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1年4月,在中微芯科研的努力下,大夏第一片自己设计的嵌入式芯片“方舟1号”横空出世。
在此前京大等单位也推出过大夏自主设计的嵌入式芯片,但方舟作为第一款可以商品化的32位芯片,虽然技术上还不成熟,但是在李光男的宣传下,举国欢腾。
2001年5月,李光男以相当于战略市场部副总裁的身份加盟中芯微。
当时为了配合内嵌方舟芯片的nc推广,京师政府直接订购了几万台nc机,科学村管委会还以科学村软件园的名义入股方舟科技五千万大夏币。
一时间,中芯微成了很多厂商追捧的对象。
最荒谬的是,当时大夏数码刚刚宣布携手中芯微进军NC市场,连分管部门都还没有成立,京师海区政府就下了一万台订单。
可以这么说,当时的方舟芯片可谓万千宠爱于一身。
于是,到了2002年12月9日,中芯微再次改名,正式启用“方舟科技(京师)有限公司”。
算是彻底把自己和“方舟芯片”捆绑在一起。
同时也在这时,李德磊排挤走了原来的法人胡铭曾。
胡铭曾在方舟的最后一天来得很突然。
他到公司时发现自己的办公室被撤掉了,莫名其妙的就被炒了。
当时的胡铭曾在计算机和科研领域声望也是非常的高,同样也是作为访问学者回国。
而李德磊当时选择他,跟后来选择李光男都是一样的目的。
看中他们身后的资源。
现在一看用不着了立刻卸磨杀驴。
之后为了更便于方舟科技上市和符合国家政策等原因,李德磊在英属开曼群岛注册了中芯微系统(集团)公司。
对于方舟科技这些股权变更和人事调整,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李光男这个搞科技的人是完全不懂的,当然此时的大夏也没多少懂的。
而且方舟科技的股权结构非常的奇怪。
公司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长李德磊,以大夏币现金37.52万元加场地、设备等入股,占24.8%的股份;
深城中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刘斌(李光男拉来的第一笔投资人)以人民币现金279.744万元,占21.06%股份;
科技村软件园发展有限公司5000万元入股占5%股份;
李德晶(李德磊弟弟)占剩余所有的45.36%股份。
浓浓的家族企业味道,但是李德磊其实没有多少实际投资。
两兄弟的股份竟然占了67%。
可惜李光男并没有注意这点,或者说李光男对国家,对芯片事业的热爱,让他忽略了这点,只是想一心的投入方舟芯片的推广。
市场部成立以后,他为方舟公司拉来了第一个客户——京师裕兴科技公司。
出于对李光男的信任,裕兴科技投入上百万元,放弃英特尔投向方舟芯片阵营。
可令李光男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李德磊却拒绝供货。
李德磊拒绝供货令裕兴科技十分恼火,但因为相信李光男,他们没有和方舟签署供货合同。
为此李光男也十分尴尬,因为自己在公司做不了主。
到后来,陆续又有几个客户被方舟公司用同样方式拒绝。
有人说是李德磊因为只看中政府订单,而拒绝了这些市场散户的合作。卂渎妏敩
其实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有生意怎么可能不做。
其实这是李德磊清楚方舟芯片到底怎么回事。
本身它的产品就存在一些致命的问题。
同时他也在心底打算好了,政府订单出了问题,可以推出李光男去应付,最后政府看他的面子上肯定会不了了之。
可是一旦跟市场上的商家合作,后面的售后将会非常麻烦。
至少解决不了问题是不行的。
当然,这个问题最后,还是爆发了。
在方舟芯片大量销售到市场上之后。
问题来了。
采用了方舟芯片的nc是基于linux工作环境,它联上互联网后同样需要服务器端的支持,而服务器端被微软和英特尔(wintel)联盟把持。
他们随便动了动手脚,让服务器根本不支持nc内嵌的linux工具软件。
因此nc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使用大受局限,这让早期狂热追捧nc的用户叫苦不迭。
因为存在不可改变的缺陷,很快方舟nc没有了市场。
轰轰烈烈的方舟芯片项目就这么停止了,方舟科技直接终止了方舟3号的研发。
而方舟芯片项目作为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投入最大的重点项目。
终止就意味着前期的科研经费打了水漂。
后世有一段时间,曹鹏云也曾经分析了李光男失败的原因。
第一,还是这点,时间太晚了,已经错过了电脑发展的最黄金时期。
第二,树敌太多,这一把就要搞死,微软和英特尔,amd这一大窝,你说他们不搞你搞谁。
在没有拿到话语权的时候最好还是要低调做人。
就像曹鹏云那样,现在他绝对不敢喊自己生产芯片,而在系统方面他也只是通过种种借口,放弃了国外的市场,在国内免费,从而避免和微软在现阶段直接冲突。
当然还有个原因,现在的网络并没有后世的那么重要,服务器只要能搭建本地办公就行也就是局域网就行,因此微软想弄曹鹏云都怕投鼠忌器。
而芯片方面,曹鹏云用的就是英特尔等一系列公司的芯片,这它总不能自己限制自己吧?
第三,也是最主要的一点。
李光男遇人不淑,不了解商人逐利的本性,以为是个人就会像他一般,情操道德高尚,只追求荣誉与无私付出。
见曹鹏云半天没有回话,李光男心底升起了不妙的感觉。
“曹总,怎么样?不行吗?”
曹鹏云最终还是开口了:“不行!”
“为什么?”
“因为,两年后其它人的光刻机也会达到0.25微米的水平。”
这点曹鹏云并没有瞎说。
因为按照原本的历史,0.25微米也是在1997年突破的。
不过现在因为有了自己这个搅局者,那么按照有人在前面探路,其它人追赶就会加速的设定。
那么曹鹏云不敢肯定,这个时间会不会提前来到。
比如1996年。
那到时候自己辛苦得来的优势,想要搞死国外光刻机行业的计划,将会全盘打了水漂。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重返1993之突围更新,第257章 那些年隐秘的芯片过往(二)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