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学生来自各行各业,都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知识扎实的各方面精英,目的是争取速成,缓解目前人才匮乏的窘态,得到明成祖朱棣与内阁的大力支持,在农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不是那么的迫切,所以才会不断出现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下,学实用技术没有多大的发挥空间,费时费力穷尽一生还不一定能出成果,导致文化人一个个风花雪月吟诗作对聊以**。
而工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无下限,而且是迫切需要,不管是技术人才还是管理人才,基本上一到岗位就能发挥作用,成效立竿见影,这个时候,各地政府,各部门突然发现很多事因为没有专业的人才从而无法开展,不得己之下只好打报告向明成祖朱棣,向内阁要人。
要人的报告雪片一样飞向京城,如果是一片几片的无所谓,但现实是内阁几乎被要人报告覆盖,这下就有点慌了,坐不住了,问题是连我内阁也缺乏人才啊,我们也需要啊,没办法之下想到了科学院,想到了大学,这就是当初开办速成班的初衷,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和各部门自己培养人才,这也是各类型大学在各地不断出现的真正原因。
速成班的目的是好的,办法也是好的,但马和不这样看,在马和眼里这些都是种子,把他们煮了果腹就是极大的浪费,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是资本家的行为,不应成为政府的操作。
因此在速成班开学的时候,马和与教育部侍郎,京城大学校长达成协议,师资由科学院提供,但学生的分配应以教师为主,这样才能发挥这批学生的最大效能,只要有那么几年,明帝国人才匮乏的现象就能得到缓解,六百名毕业生放到社会,恐怕连水声都听不到,这就是看到众人色眯眯的眼神时,教育部侍郎躲到马和后面的原因:别找我,要找就找马和,说不定马和好这味!
这个时候马和不得不站出来:“各位领导,现在国家到处都缺少人才,包括科学院都是,但我们不能这样使用他们,这样使用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六百名学生一个部门一个地方分一个还远远不够,而一个学生到一个地方能发挥的作用相当有限,人才只有组成合力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这就是团队作战的理念,我们应该抛弃单打独斗的历史经验,转换思想观念,再也不能抱残守缺,而目前我们国家的人才梯队还没有形成,暂时无法组建太多的团队,科学院也在慢慢尝试。”
马和:“我这里有一份科学院关于我们国家目前人才结构,人才数量,未来人才需求的研究报告,里面的数据触目惊心,会后各位领导可以借阅,当务之急不是这批学生怎么用的问题,而是要把他们作为种子,让他们走向教学岗位,从而培养出更多各方面的人才,这样才能最终解决我们国家人才匮乏的形象,当然,让他们做老师的前提是他们自愿,不是每一个人才都适合当老师,也不是每一个人才都适合做研究工作。”
听了马和的话,众人陷入深思,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是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宁愿卖儿卖女也不肯吃掉种子的原因,种子---就是未来的希望,吃了种子就是放弃未来,一个人生最痛苦的选择!
这批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班,有学金融的,有学管理的,有学技术的,技术又分成各行各业,他们就是这时代的翘楚,一个个头上带着光环。
他们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外,重点是学习专业知识,他们唯一不学的是之乎者也和琴棋书画吟诗作对,这些知识在现实社会里没有多大的用处,除非你是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对这些知识他们已经学得足够多,从小到大学的就是这些,他们完全有资格当老师们的老师,那些来自科学院的老师反而对这些不熟,也没有任何的兴趣:开什么玩笑,这些能当饭吃吗!
这种观点有失客观,马和在不同的场合提醒过无数次:人文科学也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甚至是更加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人文科学,你们到现在还不识字,那里来的科学研究!
理是这个理,他们都懂,就是不往心里记,马和对此也无可奈何。
经过深思,众人觉得还是马和的建议更具战略眼光,最后一致同意将这批即将毕业的学生作为种子,让他们培养更多的人才,虽然心里有那么的依依不舍,但基本的政治觉悟还是有的,要不也不可能坐在现在的位置。
这批学生最后绝大多数选择了教师职业,在教师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明帝国的人才培养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马和在毕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被教育界奉为经典名言。
当官只能一时,做老师可以一世,受益无穷,到了晚年,每逢过年过节,学生们的问候足以慰藉毕生的付出,教师和医生是这个世界最为神圣的职业,一个开启民智,传输知识,使人在灵魂上得到升华,一个是救死扶伤,延续病人的生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功德无量,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不管是什么时候,教师与医生都是整个社会最受尊敬的职业,无出其右。
廷议结束后,整个国家进入一个快速的变化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涌入,催生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城市,到处生机勃勃,各种新产品层出不穷,看得人眼花缭乱,除了马和,其他政府官员一个个感到不可思议,以前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形成的大小城市,无不是经过了漫长的时间,而现在,仅仅是放宽流动政策和产业引导,城市自自然然就形成,那里用得着强迫。
这就是资本的力量,一步一步展现出来的力量令人触目惊心,到这个时候,政府官员才理解马和在廷议时对资本的定性,亡羊补牢,相关的金融政策在紧急制定中。
现在的明帝国已经实现了即时通讯(大概是一个小时可以将信息传到明帝国大陆的任何地方,这时代的人们认为是即时通讯),原理相当简单,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热气球,摩尔斯密码,灯光传递,接收的同时立即发送,简单到没有多少技术含量,马和只能摇头无语:人民群众的创造力真的是无限!
看到历史在这个节点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工业化比之原来的历史,足足比西方早了三百多年,马和心里感到一丝丝的不安,自己与王景弘的穿越扰动了历史,那么老欧洲还是按照原有的历史轨迹前进吗?会不会同样发生变化?这点不可不察呀!
心里想:等王景弘回来,一定要好好研究探讨,不能将一切等同原有的历史,像泰王国的攀牙府,其开府就比原有历史记载提早了整整两百多年,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魂归明初更新,第一百一十五回 历史的分歧(二)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