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人不理解,还有一些人抱着各种目的在其中煽风点火,但是作为政府意志的体现,统购统销政策的推行是没有人能够阻挡的。
不过这一切对农场影响很小,因为为国家提供粮食和农副产品本来就是国营农场的任务。
继实验一号麦种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丰收一号玉米良种再次立下大功,创下了全国玉米亩产纪录。
刚刚平静了没有多久的实验农场,又一次被各种荣誉和记者们包围了。
不过这次动静太大,因为人民报纸专门派了一个小组来农场拍摄采访。人民报纸的分量有多大,举国皆知,这也说明了实验农场做出的成绩确实惊人。
h省宣传口负责人赵铎亲自陪同人民报纸的采访小组来到了实验农场,一见面就握着姚软枝的手哈哈大笑:“姚场长,咱们又见面了。”
他跟姚软枝可算是“老朋友”了。
在那次商平市购买发电机偶然相识以后,赵铎也暗中调查了姚软枝的身份。
赵铎是从延安时期就跟着一号首长的老革命,在京城人脉强大,袁映真又没有刻意抹去某些痕迹,所以赵铎没花费了太大功夫,就弄清楚了姚软枝的身份。
虽然确定了他当时对姚软枝身份的猜测有误,但是袁映真独生女这个身份,一点儿也不比一号首长“钦差”的身份差好不好?
毕竟这个世界上能够被一号首长真心信任的人不多,而袁映真就是这不多的人当中的一个。而袁映真有多护短,只要认识他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
知道了姚软枝的身份后,赵铎对姚软枝就重点关注起来,邹岩成推荐姚软枝的文章,如果没有他这个宣传口领导同意,也很难被送到一号首长的秘书处。
不过赵铎是真的很佩服姚软枝。
要是换了别的农村姑娘,知道自己有一个大将亲爹后,恐怕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京城跟着老爹享受去了,但是姚软枝却好像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一样,又默默地从京城回来,回到农村继续种地,在一个小小的山旮旯农场里认真地开荒、育种、播种、收割……
就这份心境这份从容,已经打败了世上九成九的人。
更别说人家小小年纪,把个农场经营得如此辉煌这一年来,赵铎从全国各地的报纸杂志、广播电台报道中听到姚软枝和实验农场的次数,足以把他的耳朵磨出茧子来。
现在更是惊动了人民报纸,直接派出了一个采访小组下来。
有靠山,有真本事,也不乏智谋和勇气,这样的人,日后能走到哪一步,赵铎自己都想不出来。
人民报纸的采访小组在实验农场呆了四天,除了采访姚软枝之外,还采访了农场上下很多职工。
人民报纸要做一个农场系列报道,响应中央推广农垦事业的政策。
为此,人民报纸派出了五个采访小组,分赴祖国不同方向进行采访。
华中地区采访小组的第一站就是实验农场,实在是因为实验农场场长姚软枝的那篇文章以及之后实验农场接连两次爆出的全国亩产记录,太过引人注目。
令采访小组惊喜的是,他们在实验农场看到的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姚场长,我听职工们说,农场现在使用的很多机械设备,是你自己设计,交给兴化县农机厂生产出来的?”
戴着眼镜的男记者非常诧异,尽管已经从很多人口中听过了答案,他还是执着地来到当事人面前最终确认。
来之前他们对姚软枝的履历做过研究,自然知道姚软枝之所以得到全国先进工作者的荣誉,就是因为在农机上的贡献。
可是姚软枝已经转向了行政岗位,又是写文章又是管理农场,怎么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设计农机设备?
姚软枝给了他肯定的回答:“是的,一号首长说过,农业的出路就在机械化。想要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必须大力推动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我们实验农场一直在向着农业机械化的方向努力,这些都是我们的尝试。”
记者非常兴奋:“姚场长,我能把这些农机设备拍下来,发表出去吗?”
作为一个专门负责农业方面报道的记者,他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些农机设备会引起的关注和轰动。
实验农场能够提供给中国农业的,不仅仅是良种,还有各种非常富有创造性的农机设备,更值得大家学习的,则是隐藏在这些背后的某种精神。
“当然可以。”姚软枝笑了,“请一定要说清楚,在兴化县农机厂能够购买到。”能在人民报纸上打免费广告的机会可是不多,回头一定要让涂强请吃饭。
记者拉着姚软枝,详细地询问农场每个自制农机设备的特点和设计初衷,越听眼睛越亮。
在采访小组离开农场的时候,这位记者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姚软枝:“姚场长,您对我国农业的贡献,以后一定会记入史册的。”
姚软枝笑了:“谢谢。”
这其实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啊,只是她有幸能带着这些知识回来,为这个世界的祖国和人民尽一份力量而已。
没过多久,姚软枝接到了刘智宇教授从京城打来的电话,把她好好夸了一顿姚软枝的办公室如今也已经装上了电话。
刘智宇对当初姚软枝不做农机去做农场开始并不赞同,不过最后还是被姚软枝写信说服了。
姚软枝说,农业机械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她直接到农业生产的第一线,能够更好地了解生产需求,对农业机械的设计和制造进行反馈,形成良性循环,能够促进农业机械生产和农业生产一起进步。
“现在看来,你说的没错。”刘智宇在电话里感慨。
人民报纸关于中国农垦事业发展的系列报道马上就要面世了,经过集体讨论,决定发表的第一篇报道就是姚软枝他们的实验农场的专题报道。
同时,人民画报还同步配发了一篇姚软枝的人物专访。
这两篇报道都是同一个采访小组撰写的,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重点记述的是农场的发展,后者重点描述的是姚软枝本人的言行。
作为农机领域的巨擘,刘智宇被邀请去给这两篇报道做一些技术上的把关,因此得以提前看到了这两篇稿子。
稿子里提到实验农场使用的各种农机设备,让刘智宇都大感兴趣。
姚软枝给他写的信里时不时地会提到她在农机方面的一些发明和改进,刘智宇也经常会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但是却没有见到实物。
人民报纸给刘智宇的除了稿子之外,还有记者拍摄和记录的农机设备所有素材。这是希望刘智宇能够提出专业建议,看看哪些农机设备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应该重点报道。
刘智宇看了之后才发现,不知不觉中,实验农场竟然形成了自己的农机体系。
这才是姚软枝和实验农场在农机使用方面的最大贡献,有了这样一个成功的模板,全国农场就都有了参照体系,知道自己的农场应该如何进行农机选择。
这说明,在姚软枝的脑海里,有一个成熟完整的农机体系架构,否则她是不会这么举重若轻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拿出一整套农机解决方案,并将其变成现实的。
“你给我写一本书出来!”刘智宇在电话里命令,“你这样子下去,把自己的才华都浪费了!趁着你还年轻,把这些知识体系整理一下,写本书也是对自己的知识的巩固,也能够把你的理念推行到全国农场中去,为国家做点贡献,为农机事业做点贡献。”
刘智宇气得直哼哼。
他真是后悔当时没有把姚软枝给弄到京城来,不管是读大学还是在大学教书,都好过让她去当农场场长。
把她的知识传授给更多人,不是能培养出更多的农场场长和农机人才了吗?www.xündüxs.ċöm
“你要是不写,我就去找袁将军去。”刘智宇也知道了姚软枝的身世,“跟他说把你调到京城来,让你去农大教书,我觉得他肯定愿意。”
姚软枝苦笑:“您别这样,我爸说了,我喜欢在哪儿就在哪儿。”
“不用他,我自己也能把你调过来!”
“我知道我知道。”姚软枝知道刘智宇只是嘴里说说,目的就是催她写书,并不是真的要把她从农场调走。
刘智宇本人还是非常支持搞农机的走到农机使用的现场去的,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农机使用者真正的需要,针对性地改进农机产品。
他这样做就是想要姚软枝把自己关于农场的整体农机解决方案拿出来,给全国农场一个参考。
毕竟很多农场管理人员对农机的了解很少,购买或者申请农机设备的时候都是随大流,人家都买拖拉机,我也买拖拉机,人家都买收割机,我也买收割机。除此之外,就一无所知了。
而实验农场就明显不同,从生活到生产,实验农场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农机的身影,这些农机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大大提高了农场职工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姚软枝被逼无奈,只好答应了刘智宇的这个要求。
十一月一日,人民报纸专门开辟了一个版面,进行“中国农垦事业”系列报道。
第一篇报道,就是关于实验农场的。
同一天,人民画报刊印,封面上是一个面对镜头微笑的姑娘,旁边写着“h省铁原地区实验农场场长姚软枝”。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102521:35:262020102621:56:2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ericawu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五零重生日常更新,第 212 章 报道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