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赞同大司马所言。”
户部尚书夏原吉接话道:“虽然京同铁路与玉同铁路的修建难度都不小,甚至有些路段需要凿穿山体,但此两条铁路贯通之后,于朝廷而言,却利在千秋。”
不等朱高煦发问,他继续往下说道:“如此朝廷每年可节约漠北至京师运输所耗至少上百万两银圆,漠北特产的马铃薯、牛羊马匹、奶制品等市价便可降低至少五成,其销量必定会跟着翻一番,甚至数番。”
“漠北军民的岁入将随之大增,如此人心则会更加稳定,为将来设立府县,夯实了基础。”
“大司徒还少算了一账,漠北军民收入增加了,朝廷的税收也会跟着增加。”
朱高煦抚须笑道:“坊间传闻大司徒是这天底下最会算账的人,看来传闻有误啊!”
“陛下英明。”
夏原吉微微欠身,告罪道:“臣老眼昏花,经常忘这忘那,竟然没有想到这一点。”
他并非没有想到,而是不愿意说罢了。
其实,像夏原吉这样了解朱高煦秉性的重臣,心里头都非常明白,朱高煦既然要修铁路,就必然会修。
别看有些朝臣的反对声音很大,但根本就无济于事,除非朱棣开口,否则这世上没有人能让朱高煦改变主意。
对历经洪武、永乐乃至乾熙的三朝老臣来说,现在的乾熙帝就像一尊真神,没有他办不成的事。
远的不说,就说朱高煦登基以来想做的几件大事,无不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第一,推行卫所制与募兵制相结合的新兵制,重立大都督府,新置九个都督府,改组兵部。
此事不仅办成了,朱高煦还在亲征大漠时证明了募兵制军士的战斗力。
瓦剌、鞑靼的覆灭,相当于等于为朱高煦竖起了一尊受人膜拜的神像。
兵部下辖的民兵局、警安局等府县分局,也在各省防御巡守使司的节制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地方治安前所未有的稳定,甚至可以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改组兵部,设立防御司的成功,等于为朱高煦的神像刷了一层金粉,让皇帝有了金身。
第二,在贵州施行巡抚制试点,推进改土归流。
齐泰上任后,因势利导,以俗治俗,辅以宽容有度的朝廷律令,为迫切需要朝廷主持公正、摆脱土司主官压迫的土民、山民、蛮民带去了希望。
许多渴望与外界交流的贵州原住民,纷纷请愿朝廷派遣流官到贵州。
齐泰也在朱高煦的大力支持下,于贵州境内广建书院、学舍,开拓商道、驿站。
短短数年,大部分贵州原住民借助商道驿站之利,贩卖土特产,使得年收入翻了好几番。
大势所趋之下,除了少数深山老林,凡是官道驿站目前能修到的地方,皆废土设流,收归朝廷直管。
这件事,让乾熙皇帝的金身变得更加坚固。
第三,修建宁夏、辽阳连接京师的有线电报。
有线电报的成功通电,使得京师与宁夏、辽阳之间互通消息,变得既迅速,又准确。
乾熙四年春节,朱高煦通过有线电报,用三才电码给宁夏、辽阳的官民们发去了新年祝福,并在收到官民回馈后再次回电,双方之间进行了数次互动。
此事成功之后,朱高煦在民间百姓眼中,与真神已经没有区别。
因为他们朴素的认为,能指点墨巧司工匠们发明出这种神异之物的皇帝,必然是真神下凡。
否则,百姓们实在难以理解,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听不见的电报,竟然可以传递消息,数千里的距离,转瞬即至。
相比之下,朱高煦在乾熙六年裁撤努尔干都司,新增置辽西省、松花江省、黑龙江都司、努尔江都司,倒显得理所当然了。
总而言之,别说齐泰、夏原吉在朱高煦处置了右佥都御史李新等人后改变了主意,就连蹇义、于彦昭、李景隆、徐辉祖也相继出言附和齐泰的观点。
“既然如此,朕准了诸卿的建言,先开建京同、玉同两条铁路,但工期要缩短,朕只给四年的时间。”
朱高煦目光扫过徐辉祖等七人,朗声道:“修建铁路比铺设有线电报要难,朕原本打算把京同铁路交给于谦主持修建。可胡濙重掌专利局之后,于谦已被朕派出去督修‘辽阳至吉林有线电报’。因此,主持修建京同、玉同两条铁路的大臣,诸卿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这个问题虽然不是送命题,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因为被推举者若是将来在任上犯了错,或是耽误朝廷建设铁路的工期,那么今日的推举者则需要负连带责任,至少也会被御史弹劾一个识人不明之罪。
此乃举荐责任制。
尽管历朝君王都知道举荐责任制与官员间的党争、包庇有密切关联,却依然坚定不移的施行这一制度。
原因是此制度的存在,有个最大的好处,即可以限制官僚的权力。
因为若没有举荐责任制,官员们完全可以以个人喜好为导向,手下谁给的钱多就提拔谁,谁拍的马屁好就提拔谁等等,毕竟被提拔的人犯了错,这个官员也不需要承担责任。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反之,举荐要负连带责任,情形严重者会被撤职的话,那么官员们在举荐人时就会慎重,甚至会多方面考核或试探被举荐的人。
如此便可极大的杜绝官员对举荐权的滥用、乱用。
此时,就算是久掌吏部,对朝廷储备的各种人才了然于胸的蹇义,也是眉头紧皱,认真在脑海中思索着合适的人选。
“陛下,臣推举顺天府尹王骥主持修建京同铁路。”
李景隆出人意料地打破沉默,率先开口道:“王骥自乾熙元年五月就任顺天府尹以来,廉洁公正,不附权贵,敢于替百姓申不平,为朝廷办了不少实事。”
“京同铁路的修建,涉及到拆迁及安置事务,非公正为民之人不可升任。这一点,王骥附和要求。”
“再者,修建铁路并非高坐衙门大堂指点手下人干活就行,还需要不畏艰辛,亲临工地,甚至明察暗访,以防有人偷工减料。可见体弱胆小之人,断不能胜任。”
“而王骥此人乃武事科进士出身,精于骑射,刚毅有胆。如今虽已年过五旬,却依旧威武有力。由他主持修建京同铁路之事,臣觉得甚是妥当。”
朱高煦当然知道王骥,毕竟此人能升任顺天府尹,皆是他朱高煦一手提拔而来。
早年王骥经县学推荐入金陵常科书院进学,于永乐八年考中武事科进士,授职兵科给事中。
不久后,他兼御史之职,奉命巡察山西旱灾,并在深入了解盐池地区百姓疾苦后,奏请朝廷免除盐池拖欠的赋税二十余万石,得到了朱棣恩准。
经此一事,王骥从寂寂无名的寻常官员,一跃成了山西盐池地区百姓心中的大清官,并由此得到了朱高煦的看重。
之后,王骥历任应天府府丞、行在都察院御史、山西按察司副使。
乾熙元年五月,朱高煦借吕震桉,对六部九卿进行了人事调整,原顺天府尹顾左被升为都察院右都御史,时任山西按察司副使的王骥受召入京,担任顺天府尹。
“不错,王骥老成持重,是主持修建京同铁路的合适人选。”
朱高煦没有询问众臣意见,而是直接下令道:“内拟旨,自即日起,于工部下设铁路局衙门,设侍郎一名,专司铁路营建、修缮等事务。”
“暂于铁路局下设直隶清吏司一处,依制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由顺天府尹王骥兼任工部铁路局侍郎,主持修建京同铁路之事,限期四年完成。”www.xündüxs.ċöm
PS:昨天下班太晚,累成狗了,所以没有码出来。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重生朱棣之子更新,第三百七十章:设铁路署衙门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