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这……”池薛荔都结巴了,她自己也是相关专业出来的,她的毕业论文,无论思想高度、研究深度和视野开阔度,和这个课题相比,那可差得……
为什么“李商隐是意识流文学创始人”这个命题,直到现在也无人提及?
因为就连导师们,都没有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过!
见池薛荔明白了,周至才笑道:“所以这篇文章,得等到六年后写出来,才能实现它的最大价值。”
说完对两人严肃地说道:“今天提前告诉了你们,必须给我保密啊!”
杨和早就听得满眼圈圈了,心想你说这些,估计我出了这园子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池薛荔却想到一个问题,担心地问道:“肘子……那……那要是……有人提前……也想到这个了呢?”
“那我当然会替那个人高兴。”周至说得无比的轻松:“然后再换一个课题呗!”
“……!”
一场游历,让池薛荔感觉非常的惬意,导游的存在果然重要,哪怕是一处荒园,两处遗冢,也能将之变成一次文化之旅。
为了答谢周至的付出,池薛荔带着周至跟杨和,到锦江宾馆请了一顿西餐。
回到招待所,杨和对上午那套题还在纠结,回忆出一道来攻关。
而周至则打开本子,开始构思池薛荔要求的命题作文,《望丛祠游记》。
其实这也是一篇随笔,不过是旅游和历史相结合的随笔。
历史随笔,文化随笔,最大的忌讳就是无病呻吟。
在这样是随笔里边,景物描写和历史科普需要巧妙地用作者的思绪和联想将之连接起来,除了文笔,不时抛出些“冷知识”,也是吸引读者的一些小技巧。
还有就是各种引用需要标明出处,有些抱持着怀疑态度的好学读者,他们是真的要“按图索骥”的。
其实这样的读者,是周至最喜欢的读者,前一世那本历史小说里,大家在评论区热烈讨论一个典故的真伪,这样的事情,周至非常欢迎。
有些读者的水平相当高,高到能考证出大苏一首诗歌的创作年代,周至有时还亲自下场,虚心请教。
其实这样的文章是周至最擅长的,写着写着,周至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要是在高考作文里写历史论文,只要能贴合题目,是不是能拿到高分呢?
三千字的内容,基本就是今天当导游讲的那些,都不用思考更多的素材,所以非常轻松。
等到写完,杨和那边,还在跟那道难题苦斗呢。
……
……
第二天是周一,周至来到电视台,池薛荔将他带到了台长那里。
台长对周至说道:“周至同学,给你的‘报酬’,我们可算是完成了。”
“谢谢伯伯,都说记者是‘无冕之王’。新闻工作者的能力真的很厉害,我们来找池姐姐和伯伯,真的找对人了。”
说完拉着杨和对台长鞠了个恭。
台长也打开自己的柜子:“昨天薛荔应该告诉你们了,四中高考状元李兵同学的全套学习资料,笔记心得,李兵父母同意送给你们。”
“是的,也请台长替我们转达感谢,我们一定以李兵哥哥为榜样,好好学习!”
“我这里也搞到了一些,其中有一套七中的数学密卷,不过这东西有点敏感,学校保护得有些严格。”
“这套卷纸我就单独交给你,如果你要拿去给同学们用,记住,原题最好不要出现,改改数字,改改条件,明白吗?”
“明白,这是对伯伯在七中的从事秘密工作的同志的保护,将来还可以不断地得到情报。”
“哈哈哈哈你这鬼头鬼脑的小家伙……差不多的意思吧,你明白就好。”台长笑着又拎出一个铁箱子:“当然了,你的点子,受益的是我们电视台,仅仅收集些资料交给你,那就叫出工不出力。”
“为了表达我们对夹川中学同学们的关心,我们利用自身优势,委托峨影厂那边,将李兵同学的笔记,制作成了幻灯片。”卂渎妏敩
“担心你们学校设备不够先进,可能没办法播放大尺寸胶片,我们台党委决定,赠送你们学校一台大尺寸幻灯胶片播放机!”
“啊?!”周至这些真是惊喜莫名:“谢谢台长伯伯!你真是太好了!”
“这些东西加起来都挺沉的。”台长说道:“所以我们备了一辆车,把你们,幻灯机,还有安装调试人员,一起送到夹川。”
“谢谢!谢谢伯伯!”
“好了,那周至同学,杨和同学,再见!希望再次见到你们的时候,你们已经学业有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谢谢伯伯!我们会的,伯伯再见!”
台长在和周至他们交谈的时候,池薛荔就在一边看周至给她的游记。听到再见才抬起头来:“那台长我就带孩子们去楼下了,肘子你过来,这首诗是谁写的,怎么别的典故来历都能读到,唯独这首诗没有?”
台长问道:“薛荔你手里的是什么啊?”
池薛荔说道:“昨天本来是带肘子出去玩,结果成了他带我,导着我游了一回望丛祠。台长那地方真是不错,下次台里团建活动,我建议就在那里进行。”
“先说你手上的东西,是篇文章?”
“嗯,回来的路上,我就建议肘子将我们游览时候他讲的那些内容,写一篇文章出来,没想到这孩子一晚上就完成了。”
“是吗?给我看看。”
三千字的东西也不需要看多久,文章最后,以作者在回程路上,脑海中不由自主冒出的一首诗作结。
才看到首句,台长就不禁拍案:“好大气!”
岷山雪解乱云驰,玉垒鹃声立蜀时。
许尺荆丛青望墓,近分萍水绿灵池。
开江辟陆劳心死,导野催耕泣血知。
残碣于今阡陌下,边人犹省旧王祠。
看完之后,台长笑道:“我同意薛荔的意见,别的典故引用都说了出处,这个结尾如此重要,怎么能不标明诗人呢?”
“池姐姐,台长伯伯,没法标明,因为这首诗,本来就是我写的啊。”
“……!”
“……!”
台长真的惊呆了,这首诗完全是盛唐诗风,将之丢进《全唐诗》里头,那是一点都不突兀。
自己跟薛荔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古人的作品,而面前这位十六岁的少年,竟然说是他自创的!
如今最多的“古诗”是“革命体”,说白了,就是领导们“改革开放齐声好,神州大地齐欢笑”那种,还在各种刊物上大模大样地登载。
池薛荔觉得自己已经对面前这娃无限高看了,也完全没有料到,周至还能做古诗,还能做到这样的水平!
“周至,你不骗姐,这诗真是你写的?”
“姐,写得不好,你多指教。”周至老谦虚。
“……”
经过昨天的导游,池薛荔倒是开始相信周至的说法,毕竟诗本身就是这篇游记的完美凝练。
不过台长还是不相信:“来来来,肘子来给我解释一下你的创作思路。”
接下来周至就给台长讲这首诗,“岷山雪解”,“玉垒鹃声”,其实就是写作的套路,标明二帝立蜀的时间,地点,还暗藏杜宇这个人物。
还暗示了杜宇立国之后,即将到来的大洪水。
至于“望墓”,“灵池”,则是祠内的景物,望帝陵和丛帝的鳖灵池,不过描写墓上有了荆棘,池水进水量太少,这是在委婉地批评当地没有做好重要文物的保护工作。
下面一联就是写二帝开辟蜀川平原,推行农耕文明,生前死后的劳绩,不过“杜鹃啼血”的典故,被周至与“布谷催耕”联系了起来,赋予了其另一层更积极的含义。
最终一联就更好理解,如今虽然原来的碑碣已经残断再无踪影,但二帝的功绩,就在周围漫延到天边的稻田中间,再无需它物来装点。
遗惠千年,哪怕他们的陵墓祀园已经没有了昔日的尊隆,但依旧还有记得他们功绩的受益者,从远方前来省望凭吊。
周至的家乡夹川,是巴蜀的边界,因此周至称二帝“旧王”,而自称“边人”,倒是恰如其分。
一个“省”字,更是蜀人才用得,多了几分晚辈对亲长的孺慕之意。
解释到这里,台长已经明白,这首诗,只可能是周至自己写的。
不由得笑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怎么着,这文章又准备投哪儿?”
池薛荔将稿子接过,翻了周至一个白眼:“大作家傲气得很,这篇文章还是我求着他才写的,剩下的,都不敢劳烦他了。”
周至赧笑道:“昨天还给池姐姐拍了不少照片,选几张出来和这文章一起登的话,我觉得效果会更好。”
池薛荔愣了:“什么时候?”
“就在池姐姐听讲解,看文物的时候,不然相机怎么跑到我脖子上来的?”
“你!”
“好了薛荔别闹了。”台长乐呵呵地说道:“赶紧送周至和杨和去坐车,这还老远的路呢。”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重生之乘风而起更新,第六十一章 游记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