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读文学>都市小说>五零重生日常>第 221 章 调动
  童炳泉的动作很快,过完年没多久,调令就下到了实验农场。

  姚软枝回去了一趟,亲自办理了调动手续,也跟廖科学为首的实验农场班子交代了一下之后的规划。

  小麦、玉米、苜蓿、棉花、黄豆这些作物可以继续种植扩大面积,山岭上可以种植果树,还有姚软枝曾经规划过,如果条件成熟的话,还可以开辟中药种植。

  至于农场后勤设施的兴建,也都有现成的规划和设计,可供后来的领导参考。

  农场职工听说姚场长要调去京城,很多人都赶来送行,舍不得她离开。

  因为姚软枝舍得在职工福利方面下功夫,现在农场职工的生活越来越多人羡慕,因为农场配备的宿舍、学校、供暖设施、供销社、邮电局等等十分齐备,就算是在山里,大家生活也越来越舒适。

  能给大众带来好处的领导就是好领导。

  柳培忠几个很意外,他们还以为姚软枝会在农场继续领着他们很多年,没想到这么快就被京城领导看中,调到农垦总局去了。

  当初明明是想跟姚软枝争夺农场控制权的,可是现在姚软枝要走了,他们心里竟然有种不踏实的感觉,不知道以后农场还能不能做出优秀的成绩。

  ……

  姚文昌夫妻不舍得女儿离开,但是也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

  在那天晚上姚软枝对着那些暴.乱分子开枪那一刻,这对老夫妻就清晰地认识到,女儿身上流淌的是那个女军人的血液,她不会一直埋没在农村乡间。

  当初抱着那么小小一点的雪团子,如今已经离他们越来越远。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她越来越出色,越来越耀眼。

  就算是有一天他们夫妻老了走了,在地底下遇到那个骑大马拿双枪的女军人,也能够笑着告诉她,我们没有辜负你的信任,你的女儿过得很好。

  姚学武早就听爹娘讲了妹妹的身世,对这次调动毫不意外。

  二十年不曾相见,哪个当爹的不想要让女儿天天守在自己身边?就说他们家的大丫头,虽然淘气得很,可是每次下工回来,看见女儿扑过来要抱抱的小模样,姚学武心里都是软成一团。

  更别说满满这种乖巧优秀的女儿了。

  那位袁将军在父女相认后又等待这么久,已经很出乎姚学武的预料。

  杨九香却是到现在才知道了姚软枝不是姚家亲生的这件事,听说姚软枝的亲爹是一位大将军,她震惊地差点合不住嘴巴。

  “你可别想那些有的没的。”姚学武警告妻子,“满满亲爹那是从死人堆里杀出来的,不知道杀过多少人,你再敢把你家那点破事拿去给满满添堵,到时候人家把杨家宝给丢到战场上,你哭都来不及。”

  “看你说的,我就是那种没皮没脸的人吗?”杨九香悻悻然地说,把心里那点刚刚冒头的想法压了下去。

  她刚知道的时候,确实是有这种想法。

  大将军给杨家宝找个吃公粮的工作,把户口转成吃商品粮的,还不是小事一桩?

  结果还没想好怎么说,就被姚学武一句话给打消了念头。

  姚学义在家呆了一周,这期间虽然极力隐瞒他在战场上经历的危险,姚家人也能看得出来。这要是杨家宝真的被丢到战场上,说不定命都没了。

  即使姚学武警告了杨九香,但是也没有改变杨九香见到姚软枝之后那种谄媚的嘴脸。

  杨九香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她肚子里这个肯定是个男孩,就是姚软枝的亲侄子,以后还要靠姑姑帮忙拉拔拉拔。

  姚学武被她的样子气得都笑了,简直都没眼看。

  这蠢女人,这种话还用说吗?真有事的时候,满满可能不管吗?本来都是很自然的事情,让她这么一说,反而显得生分功利。

  好在姚软枝并不介意,跟杨九香照样和和气气的。

  人谁没有个毛病呢?大褶子不差就行。杨九香再有小心思,对二哥是真心的,二哥能把她管住,就没啥大问题。

  倒是有些事情,姚软枝要私下跟姚文昌和姚学武父子两个提醒一番。

  这都到了1955年了,距离大跃进和三年饥荒时期越来越近,很多事情现在已经埋下了隐患。

  姚软枝现在要去京城,到时候不在夹沟村,所以姚家这几年要自己做好准备。

  “初级社合并成高级社势在必行,这是中央的大政策,谁也改不了。但是不管到了什么时候,家里一定要有余粮。最少要能熬过一冬,多了更好。但是动作一定要小心,不要被人发现了。”

  说起这个,姚文昌也跟着点头,这些日子他也一直有种不好的预感,只是不好说出口,怕被人批评落后右倾。

  经历过好几次饥荒,最后还背井离乡逃荒过来的他,一直在偷偷地往姚家的地窖里藏粮食。

  现在最有眼光的女儿都这么说了,他也没有了疑问。

  “我这半年来,就一直担心,这统购的额度太高了,说是征购余粮,可是余粮到底有多少,全都是在开会的时候集体给定的。”姚学武也皱着眉头说。

  一上会,很多原本简单的主题就会不期然地被赋予了政治意义,如果不配合不服从,就会被扣上“不积极”的帽子。

  姚家因为这两年产量拔尖,被定的征购数是全村最高的。

  基本上就是卡着姚家的底线,把征购的数目扣掉,剩下的粮食只够姚家将将不饿肚子。

  老黄牛的饲料都是挤出来的。

  要不是去年用了姚软枝给的农场种子,姚家的麦子玉米都大丰收的话,今年姚家一家人都得勒紧裤腰带。

  可是作为积极分子,姚家谁也没有反对。

  “今年要搞什么农田水利建设,本来是好事。刚开始的时候给的工资很高,咱村里还好,没几家饿肚子的,所以就按着上面给的名额派人过去干活,可是乡里有好几个条件不好的村子,几乎是老弱病幼都上了河堤,就为了能吃饱饭还能拿工资。”

  姚学武摇着头:“政府也不是傻的,那些人干不了活,吃的比干的都多,迟早得被清回来,说不定整个工程工资都得调低。”

  工资低了,愿意去干活的就少了。

  可是兴修农田水利是国家政策,到时候又得摊派,姚学武就担心姚家又要被推出来。

  推出来去干活倒是小事,反正农民嘛,一辈子就是下力气的。力气这东西用不完,也攒不住,去哪儿干活不是干?

  姚学武就怕力气也下了,家伙也用了,到最后修的乱七八糟没点用。

  开河挖沟兴修水利,本来是好事,但是上面没个章程,没有全盘规划,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到最后白折腾老百姓,白浪费物资,见不了成效,看得人生气。

  再要是耽误农时,那就真的亏大了。

  姚软枝听了姚学武的担心,还真是高看了这个二哥一眼。

  不知不觉地,这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二哥也长进了不少,现在思考问题很长远啊。

  三年饥荒为什么会“小灾大荒”?明明并不是特别严重的自然灾害,却引发了史上罕见的严重后果,其中就有很多人为因素。

  姚学武刚才提到的两点,统购统销的高征购和兴修水利占用大量劳力耽误农时导致农业减产,都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

  要说起来,制度的设计者和执行者都没有恶意,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却出现了这样的惨重后果,实在是值得反思的一个问题。

  姚软枝觉得,在离开之前,她还要去跟洪书记和梅处长夫妻两个好好谈谈。

  听说姚软枝要调走,姚学文夫妻也特意从县城赶过来送行。

  赵茉莉的想法大概跟杨九香差不多,拉着姚瑞往姚软枝跟前推,非要让他跟姑姑好好道别。m.xündüxs.ċöm

  ……

  姚软枝人事档案、组织关系都从实验农场调到了农垦总局。

  农垦总局给她安排的岗位是规划处副处长。

  农垦总局的办公楼很不显眼,就是一个半旧的三层小楼,外面一个围着篱笆的小院,挂着农垦总局的招牌。

  不过门口站岗的哨兵很精神,检查了姚软枝的手续和证件才让她进去。

  别看这小楼不显眼,进去才发现,里面等着办事的人还不少,门口的待客室里坐了两排人。

  姚软枝走进一楼的办公室,屋子不大,靠着两边墙摆着四张办公桌,每张桌子上都有人正伏案工作。

  弄清楚姚软枝的身份后,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顿时热情起来,一口一个“姚处长”叫着给她办理了报到手续。

  “我叫耿新红,负责咱们办公室的事务,以后姚处长要是有什么需要的就给我打电话。”

  姚软枝也认出来了,这位办公室主任就是年前农垦总局开会时候的主持人,年轻漂亮高挑出众,当时她做报告下来的时候,还跟她握手夸她的。

  耿新红看她认出了自己,也是莞尔一笑。

  “那就谢谢耿姐了。”姚软枝知道,一般这种办公室主任都负责单位的各种粮票肉票福利待遇的发放,以后估计要经常打交道。

  耿新红笑得爽朗:“客气什么,都是我的工作。姚处长你要不要安排宿舍?”

  姚软枝想了想,四合院离这儿也不算太远,骑自行车的话十五分钟也就到了,还能多陪陪袁爸爸。

  “不用了,我家不远。”

  耿新红的态度又热情了几分。

  她知道这位是童局长亲自上门请来的人才,而且好像也有背景。年纪轻轻的有能力有后台,前途不可限量,值得交好。

  农垦总局的小楼别看不显眼,可是地段好啊,离紫禁城不远。这位姚处长家就在附近,那是真的不普通。

  “要不您还是申请一下,给您安排个单间,万一哪天下雨下雪或者加班太晚,也能有个地方休息啊。”耿新红殷切地建议。

  姚软枝想了想:“也行,那就麻烦耿姐了。”

  “不麻烦不麻烦,都是我应该做的。”耿新红拿出表格让姚软枝填了一份,“宿舍就在咱们后面,您喜欢一楼还是顶楼?”

  顺着耿新红的手指,姚软枝透过窗户,看见了一栋三层红色小楼:“都可以。”

  “那就三楼吧。”耿新红揣摩了两秒钟,“清净。”

  办好手续后,姚软枝就去找童炳泉打个招呼。

  她一出门,办公室里的几个人就都抬起头来,低声议论起来。

  有人说刚才从窗户看见姚软枝来的时候坐的车挂着军牌,而且是个位数的;有人说姚软枝穿的呢大衣绝对是百货大楼最贵的那件,她过年的时候想买没舍得;有人说姚软枝长得好看又有气质,一看就不是普通家庭出身……

  “知道人家不普通就别乱说,小心得罪人都不知道。”耿新红让她们过了过瘾才提醒,“开会时候你们也不是没听见,人家是有真本事的。咱们童局长亲自上门邀请,开始人家还不肯来,说要在农场继续工作,后来才改变主意。可别招惹,咱们局长那脾气,你们都知道。”

  姚软枝是有意打扮好,坐着袁映真的车过来报到的,她没有掩饰自己身份的打算。

  她在中央部委工作过,知道这些部门里有很多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办事人员,实际上都有着各种背景。最好是从开始就亮出自己的后台,这样大家都互相客气,谁也不惹谁。

  搞什么扮猪吃老虎,真被人当成好欺负的对上了,不又是多事吗?

  她既然答应来农垦总局,想的就是真正做点实事,没有多余的精力浪费在勾心斗角上。

  姚软枝敲开了童局长的门,童炳泉的秘书让她稍等一下。

  坐在童局长办公室隔壁等待的人还有好几个,都是各地农场来京办事的,还有一个年前也参加了表彰会议,见了姚软枝很激动,跟她请教自家农场机械化方面的问题。

  过了十分钟,秘书过来请姚软枝过去。

  童炳泉跟姚软枝握了握手,非常高兴地表达了对她加入农垦总局的欢迎,然后简单地给姚软枝介绍了一下规划处的职能和目前的人员。

  姚软枝也把自己的工作计划大概给童炳泉汇报了一下。

  育种和机械化这两方面是姚软枝的特长,童炳泉希望她能够抓起来这两方面的工作,把全国国营农场的粮食产量都提高上去。

  “规划处的王处长年纪大了,当初在战场上受过伤,身体不行,目前正在住院休养,以后规划处的日常工作,就交给你负责了。”

  姚软枝也没有推辞:“好的,我先过去认识一下大家,熟悉一下情况,然后写一个工作计划交上来。”

  童炳泉却打了个电话,把人事处的处长叫了过来,两个人陪着姚软枝一起去了规划处。

  这态度非常鲜明,就是明摆着给姚软枝撑腰的,让规划处的职工摆清楚位置,不要看着姚软枝是新来的年纪轻就轻视她,不配合工作。

  规划处一位处长两位副处长,还有三个工作人员。

  处长基本上处于退休状态,以前的副处长夏立鸿是个四十来岁的男人,身上带着明显的部队气息,应该也是从部队转业过来的。

  说起来,建国之初中央部委有两个部门是最特别的,就是农垦部和石油部,这两个部门转业军人最多,将军最多农垦总局就是农垦部的前身。

  农垦部要到1956年才成立,第一任部长就是一位著名将领。

  而现在,农垦总局里就已经有很多转业军人了。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五零重生日常更新,第 221 章 调动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