唐素有名望的军政大臣,皆是被此题而震撼,盛赞徐天选拔人才注重的是人的思想品格和心怀天下的抱负,而对于那些只知读死书,不识人间烟火之气的儒生当真是场灾难,诸多世家、勋贵子弟想要胜出,怕是有些难了啊!
果不其然,结束大唐科举考试后数日时间,朝廷放榜高中者,贫民百姓子弟占了大半,状元郞竟是来自大唐“岳州”名不见经传的杨姓小户人家子弟。
大唐五姓七望、朝廷勋贵虽也有子弟入仕,却与往昔科举考试中获得进士的份额比起不知差了凡几,眼看得贫寒子弟欢呼,却是将心中的怨气大多记在了徐天的身上。
这日、朝廷设“琼林宴”贺喜获得甲榜以上的士子,李世民亲临宴席,端坐置于台阶上的帝位,身侧是太子李治,其下左右乃徐天及宗室等王爷。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大唐轶事更新,第409章 大唐科举考试(三)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