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知秋觉得,这个时代的工农兵大学像极了理想中的教育乌托邦,本意是朝着平等教育而来去的,却忽略了最为本质的一点学校招收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科学,最最最贴近本质的路子依旧是择优录取。
让那些资质较差、不愿学习的人进入大学,又何尝不是一种对教育资源的浪费?
这个年代的教育资源那么宝贵,能浪费得起吗?
叶知秋站在后世的眼光上看这个问题,将平等教育、快乐教育、应试教育等放在一起看,最深刻的感觉是四个字本末倒置。
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有人生来就享有最顶级的教育资源,有人生来连一个识字的长辈都没有。
如果一味的谈公平教育,让享有最顶级教育资源的人同大字不识一个的人坐在一块儿上课,要么是让前者荒废,要么是让后者懵逼。
如果一味的谈快乐教育,让所有小孩都开开心心,那就意味着阶级进一步固化,出身平凡的小孩将永远失去阶级跃迁的机会。有人开开心心地享有世界上最顶级的教育资源,有人开开心心的变成傻瓜,放牛生娃再放牛再生娃,世界将变成迥然各异的量级。卂渎妏敩
受资本所鼓吹的快乐教育,又何尝不是将那些可能会出现的寒门精英扼杀在苗头中,让那些人永无出头之日,永远都不会动摇他们的根基?
古往今来,想要破局,想要打破阶级壁障,唯一的途径就是教育。买彩票中大奖能塑造出一个暴发户,塑造不出一个高阶级的人。
教育的目的,不就是培养人才吗?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管内心如何不愿意承认,都必须承认,人是分阶级的,教育也是,医疗资源也是,交通资源还是,方方面面都是……想要过得好,唯一的路子就是不断破局。
就拿临海市而言,年轻人可以选择在乡下日复一日的种地,轻轻松松过日子,也可以选择去努力靠近工人预备班上学,考进工厂做一个工人,然后进一步在临海市内买政府建设的安居房。
前者很舒服,后者很辛苦。
可到了比拼医疗资源的时候,同样是家人生了急症,从乡下送到临海市中心医院需要多久?从市区政府建设的安居房送到临海市中心医院又需要多久?是几分钟与几个小时的区别,是生与死的距离。
叶知秋知道,工农兵大学这个教育乌托邦的理念很理想,但执行到最后,会变成推荐制,好一点的情况是某某某种地努力,被评为种地标兵,特推荐入工农兵大学学习,坏一点的情况是某某某家中有人,特开后门,请允许进入工农兵大学学习。
如果是应试教育,受教育资源较差的人尚有一搏之力,可如果工农兵大学完全沦为了推荐制,那受教育资源较差的人将永远被关上向上跃迁的门。
应试教育事实上仍然是最为公平的一种模式。由于推荐制的存在,走后门的现象越发严重。
教育必须得踏踏实实的搞,让一些水平可能都不如初中毕业生的人来念大学,能念懂吗?培养出那些目不识丁的大学生,不怕滑天下之大稽,成为教育界的笑柄吗?
关于叶知秋在教育方面的洁癖,很多人都是知道的。
当初临海市还是临海县的时候,叶知秋就去学校手撕了一位来闹事的红袖章,自此彻底出圈,学校里请了两位职业碰瓷的老头老太太,只要红袖章一来,立马上前去劝阻,如果那些红袖章敢上手推一下,老头老太太当场就往地上躺,学校里的老师就赶紧打电话喊医生,医生来了之后就把情况往最严重的方向说,然后临海县治安队的人就拿着这个理由把红袖章抓走,关上几天再送去农场改造。
来一个红袖章被抓去改造一个,职业碰瓷的老头老太太演技直逼影帝影后,久而久之,红袖章们也都知道临海县的教育不能碰,就没人来闹事了。
后来临海县转临海市,办了扫盲班和工人预备班,堂而皇之地上课搞教育,红袖章们有心过来搞事,可是临海市有高度自主自治权,市政府要保教育,他们来了又有什么用?
只要一来,就被以聚众闹事的帽子给抓去改造,这些红袖章去省里闹闹,愣是丁点儿水花都没泛起来,最后这些红袖章也学聪明了,搞不过你们,那我们还躲不过你们吗?全国的地盘那么大,我们非得在临海市搞?
当临海市周边的十六县都划入临海市的消息传开时,那十六县内的红袖章都是连夜撤离的,丝毫乱都没给临海市教育局添。
教育预算科的韩科长把叶知秋的要求悉数记了下来,还将本子上记得那个工农兵大学特地圈了个圈。
叶知秋攒的这次会议把亟待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个遍,不仅将财政局下的各大科室争执的预算问题给解决了,还给了正大食品厂等企业足够的压力。
攒完这个会议之后,叶知秋又去攒了建设工农兵大学的会议,将她跑动跑西召集来的那些人才聚集在一块儿,将工农兵大学建系的问题给落实下来。
从姑苏学院挖来的食品专业的人才不少,就由高玉教授牵头成立工农兵大学的食品系,以正大食品厂、奶糖厂、海产品厂为实习实训基地,将工农兵大学的食品系给办起来,一边培养研究型人才,一边培养高级工程师。
从首都医科大学、京城药学院、金陵药学院以及卫健委挖来的医学专家也不少,就由临海市中心医院院长胡滨牵头成立工农兵大学医学系,以临海市中心医院为实习实训基地,将工农兵大学的医药学系办起来,为医学发展培育人才,也为临海市内各区输送高水平医疗人员。
还有从赣南学院挖来的纺织人才,也可以立足于颍上区新建的蚕桑棉基地建立纺织印染系,为纺织业培养人才,输送精英。
……
至于工农兵大学的第一批学生,就从各大厂子里的优秀职工中选取。因为这些职工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工农兵大学的四年制学制中,前两年都是从事这个行业的基础课与通识基础课,两年后,所有学生面临分流,一部分学生已经成为了掌握专业技能的工程师,可以服务社会了,就被输送往社会工作岗位上去,一部分学生留下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为科学研究继续奉献。
叶知秋会时不时地去各个院系走一走,同那边的专家学者交流交流,将自己签到所得的技术透露一些出去,给这些行业的发展添加了一些催熟剂。
这一年,临海市各区的发展都按下了加速键,全市的脱贫攻坚战通通打响,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些县城因为土地贫瘠而连年贫困,老百姓都生活在饥寒交迫的温饱线上,政府就在这些地方建设工厂,培养当地的青年进入工厂工作,将农业种植用地变更为工业用地,这些贫瘠的土地上负责输出工业产能,而那些土地肥沃的土地上输出的农业产能也会被调来供给这边的老百姓。
这是太忙了,忙到叶知秋都没时间同林国栋作了,夫妻俩晚上回去后就累得不行,就在叶知秋快将临海市中心医院还有一个后勤预备处的时候,后勤预备处的那些医院职工家属突然给她送来了好消息。
经过历时十九个月全年无休的公关工作,研究人员顺利攻克避震技术,经过改造过的避震技术安装在长青市造的救护车上,抗震防颠簸的功效比意呆利生产的救护车还要好。
更让叶知秋惊喜的时候,医院后勤预备处那些专家们研究出来的这种避震技术还可以运用在普通的车上,装在三轮车和四不像上,这类农机在运送蔬菜的过程中造成的损耗都被降低了百分之八十。
叶知秋将医院后勤预备处的这些专家们的工级全部上调了三个级,然后就着急忙慌地成立了工农兵大学机械系,将医院后勤预备处的这些专家单独拎出来,让这些专家们认真搞研究,主要负责突破发动机技术、农机改造与创新技术等。
另外一边,受到惊吓的市政也开始配合发力,在当初规划为重工业基地的白水区内开始建设汽车厂,林国栋还将汽车厂建设申请提交到了东山省省委。
在建厂理由一栏中,林国栋相当自信地写道:已掌握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避震技术,大大提高了救护车的抗震防颠簸性能,使的救护车更能满足急救需求。
东山省的省委一看,这汽车厂是生产急救车的啊,那没什么关系,批就批了。
批复文件返回临海市时,东山省省委的领导还在吐槽林国栋,“一个造救护车的厂子,叫啥汽车厂,叫救护车厂不好吗?就喜欢把摊子给搞大……”
殊不知,临海市要建的就是汽车厂,不止要造救护车,农用机车要造,轿车也要造!
这么好的避震技术,放到轿车里不香吗?
能坐舒舒服服的轿车,为什么要想不开去坐那把人颠得好似抽风的车?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回到六零更新,第 76 章 洁癖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