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南部。
淝水之战使得北府兵声威大振,谢玄、谢安、谢石等人也凭借此战留名青史。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借此机会收回权力,成为了东晋唯一掌握皇权的皇帝。而战败的前秦天王苻坚,也并非是一位怯懦无能的君王,他诛杀暴君苻生,为永嘉之乱以来的关中百姓,带来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岁月,使得五胡乱华以来的北方再度恢复生机,不过因淝水战败,本已经和平的中原,又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而苻坚也在两年后被叛将姚苌杀死。
战争背景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在南方,晋朝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JS省NJ市)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
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前凉、代等割据国家,统一中国的北方。
前秦寿光三年(公元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坚,苻坚先下手为强,杀掉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不称皇帝)。[3]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之后[4],国力大增,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SX省HZ市)、益(今SC省CD市)二州,北并吞鲜卑拓跋氏之代国,西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北方。在前秦丞相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坚的南进政策,且劝苻坚不要攻击东晋王朝,因为他认为前秦的国力虽比东晋强,但由于前秦刚刚才统一北方,时机未成熟,加上东晋有长江天险。王猛去世后八年,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攻击东晋。
战争起因
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孝武帝司马曜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陈郡谢氏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
同年,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前秦与东晋的战争已经临近。当时的东晋,长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安尽力调和桓谢两大家族关系,为即将爆发的战争作准备。
战役过程
战前准备
太元二年(公元377年),东晋朝廷任命桓冲的儿子桓嗣为江州刺史。又任命五兵尚书王蕴都督江南诸军事,兼徐州刺史,任命征西司马兼南郡相谢玄为兖州刺史,兼广陵相,监长江以北诸军事。后来谢安举荐自己的侄子谢玄戍卫北方领土。[9]谢安则自己都督扬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五州军事,总管长江下游。桓冲为荆州刺史,防御荆襄地区;谢玄镇广陵,与谢安防御淮南地区。为了加强中央军力,晋孝武帝令谢玄招募淮南江北百姓,在广陵挑选良将,训练精兵,选拔了刘牢之等人,成立北府军。
淮南之战
太元三年(公元378年)二月,前秦王苻坚派征南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守尚书令、长乐公苻丕,武卫将军苟苌和尚书慕容率领七万步、骑兵进犯襄阳,让荆州刺史扬杨率领樊州、邓州的兵众作为前锋,征虏将军始平人石越率领一万精锐骑兵出鲁阳关,京兆尹慕容垂、扬武将军姚苌率领五万兵众出南乡,领军将军苟池、右将军毛当、强弩将军王显率领四万兵众出武当,会合攻打襄阳。分三路合围襄阳,总计投入兵力17万。
四月,前秦的军队抵达沔水以北,梁州刺史朱序认为前秦的军队没有舟船,未作防备。等到石越率领五千骑兵渡过汉水,朱序才惊惶固守中城。石越攻克了他的外城,缴获了一百多艘船只,用来接运其余的兵众。长乐公苻丕统领众将领攻打中城。慕容垂攻下了南阳,抓获太守郑裔,与苻丕在襄阳会合。襄阳守将朱序死守近一年后,于太元四年(379年)二月城破被俘。苻坚又派彭超围攻彭城,秦晋淮南之战爆发。谢安在建康布防,又令谢玄率5万北府兵,自广陵起兵,谢玄四战四胜,全歼敌军。谢安因功封建昌县公,谢玄封东兴县侯。
淝水决战
公元383年8月,苻融率25万先锋军队。苻坚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共112万大军(实际上仅30万到达战场)前来。[19]东晋以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
太元八年(公元383年)五月,桓冲倾十万荆州兵伐秦,以牵制秦军,减轻对下游的压力。
淝水决战
公元383年8月,苻融率25万先锋军队。苻坚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共112万大军(实际上仅30万到达战场)前来。东晋以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
太元八年(公元383年)五月,桓冲倾十万荆州兵伐秦,以牵制秦军,减轻对下游的压力。
八月初二,苻坚派遣阳平公苻融督帅张蚝、慕容垂等人的步、骑兵共二十五万人作为前锋,任命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州诸军事。
八月初八,苻坚发兵长安,亲率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开始大举南侵。
九月,苻坚抵达项城,凉州的军队到达咸阳,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幽州、冀州的军队也抵达了彭城,东西万里,水陆并进。阳平公苻融等人的部队三十万人,先期抵达颍口。[22]东晋面对大军压境,下达诏令,任命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任命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人,统帅八万兵众抵抗前秦。并让龙骧将军胡彬带领五千水军援助寿阳。共分三路兵马北上迎击前秦军。[23]
十月,前秦阳平公苻融等攻打寿阳。十八日,攻克寿阳,擒获平虏将军徐元喜等人。慕容垂攻下了郧城。苻融进军攻打胡彬退守的硖石。前秦卫将军梁成等率领五万兵众驻扎在洛涧,沿淮河布防以遏制东面的部队。[24]苻坚自认为能速战速决,并派已是前秦尚书的朱序前去劝降谢石,朱序却私下提示谢石宜先发制人,击溃前秦的先锋部队。[25]他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秦百万大军。”谢石起初认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十一月,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开赴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扼守山涧部署兵阵迎击。刘牢之取得洛涧大捷,斩杀了梁成、梁云以及弋阳太守王咏,秦军折损十多名大将及数万大军。刘牢之又派部队阻绝了淮河渡口,歼灭前秦军队一万五千人,抓获了前秦扬州刺史王显等人。
晋军西行,与秦军对峙淝水。十二月有人向苻坚建议后退决战。诸秦将认为阻敌淝水畔比较安全,但苻坚认为半渡而击可主动对决。[28]当秦军后移时,晋军渡水突击。朱序、张天锡等人在秦军阵后大叫:“前线的秦军败了!”,秦军阵脚大乱,随后晋军全力出击,大败秦军。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七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十五万大军,并阵斩苻融。
战争影响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其他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
中国南北分立的局面继续维持。东晋乘胜北伐,收回黄河以南故土,但不久,因丞相谢安去世和前线主帅谢玄退隐而转为守势。
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淝水之战的结果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从长期看,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淝水之战后,东晋收复了黄河以南广大地区,又攻克了蜀地和汉中,而东晋王朝却对黄河以北、潼关以西的地区弃而不顾。不但如此,对于已收复地区内的人民,东晋不但没有解除他们的痛苦,反而四处抄掠生口作为奴婢,将他们带到江南世族的庄园强制劳动,过着非人的生活。长安百姓因战乱南奔东晋,但东晋戍边将领诬陷他们为“游寇”,杀其男丁,掳其子女。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续集三国时期之神界外传更新,第92章 肥水之战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