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读文学>穿越小说>大明嫡子>第476章 一切形式皆为皇权
  以中原耕种征讨草原游牧,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羊背到马背上的草原游牧,就如同草原上的风一样,永远没有定所。

  强敌来,则退之。

  敌退,则归。

  而在长城之外,茫茫无垠的大漠草原,便是熟悉的人也能走错路,贰师将军前车之鉴,自古都被将军们牢记心中。

  辽阔的草原,漫长的补给线,才是中原军队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自洪武二十四年开始,张志远投身北平都司,入围燕王府,久在关外领兵征讨。

  他的军略核心很简单,以少量的军马征讨草原,就食于敌。兵马少,则可以在征讨如星辰一般散布草原上的部落之后,将敌人的物资化为自己的补给。

  张志远麾下的兵马,是十人到百人,再到千人。

  而如今他已经是北平都司的指挥佥事,燕王府护卫都司指挥,以他的权位以及燕王对他的信任和器重,足以在北平调动万余兵马出关征讨。

  然而,张志远依旧保持着最多不过三千人的兵马,为大明出关打扫草原。

  小杀神的威名是蒙古鞑靼部的人传出来的。

  当张志远以小杀神的名头纵横在长城东侧草原上后,蒙古鞑靼部终于是摸清了他的用兵之法。

  鞑靼部的上层甚至是有意借张志远的手,去推动散落草原上的族群聚集,如此才好更有效的统治长城东侧的势力。

  在草原上,人们始终相信,中原人来了终究还是会走的。草原上的土地只能长出牧草,却永远都不可能长出庄稼。

  “收兵!各队召回!”

  “收兵!各队召回!”

  “收兵!各队召回!”

  当传令兵驾马穿梭在弥漫着的硝烟里,天边已然擦亮,空气中飘散的硝烟伴随着血腥味,一整夜难以散去。

  一顶顶的帐篷化为乌有。

  碧绿却因为季节而开始泛黄的草甸上,被鲜血染红。

  惊慌的牛羊践踏出无数的印记,离着远远的,在高岗上,在沟壑间,惊惧的望着被中原人来回践踏的家园。

  “收集牛羊,收集干肉,收集尸骸。”

  新的传令兵接到了新的军令,开始御马策动在结束后的战场上。

  正在严格执行不留活口的军令的明军将士,开始在各自的小旗官、总旗官、百户们的召集下聚拢起来。

  随后开始执行新的军令。

  收集牛羊,是为了带回关内,作为功劳。

  收集干肉,则是为了保证大军班师路上能有充足的粮草补给。

  至于收集尸骸,这是为了不让敌人的尸骸暴露在草原上,引发可能会出现的瘟疫。

  唐可可站在一堆牧民们收集的牧草堆上,看向四周:“老子的刀呢!”

  在他身边的草堆上,插着一根不知从哪里捡来的长枪,红缨因为沾染了太多的鲜血而紧紧的贴在枪杆上,鲜血狰狞的从枪头一直蔓延生长到了草堆里面。

  唐可可的呼喊声没有人在意。

  当一个鞑靼部族群彻底消亡后,作为征讨者,还能站着喊话已经是一件充满运气的事情了。

  “杀不了了,往后只能是长城后面的大军尽出,才有可能取得战功了。”

  面甲向着里面凹陷的张志远提着已经卷了刃的刀,从远处走上草堆,有些疲倦的说着话,杵着刀坐在了草堆上。

  张志远两腿撑在草堆上,双手搭在膝盖上,只是少顷的功夫,土地的力量便开始牵引着浸透进他衣袍中的血水,一滴滴的滴落下来,融入草堆里面。

  唐可可吐了一口血沫,恹恹的冷哼一声坐在了张志远的身边:“杀了一整夜,你还在想着杀人的事情?当真是将自己当成小杀神了?”

  “不杀不行!”张志远摇摇头,干涩的笑着:“朝廷这几年,南征、东征先后灭国,朝廷屡屡增设新道。交趾道、占城道北运粮草物资,瀛洲一地每年供应数百万金银。可是盛世却还没有到来,因为我朝最大的敌人还在这里!”

  唐可可转头,白了张志远一眼:“这不是你该想的事情,自有朝廷去思量定夺。”

  缓过气的张志远还带着些脱力的撑起双手,艰难的取下头上的头盔,露出满是血渍的脸,散落的发梢上亦是开始不断的滴落着血珠。

  “瓦剌部派出使臣前往应天了。”张志远低着头说了一句,随后又道:“你我都清楚,如今鞑靼部的势力已经经由我等之手,集中在了几处。朝廷只要等新政带来的影响消化掉,开始出现效果,南征、东征那边投入的兵马就会调集到九边。到时候就是我大明真正走向盛世的最终一战!”

  唐可可双眼定定的看着张志远,冷笑了两声:“举国之战,岂是你我能够置喙的?届时数十万大军,你都没资格领军一路,最多为一军前锋罢了。你该想的是,什么时候能回应天城,能和嫂夫人还有儿女们过上真正安生的日子。”

  “此非我等可想之事。”

  张志远伸手冲着脸上抹了一把,试图擦去那些开始变得黏糊糊的血渍。

  唐可可长叹一声,双手撑到身后,抬头看向逐渐泛蓝的天空:“朝廷这些年做的事情,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让像你这样的人,可以和家人团聚。”

  “吾辈献生,后世绵延,这是我张志远的期望!”

  “和你说不通!”

  唐可可骂了一声,站起身拍拍屁股,目光向着四周张望了一圈。

  “老子要去找老子的刀了!”

  ……

  “刀……”

  “取……老夫的……刀来”

  大明。

  中都。

  凤阳城。

  信国公府。

  前院主屋里间,信国公府汤家男女子嗣,从屋里一路站到了屋外。

  四下里,仆役们垂手顿足,不敢有半点的动静。

  前院外头,管事们已经开始派出一路路的信使,往中都各处功勋家中送信,更有一队人马直出凤阳城,往京师应天城而去。

  大明开国功勋、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俸禄三千石,信国公汤和,已到药石难医,油尽灯枯之日。

  “取老夫的刀来!”

  里屋,满脸斑斑,头发苍白,却忽然双目透亮,面上涨红的汤和,挺起上半身,冲着床榻旁的妻儿怒吼了一声。

  “取刀!”

  “取公爷的刀来!”

  “快将父亲的刀取来!”

  床榻旁,汤和的妻儿冲着屋外悲怆的嘶吼着。

  原本在床榻上挺起身子的汤和,听到妻儿的嘶吼,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缓缓的躺回到床上。

  “要老夫洪武五年追随徐王爷征讨关外的那把刀!”

  洪武五年,汤和以右副将军的身份,追随当时的大将军徐达北伐,在断头山遭遇敌军,不利战败,指挥使张存道不幸阵亡。

  皇帝并没有对此予以追究,而让汤和与李善长一同驻扎中都宫阙。随后又北上镇守北平,修筑章德城。

  随后,汤和继续跟随大将军徐达征讨草原,在定西将扩廓击败,平定宁夏,向北追击至察罕脑儿,擒获蒙古猛将虎陈,缴获马牛羊十数万头。而后继续用兵,功克东胜、大同、宣府。

  洪武五年接连大战之后,汤和因功获封,赐爵中山侯。

  那是汤和成为大明信国公最重要的一年,在六年之后,也就是洪武十一年的春天里,汤和晋封信国公,参商军国大事,操练地方军马。

  “取洪武五年,封侯佩刀!”

  屋里,再也不用汤和催促,自有儿女冲着外面呼喊了起来。

  汤和躺在床榻之上,早些年南征北战留下的道道伤痕,如今像是一并重新苏醒,折磨着他的肉体和灵魂,而他的脸上却只有那一缕淡淡的笑容。

  一如当年,大明的国号,第一次在应天城里响起时一样。

  “还要什么?”

  信国夫人谢氏带着红透了的双眼,靠坐在床边,深情的望着床榻上的丈夫。

  “好想再回一次应天……”

  汤和脸上的笑容透出了一丝苦涩。

  “已经让人去应天报信了。”

  汤和艰难的转动着脑袋,看向屋里拥挤的人群,笑了笑:“徐王爷走了,常王爷走了,老夫也要走了,可我大明的盛世就要来了……”

  最后几个字,汤和说的很用力。

  屋里再一次响起了悲鸣声。

  “刀呢?”

  汤和的声音越发的低了,望不见自己的佩刀,他的眼底终于是多了一些害怕,不是对死亡的害怕,而是谁也分不清的畏惧。

  “披甲……”

  “去前厅……”

  汤和静静的说出了自己的要求,而后便缓缓的闭上了双眼,鼻间只剩下最后那一缕久久都不肯断掉的呼吸。

  谢氏迟疑了一下。

  “为公爷披甲!去前厅!”

  一名汤和的子女,低吼了一声。

  人们终于反应了过来,纷纷开始忙碌起来。

  屋里拥挤的人群被驱赶走,汤和的儿女们亲自搭手抬来了软榻,将汤和挪到了榻上,随后又驱赶走想要上前的仆役们,亲自抬着软榻往前厅赶去。

  被尘封在信国公府多年的甲胄,被人们找出来,擦拭干净。

  人们走的很慢,却又显得很快。

  所有人都清楚汤和此刻的心愿,大抵就剩下看着自己着甲的模样,再去一遭应天城。

  应天城是去不成了,着甲的遗愿却要落实。

  少顷,汤家众人终于是抬着汤和到了前厅。

  一直闭眼躺在软榻上,已经开始进气少出气多的汤和,似是心有所感的睁开双眼。

  “灌药吧……”

  汤和的声音虚弱的开始发颤。

  而他刚一说完,赶到前厅里的所有人,终于是开始嚎啕大哭了起来。

  灌药。

  那药饮下之后,所能灌入力气,可盏茶的功夫便会再无生机。

  药很快就被送来。

  一同送来的还有汤和的战甲和佩刀。

  药下肚,脸色苍白的汤和,终于是让人觉得多了一丝生机,脸上也散发着怪异的绯红之色。

  在众目睽睽之下,汤和竟然是撑着手在软榻上坐了起来。

  “着甲!”

  汤和声音苍劲有力的低喝了一声,亦如当年他在军中,号令亲兵为自己披甲一般。

  谢氏与儿女带着满脸的不舍和痛惜,将汤和从软榻上搀扶起来。

  汤和张开双臂,架在儿女的肩膀上。

  谢氏领着儿女,开始一件一件的为汤和穿上明军军袍,系上一件件的战甲,批上那一袭殷红的披风。

  堂前厅外,汤府的人已经跪了满地。

  终于,谢氏与儿女们终于是为汤和批上了左右的甲胄。

  将军椅被放在堂上,汤和张推虎坐,双手杵着长刀挺直腰板,端视前方。

  坐北望南。

  那南。

  是应天。

  “老夫壮否?”

  “公爷壮哉!”

  “老夫雄否?”

  “公爷雄哉!”

  “老夫愿为大明再战四十载!”

  “公爷勇传三军兮……”

  四十年前,至正十二年,汤和带着十多名壮士投身郭子兴的红巾军,因功获封千户。信与朱元璋,邀来参加义军。

  大明的开场,就是这般。

  四十载,而今姑息,功勋将逝。

  “老夫雄哉兮!”

  “老夫壮哉兮!”

  “老夫勇传三军……”

  接连三声豪迈之言而出,却有一字落下。

  声已歇。

  余音绕梁。

  将军持刀端坐,不动如山,如中流砥柱!

  谢氏慌张的抬起头,眼中带着悲怆,泪如雨下。

  “大明信国公,薨!”

  管事双目落泪,大声的朝天悲鸣着。

  “大明信国公,薨!”

  仆役们开始向外哀嚎着。

  堂前厅外,管事仆役们早有筹备,素缟伴着余音缠绕上梁。

  哒哒哒。

  马蹄踩在凤阳城的街巷中,显得有些凌乱。

  “快!”

  “再快一点!”

  朱允炆掀开幕帘,望着前路,冲着车夫嘶哑的叫喊着。

  晃动的幕帘后,马车里,端坐着一名新妇。

  马车乃至信国公府前。

  尚未停稳,朱允炆已经是跌跌撞撞的跳下马车。

  “老公爷!”

  “老公爷!”

  冲入信国公府,朱允炆站在堂前,望着堂下端坐不动如山,披甲持刀的汤和,双眼顿时一红。

  ……

  应天城开始下雨了。

  在这个深秋里,掀起了几分凄凉。

  雾气从泥土中泛滥而出,让人早早的围炉取暖歇息。

  一场秋雨一场寒。

  似乎,洪武二十八年的冬天,要比往常来的更早一些。

  一队身着素服的人,从龙湾码头登岸,牵马而出,驾马冲入外金川门。

  没人敢于阻拦,即便是守城官兵。

  那素服,插着大明信国公府的旗号。

  这是报丧!

  大明第一个荣养在家的开国功勋,薨逝了!

  ………………

  ☞月票☜☞推荐票☜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嫡子更新,第476章 一切形式皆为皇权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