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库现在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车和牲口,车上堆着鼓鼓的麻袋,装着各种粮食。
一字排开的仓库全都大敞着门,门前路边是一排木桌,桌子后面坐着粮站的工作人员。
木桌旁边摆着一溜打开口的麻袋,麻袋里装着各色评定好等级的粮食,上面插着标牌“谷子一等、谷子二等、谷子三等、谷子四等”,或者“小麦一等、小麦二等、小麦三等、小麦四等”,包括玉米、棉花这些常见的公粮种类,都有作为示范的等级样品陈列出来,让大家都非常直观地判断自己家的公粮属于哪一等。
负责称重的工作人员面前摆着一台罕见的地秤,他拨弄着横梁上的秤锤,嘴里念出一个数字,另一个工作人员就啪啪啪地拨打着算盘。
头上尖尖的小铲子刺透麻袋,收回来的时候,中间的槽里就带出了一把粮食。不管是谷子还是小麦,工作人员都要抓起来几粒,放在嘴里用力咀嚼一番,咬得嘎吱嘎吱响。
站在他们面前的农民脸上神色就会很紧张。因为当他把嘴里的粮食吐到地上,就会宣布这家公粮是否符合要求,水分、杂质太多,就会被打回去,要求农民再晒几天,弄干净些再来交。
谁也不愿意再把一车子粮食拉回家去,过几天又辛辛苦苦拉上几十里再来排一天的队交公粮啊。
要是工作人员把手一挥,说一声“搬进去吧”,等待“宣判”的农民就会立刻如释重负,笑着扛起一袋袋粮食往仓库入口奔去。
仓库就像是一个放大的桶,墙壁上没有入口,真正的入口就是桶口。两条长木板并在一起,一头在地上,一头放在五六米高的粮仓墙顶,形成了一道四十多度的斜坡。
斜坡一边是扛着粮食、踩着上下晃动的木板往上走的农民,另一边是提着空袋子完成了交公粮任务的农民,人流穿梭,一天都没有停息。
姚软枝他们吃了午饭,又等了快一个小时,终于轮到了他们。
“搬进去吧。”负责称重检查的工作人员摆了摆手,温俊海第一个就扛起了袋子,姚软枝跟在他身边,伸着手虚扶了一下,有点担心他的腿。
温俊海却没放在心上,他一只手扶着肩上的麻袋,另一只手轻轻把姚软枝推到一边:“你去看着爹,别让他扛。”
姚文昌也听见了,把自己的黑布腰带紧了紧:“我还没老呢!”
“爹!”姚软枝拉着姚文昌的袖子,“我知道你身体好着呢,不过这不是你女婿的孝心吗?你总得给他个机会对不对?他白娶你女儿了?”
一边互助组的几个壮年男人也都哈哈笑着,上前去帮着把粮食扛着就走:“姚叔,等我们干不了了,你再上!”
温春明也跟着帮人抬粮食,看车,跑前跑后的忙活着。
姚文昌还想说什么,姚软枝已经拉着他往墙边走了。工作人员背后的墙根,没有风,只有阳光,晒着太阳暖暖活活的,舒服得很呢。
“哎哟,这不是姚厂长吗?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兜里插着钢笔的中年男人从粮库深处的小道走了出来,一抬头看见姚软枝,愣了一愣,脸上立刻堆上了笑容。
姚软枝是从单位赶过来的,衣服发型和气质和周围交公粮的农民有着明显区别。这也是刚才她拉着姚文昌跑到工作人员背后晒太阳,没有被人阻止的原因。
跟她打招呼的,正是负责粮库工作的粮委办主任丁松奎。姚软枝以前跟他见过面,不过也就是一面之缘而已,不知道对方为什么如此热情。
心里猜测着,姚软枝脸上也是露出了标准的礼仪笑容,跟丁松奎互相问好客套了起来。
丁松奎一听说姚软枝身边的老汉就是种棉能手姚文昌,立刻大声赞叹起来,伸手握着姚文昌的手不停摇着,夸了姚文昌种棉花的技术,又夸姚文昌会教导儿女,孩子们个个都争气,总之就是各种赞美,把姚文昌听得都有点承受不住了。
边上的几个工作人员不敢回头看,这是他们粮库大老板,平时严肃得很,说话都是一板一眼的,他们从来没见过丁主任还有这么一面。
有个机灵的,连忙搬了自己的凳子过去,丁松奎非要把凳子给姚文昌坐。
“我就不打扰姚厂长了,你们在粮库有事尽管找我啊。”丁松奎看了看自己的手表,才跟姚家父女道别离开。
有了这一幕在这儿,姚文昌互助组交公粮的速度明显快了很多。
温俊海赶着车,姚家父女和温春明都坐在车上,其他平车、小推车一个搭一个挂在车后面,浩浩荡荡地往夹沟村走。
姚文昌坐在车上还在想着那个胖胖的丁主任:“满满啊,老祖宗都说了,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你可不要脸皮薄心软,听人家说几句好话,给你点面子,你就答应帮别人的忙。到最后吃亏的都是你。”
温俊海有点不解,听了姚软枝的解释,就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丁松奎确实是要求你办事。”
丁松奎是县里粮食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他呢,是盯上了姚软枝手里的良种。
姚软枝提议建立种子管理体系,其中县里、乡里、生产基层三个层次都建立种子库,丁松奎就是想要把这个县里的种子库,纳入到他们粮库管理系统里。
姚家父女一个是种植能手,一个正在负责育种,还是这个种子管理体系的提议者,要是能支持他,他的成功几率就大多了嘛。xündüxs.ċöm
这么一说,姚文昌就放下了心。“这事情不是我们老百姓该管的,上面有领导负责,我们不操这闲心。”
农民把地种好,能多打粮食,能支援国家建设,就行了。
当官的事情,让当官的管去。
姚软枝和温俊海两个人交换了一个眼色,大概在姚老爹眼里,他们两个技术人员也不能算是当官的。
回到家一看,杨九香还没有回来,倒是李氏正在家里做饭,准备给姚学武和杨九香两个送饭。
看见他们回家,李氏一下子就找到了主心骨,眼圈都红了:“今天可吓死我了!”
她是真怕老二媳妇出事,万一要是命不好,大小两个都没了,老二不得心疼死啊。
“二嫂怎么样了?”姚软枝连忙问。
“抢救了大半天,还算是运气好,母女平安。”李氏心有余悸,她当时坐在医院手术室外面的时候,简直每一刻都是煎熬。后来姚学武来了,痛苦地蹲在地上,她一下子就振作了起来。
“生了个女儿啊,小丫头身体怎么样?”姚软枝听说都平安,心里也松了口气。
“生出来四斤六两,医生说,没啥大毛病,以后好好养着就养回来了。”
姚文昌点了点头:“人好好的就行。”
“就是杨家,离解放乡这么近,我都碰见他们村的人了,让人给他们捎了口信,这一天也没见他们家来人看老二媳妇。”李氏皱着眉头,很不高兴,“半下午了,老二媳妇那个嫁到解放乡街上的七姐才来看了一眼,空着手来,站在床头看了两眼就走了。”
姚家也不图她几个鸡蛋啥的,只不过这事情不是这么办的嘛。
不管怎么说,都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杨九香又时不时地往娘家送东西,可没有一点儿对不起娘家的地方,这次出了这么大的事儿,杨家人就算是空着手来,在医院里好好照顾杨九香也行啊。
见都不见个人是什么意思?
李氏抱怨了几句,姚文昌对她摆了摆手:“都嫁到姚家了,又不是他杨家人,随便他们怎么办。咱们家难道还缺吃的穿的?”
温俊海和姚软枝见没事了,就带着温春明一起回家。
李氏让他们留下吃了饭再走,姚软枝说:“我怕好好在家都做了饭了。”他们回去不吃,就该浪费了。
“好好这姑娘,肯定是做饭了。”李氏挺喜欢温好好的,小姑娘特别勤快,眼里有活,家务也做得好,心眼也单纯,要不是害怕别人笑话他们换亲,李氏还真想给姚学义把温好好给定了。
果然,回到家里一看,温好好已经做好了饭,一溜几个孩子都坐在教室里,一边写字一边往窗户外张望呢。
“这是在看啥?”姚软枝摸着温乐田的脑袋,在教室门口就能看见他伸长了脖子的样子。
温乐田笑得好开心:“大姐,嫂子回来了,可以开饭了!”
大姐说,大哥大嫂和二哥都没回来,他们不能先吃饭。唉,饿得他肚子里都唱大戏了。
温俊海也露出一丝笑意:“好,吃饭了。”
天气冷了,温家已经不在院子里吃饭了,大饭桌被搬进了堂屋里,早就分工明确的小家伙们立刻变成了忙碌的小蜜蜂,从厨房到堂屋,来回奔忙,很快就把晚饭端上了桌。
晚上,姚软枝继续给来听课的村民们扫盲,现在来听课的村民越来越多,教室里已经坐满了人。因为姚软枝不仅仅是教他们认字,还教他们很多和种田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对他们来说非常实用。
没想到,随着听课者越来越多,事情都传到了县里,连梅金英都知道了。
她让姚软枝把自己设计的那些识字卡片和农学知识拿一份过去过了没几天,梅金英竟然通知姚软枝,说县里新华书店想要把她这些卡片和教材拿去出版,名字就叫农民识字卡片和农业基础知识三百条。
“当然了,钱是不会少给你的。”梅金英上下打量着姚软枝,“真是不知道你从哪儿来的精力,上班不闲着,下班还是忙,累不累?”
“还好。”姚软枝笑着回答,“因为不是太难,所以都还能应付得来。”
梅金英也笑:“应付得来就好。”
第二天姚软枝才知道梅金英这话是什么意思两个记者跑去给她做了一个专访,把她从小到大、从内心到行动,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发掘和升华。
在元旦的铁原日报第一版,就刊登了一篇占据半个版面的文章永不停止前进记全国先进工作者姚软枝同志。
作者有话要说:好了,可以去睡觉了。晚安。感谢在2019122523:30:252019122700:59:5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冰色百灵15瓶;ericawu10瓶;龙女晓澜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五零重生日常更新,第 122 章 公粮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