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亲的娘家人也不是像现代结婚一样去多多娘家人,而是有一双长辈,要那种儿女齐全的长辈;哥嫂两人,这个没有讲究,如果遇到哥哥没结婚的,也可以是哥哥姐姐两人,或者堂哥堂嫂;送亲童子最好是年龄不大的,十岁左右最好,一般是由侄儿担任。
送亲童子一般好多人都抢着做,因为送亲童子今天权利最大,收获最多。在新娘快到新郎家门口的时候,送亲童子会把新娘拦住,俗称舍不得家中女孩出嫁,这时候男方就要派人来给钱他哄一哄,然后再走一节路,再拦一拦,再给钱哄一哄,一般三次意思一下就可以的了。
但是如果男方给钱太少,那就不是拦三下了,多的七八次的也有,甚至有那男方不肯出钱的,就叫大男人来把送亲童子抱过一边去让新郎、新娘过去,这时候喜事就变成了吵闹不开心的事了。一般结婚双方都会提前商量好给多少钱,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让双方都不愉快。
马有财家离城里不是很远,大家又是骑着自行车,十点半就到了马有财家村口。牛车在村口停了下来,骑自行车的也停了下来。为什么不载进村里去?说白了就是要炫耀嫁妆,这也是给新娘涨脸面的时候。
两个木箱子,两个四方柜子,一个高脚衣柜,一个梳妆台,一张四方桌,这些箱子、柜子、桌子每一样都要两个人抬,两床棉胎分别放在两个簸箩里为一担;被单放在簸箩里,上面放枕头,这是一担。洗脸盆、碗筷和热水瓶等小件东西用两个箩筐装了一担,衣服一可准备的四套,加上新郎的三套衣服聘礼,还有一可亲娘送的一套,这就是有八套衣服嫁妆了。一个簸箩里只能放两套衣服,八套衣服就放了四个簸箩,刚好够两担。每一个放簸箩的箩筐里并不是空的,一可都给装了米、面、豆子等五谷。最后连抬带担,一共有十二抬嫁妆,在这个年代,那是城里姑娘都比不上的。
抬嫁妆的、挑嫁妆的,浩浩荡荡在村里走过,全村人都被这阵仗惊住了,所有人都跑来看热闹。最开始有些社员还不想来送礼吃酒的,也改变主意都来吃喜酒了。那些送礼计划送一毛两毛的,也赶快回家补够五毛来送礼。
所有人都没想到一个孤儿还能娶到一个家境这么丰厚的姑娘,那些轻视新郎的人也重新看待新郎了。这就是晒嫁妆的主要原因,不仅新娘有面子,不被被人看轻了,连新郎也跟着沾光。
快到新郎家时,走在前面的送亲童子停了下来,这时候有个婶子就从新郎家里出来,拿了一张一元的钱递到送亲童子手里,于是送亲童子又开始往前走。走了不到十步路,送亲童子又停了下来,那位大婶又赶快递上一元。送亲童子又继续前行,快到新郎家门口大概有十几米的距离,送亲童子再次停了下来。那位大婶再次赶快递上钱,这次不是一元,而是十元。旁边看热闹的人发出一道道“哟嚯”声,送亲童子也惊讶的看着那位大婶,迟迟不敢伸手去接。因为这已经是单位上班的人半个月的工资了,太多了。
“哎,你倒是拿着啊,不然我都想揣进自己兜里了。”那位大婶笑呵呵的说道。
送亲童子也不再犹豫的接过钱,然后对后面的新娘、新郎招招手,这就是说明可以进去了,送亲童子不会再拦住了。于是新郎挥挥手,放鞭炮的小伙子点燃了鞭炮,喜气洋洋的婚礼圆满成功了。
新娘的嫁妆早在第一次送亲童子拦路时,大家就开始往新房抬进去摆放了,等新郎和新娘到大门口时,门口只有迎接新娘和新郎的长辈。新郎马有财是孤儿,不过他请了族中最高的长辈,一个他要称呼叔公的老人出面代替他的父母。最高长辈叔公都出面了,那么其他辈分低的更加要来帮忙了。还是那个送亲童子钱的大婶把大门前的火盆点燃,让新娘从火盆上跨过,新郎小心翼翼的护着新娘跨过火盆,进了堂屋。
堂屋里,堂屋正中墙上挂着领袖的画像,新郎的叔公、叔婆端端正正坐在画像两边。生产队长主持婚礼,新郎和新娘先向领袖三鞠躬,再向家长——叔公、叔婆三鞠躬,然后新郎、新娘互相鞠躬,最后向娘家送亲的人和在场的客人敬礼,最后新娘把嫁妆柜子里的喜糖拿出来和新郎一起分发喜糖。
喜糖是一可去买的,这些硬水果糖才九毛六分钱一斤,在一可眼里实在是太便宜,于是她就买了三十斤,嫁妆箱子一个箱子就装了五斤,四方柜里也各装了五斤。剩下的就在出嫁早上分发给看热闹的人们了。
因为喜糖多,所以新娘在分发喜糖时很大方,几乎人人手上都最少有七八个之多,小孩子每人都有十个。大家都欢喜的说着祝福的话:
“祝福新郎新娘百年好合。”
“祝福新郎新娘相亲相爱。”
“祝福新郎新娘夫唱妇随。”
“祝福新郎新娘早生贵子。”
“祝福新郎新娘白头到老。”
“祝福新郎新娘一举得男。”
……
各种各样的祝福语不要钱似的一个劲往外冒,吃了新娘糖,怎么都要说两句表表心意吧。
分完了喜糖,新娘就要在喜房里呆着等开宴席才能出去吃饭。一可作为送嫁亲人,又是女性,理所当然是陪着新娘子了。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穿越六十年代,山野汉子小娇妻更新,第147章 姐姐结婚5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