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夫子好,小子是董晓海家的孩子,大名叫董秋,今日娘亲带我来拜师,想跟着宋夫子学习认字!”见王氏哆哆嗦嗦的很紧张,阿秋不得不自己先开口了。
阿秋年纪虽小,说话很是清晰,态度也大大方方,比起一旁的母亲看起来更显得镇静,宋夫子心里对董秋的初印象还是很不错的。董家的事儿他也听自家媳妇说了一些,不过很多事以讹传讹,三人成虎,他没有接触过董家人,自然是不信自家媳妇对董家不好的说法了。
不过旁边本打算离开的宋夫人一听是董晓海家的,便立刻停住要离开的步子,眼波一转,冷笑着说道:“哟,原来是王迎春啊,没想到您居然带着孩子来我家拜先生,不过我家夫君虽然仁义,可是也是要吃饭的,这束脩可是不能少的。你家现在这情况能拿出一点束脩出来吗?不是吃饭都要去姨娘家去蹭的吗?”
王四儿为了和村里的宋家交好,以便让宋夫子多照顾照顾自家的孩子,经常特意跑到青溪村的上游和宋夫人凑到一块儿洗衣服,这青溪村的河水分为上中下三个洗衣服的聚集地,王四儿家靠近中游,去中游的河水洗衣服是最近的,但是她总是中游上游轮流去,既没有受到中游洗衣的妇人们的排挤,又在上游的妇人那儿得到了好感,算得上是左右逢源了。不过王四儿一逢源,王三儿就被黑惨了,凭王四儿那张能将死的说成活的的嘴,王三儿那张闷嘴以及几乎不和村子里人打交道的性格,村子的大部分妇人对王三儿可算不上好感,更谈不上亲近同情了。
王氏对读书人有一种本能的畏惧,所以对读书心里一直都有着盼望的,不过自己是没有机会了,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宋夫人这样明显的嘲讽,让王氏的脸涨得通红,手都不知道该放到哪里,却连一句话也辩解不出来,她不知道为什么宋夫人对自家这么反感,以为自家穷让宋夫人瞧不上,心里更是自卑得不行。
阿秋可不管了,他看着娘脸上的难看,便仰着头说道:“宋夫人,我娘说了,就是砸锅卖铁也会交上束脩,断不会让宋夫人家因为嫌弃我家贫困,而不让我这小子来读书的。至于去姨娘家蹭饭,宋夫人是哪只眼睛看见的?我姐姐可说了,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王氏见阿秋居然直接反呛宋夫人,连忙瞪着眼睛示意阿秋老老实实地闭嘴,嘴里道歉道:“对不住了宋夫人,孩子小,不懂事!”
宋夫人本想着还要开口说些什么,宋夫子说道:“夫人,你还不出去忙?董家娘子,对不住了,我家夫人性子急,在外面听了一些口舌,便偏信了,希望董家娘子不要放在心上。你家孩子年纪小小,倒是个机灵会说话的,这样的好苗子,我宋某人可是不能放过啊!”
言下之意,这个学生是收了。并不是因为宋夫子心里多善良,而是这董秋的表现让他眼前一亮,当着他的面也敢直接说话,而且是指责自家夫人的话,比起很多见了他如同老鼠见了猫的学生要镇定不少,这样的好苗子他自是不愿意放过的。宋夫子不在乎董家的琐事,但是遇上可教之才,还是起了心思,毕竟一个私塾里能出来的人才从来就没有多少。若是这小孩子有个好前途的话,于自己的名声是大有好处的。
阿秋没有想到自己那样说了宋夫人之后,宋夫子还愿意收他这个学生,心里很讶异,不过很快就兴奋地行了跪拜之礼,“学生董秋拜见夫子。”
王氏很激动,将袖口里塞好的一两银子拿了出来,她只知道自己小时候私塾的束脩只要二十文,过了这些年,宋夫子又教出来几个秀才,这束脩肯定会往上涨的,不过具体多少,她也没有问别人。卂渎妏敩
宋夫子没有想到这王氏居然一下子拿出一两的束脩,不过既然心里很看好董秋这个孩子,自然从开始就要打好交道,自然推据了,“董家娘子,这束脩可太多了,你家的事我也听说了一些,这钱还是留着给董秋的父亲看病吃药吧,董秋这孩子得了我的眼缘,束脩就免了。董秋若是好好听我这夫子的话,知道上进,向着赵秀才学习,我就欣慰不已了。”
听了宋夫子一番话,王氏依旧坚持要把束脩留下,宋夫子看好阿秋是一回事,这束脩是另外一回事,她可不能再欠宋夫子家大人情了,尤其在宋夫人那样说之后,嘴里不停地说道:“那怎么行?束脩不给,我心里不踏实!夫子,那可不行啊!”
最后见王氏坚持,宋夫子也不愿意拉扯有失斯文,便只好收下一两银子,回屋子里找了四百文铜钱给王氏,“既然董家娘子这样坚持,宋某人也就收下,不过一两银子的束脩太多了,我这的束脩一年只要六百文钱就行,剩下的钱拿回家吧!”
王氏终于接过找回的钱,将董秋留在宋家,拜别了宋夫子和宋夫人,匆匆迈着步子回家了。
学堂就在宋夫子屋子附近,宋夫子见王氏走了,便指着最靠外面的瓦屋子说道:“最边上的是刚入学的低龄学童,你去那里先找个位子坐下,认识认识里面习字的同窗吧。”
董秋也不害怕,只是有些紧张的一个人朝着夫子指的那间屋子走去。
见董秋走远了,宋夫人才冒了出来,平日里她还是有些怕宋夫子的,嘴里抱怨道:“那个王三儿给一两银子干吗不收啊?六百文的束脩是最低的了,人家多送点来,你还推出去了!”
宋夫子摇了摇头,眼里有着微微的责怪之意“无知妇孺,眼光忒浅!我做事自有深意,你不懂就不要瞎掺和!”
宋夫人知道自家丈夫确实做事很周全,以前说看好赵家秀才,没想到真考出了秀才,还是案首的好名次,这让宋夫子家在村子更受尊敬了,隔村都把孩子送到这边来读书,连束脩收的都越来越多,也是,谁家不想孩子考个秀才中个举人啥的,光宗耀祖啊?
宋夫子本人考个秀才后屡试不第,才歇了心思,才青溪村接了老夫子的活计,安心教书育人,他虽然考试不顺,不过看人准,教书对着有前途的苗子向来是小灶开得多,管得严,至于那些看不上的,表现不好的,则是不花费啥心思的。董夏若是去了学堂,就会发现,这宋夫子和现代只抓尖子生的老师很像。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穿越之青溪农家更新,30 拜先生成为小学子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