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柯吃了一大口龙虾肉,在旁边冷冷地说道。
然而朱北国并没有接任柯的话茬,他只是继续说自己的:
“我估计,如果穿越时间比较早的话,可能是顺治朝,最迟也应该是康熙朝中前期,那时的玻璃器皿和玻璃镜子在那个东方大陆是很值钱的东西。”
“听说普通的玻璃杯子就很值钱!”
“关键是透明度。”
“其实是钾铅玻璃值钱,因为透明度高,喂!化工组你们敢说搞不出透明玻璃,我特么就换一组批次不跟你们一起穿越了!”
“哎哎!别着急啊,我们搞得出搞不出你着急有用吗?”
“做好你自己吧!你怎么知道我们搞不出来?”
除了一脸淡定的赵老师,化工组的两位年轻人立刻反驳道,不过更多的人不理会这些口角,而是继续问问题:
“朱哥,玻璃杯子具体值多少钱啊?”
“那要看大小吧?”
“还要看透明度的……”
“请各位请安静一下,你们这一说倒是提醒了我,突然想起来一个重要事情。”
朱北国提高声音继续说:
“关于玻璃杯子和镜子具体的市场价格,我现在暂时还说不清楚,但我有一些间接的参考资料。www.xündüxs.ċöm
刚才说的那个乾隆年间王府里玻璃杯子的价值,据说价值百金,注意这里说的金其实是白银……
不过,我认为有些夸大了,或者说,王府的采购们吃了回扣……
你们别笑,吃回扣的可能性很大的!反正那些王爷们对远在万里南疆的市场行情基本上是两眼一抹黑,这群人对外部的世界完全不了解,当然人家也不屑于了解。
也正是因为如此,估计那帮贵人们都当了冤大头。
当然了,请各位放心,不管怎样,从总体上讲,玻璃器皿在那个时代值钱是肯定非常值钱的。
我曾经在电脑资料室里查阅到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特别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贸易账目,那里面有大量的市场价格资料。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好像在十八世纪中后期,三到五英寸口径的上品玻璃杯子,也就是比较透明的玻璃器皿,从巴达维亚卖到广州十三行的买办手里,批发单价大约是白银十五两左右,按照那个时代的交通运输条件,把这些货品车船交替、万里迢迢的运输北上,没在半道上碎掉,再碾转卖进京师的王府里,算下来这价格……差不多真的要翻个几番呢!
当然话又说回来了,那玩意再怎么翻番,十来两银子的货物好像也不应该到一百两银子吧?所以我估计是王府的管家奴才们吃了回扣。
好了不说这个了,反正我们将要穿越过去的时间是十七世纪,那时欧洲的玻璃工业还基本垄断在威尼斯人和法国人手里,不像乾隆时期,欧洲都已经到了工业革命前夜了。
因此十七世纪的玻璃器皿价格比十八世纪要高一些是无疑的。
由此的结论是:透明的玻璃器皿确实很值钱,镜子也确实很值钱,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些玻璃产品的开发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
朱北国说完了玻璃,见大伙都在频频点头认真听讲,知道大家基本上都听明白了,于是开始转移话题:
“那么,现在说说第二个工业项目:白糖的历史情况。
白糖与玻璃不同,是大众日常消耗品,但是在十七世纪,白糖也是昂贵的日常消耗品。
根据大明朝那时不完整的海关历史记录,红毛洋夷----这里主要指的是葡萄牙和荷兰商人,曾经长期在澳门、广州、潮汕和福建沿海、澎湖和台湾等地收购当地出产的红砖糖。
收购价大约是四到五两白银一担,不过,收购价格时不时会有剧烈的上涨,主要原因是当地甘蔗的生产受到天气、病虫害甚至战争的影响,产量十分的不稳定。
根据历史资料,在一些稀缺年份,一担红砖糖甚至可以卖出十两白银!注意,我说的是红砖糖,而少量的白糖只是生产红砖糖时析出的副产品,因此应该更加昂贵。
当时无论红糖还是白糖,都是论担交易的,那么这个一担具体多重呢?
好吧,历史考据方面的说法很多,几句话不是很能说清楚,反正咱们穿越后就知道了。
不过根据目前的一些历史权威人士考证,那个时候的一担,换算成我们现在的重量单位应该有七十到七十五公斤左右,嗯……大概就是吧,这一点基本确定。
另外,根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贸易记录显示,这些海商将红砖糖卖到东南亚一带,大宗批发价平均是十五两白银一担,而白砂糖就更贵了,据记载,根据品质不同,白砂糖的批发价格应该是红砖糖的五倍到六倍不止!
各位,这个价钱就很可观了对吧?
当然了,如果突然有大量的白糖投入市场,这个价格肯定保不住,毕竟物以稀为贵嘛。
但是,哪怕再降价,白糖也便宜不到哪里去,因为在那个时代,白糖并没有形成规模化、专门化的生产,而且白糖的需求却很大,各位可以查阅一下白糖行销全球的历史就知道,你们会发现人类对这种消耗品的需求简直就是个无底洞!
所以,哪怕因为我们的出现,让这个产品的产量有所增加,但毕竟市场容量太大,我们再怎么生产,一时半会儿也是很有限的。
所以白糖这个产品,从长期看,其市场附加值仍然可以持续保持相当高的位置,具体多长时间不好说,但肯定是以十年为时间计量单位的,这不是我空口无凭顺便说,是历史资料显示的情况。
所以,各位放心,哪怕我们以后能大量生产白砂糖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也不会完全满足十七世纪全球人民的需求,无疑,在这个历史时期里,我们通过白糖贸易是可以获得巨大利益。
还有一点,如果我们能将这些产品卖到需求量和消费能力更大的欧洲,其价格足以撑起一个庞大的行业,大家别忘了那个著名的大西洋三角贸易,其中的一角,就是新大陆的甘蔗和烟草种植园。
当然了,在咱们面临的那个大陆,还有更北方的朝鲜和日本,如果这些商品能进入上流社会的话,卖价肯定会更高!”
大伙听得津津有味,到了这时也不断有人发表议论。
“看来妮可建议我们开局种甘蔗种甜菜是对的……”
“所以人家安娜给我们这两样作物的种子是有道理的。”
“是啊,咱们这岛的气候也适合种这两样东西,水和温度都够,这里毕竟算是热带气候。”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我也要给大家透漏一下……”
朱北国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等大伙安静下来。
“什么事情啊?”
“朱哥,又有什么新鲜事?”
“是这样的,妮可和安娜给我们的建议之所以这么具体,这么有针对性,原因是两人曾经提前穿越到那个时空给我们打过前站!”
朱北国突然压低音量说道。
“卧槽!不会吧?”
“两人去过?不对啊,不是说目前的技术只能是单程的吗?”
“是啊,难道还有往返票啊?”
“具体情况不太清楚,这是安娜告诉我们的,当时红楼里只有我们几个人。”
朱北国回应道。
“那,我们还能回来吗?”
“理论上行,但又完全行不通。”
“为什么啊?什么叫理论上行,但又不可行啊朱哥?”
“因为时间误差!”
“误差?”
“对,误差,安娜给我说了大半天什么光量子理论,什么光子不稳定性,什么多重量子纠缠产生的光子传输信息偏移导致坐标的随机应变等等……
哎!反正我一句没听懂,但结论听懂了:对于携带大量宇宙信息的智能生物而言——这里指的是人,对某个特定时空的第一次往返穿越,其单程误差不到一秒钟,但是返回时的误差就扩大到了一个小时,如果对这个时空再进行第二次穿越,交仅仅单程误差就可能会从一秒到五十年之间摇摆,如果还要返回,误差就会扩大到一千年左右!而第三次同样地点的穿越,误差可能会剧增到三千年以上,各位,误差是呈几何级数上升的!以类推,你们就明白所谓的往返穿越的误差是怎么一回事了。”
“哦!既然妮可说我们的穿越时间误差是一秒钟到五十年之间,显然我们是第二次穿越了。”
人群里有人恍然大悟。
“是的,如果从妮可和安娜第一次穿越算起,到把我们传送到那个时空,误差可能就有五十年了,当然这是最大值,也许只有一秒钟,也许有二十年,总之这就是听天由命了。
妮可曾经对我解释说:
“我们目前掌握的技术只能达到这个水平,所以这也是我们搞时空标注科研计划的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想看到妮可再回到我们穿越的那个时空时并接我们回去,那个误差就有上下一千年的时间了,所以,我们在时间轴上能与旧世界的这个时代重逢并回到原来年代的几率是非常非常低的。”
……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更新,167 玻璃和白糖的价格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