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朱祁镇坐不住,不是说他顽皮,而是他身体站不起来,在椅子上也坐不住,旁边的宫女一个劲儿地扶着。
再是女主孙若微,胤礽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她,总之她就是摆出一张厌世脸面对所有人,除了她的儿子。
居然还有人说这是高级脸!
咋的,我们都是低级脸?
在饭桌上看见这张脸,还能吃下东西吗?
还有朱瞻基身体虚弱声音虚弱,胡善祥有些得意还有些担心,张太后极力想表现皇室家庭的和谐,但是所有人都面和心不和。
这顿饭很是闹心。
饭后,胤礽直接被朱瞻基带走了,胡善祥明显舍不得,但朱瞻基根本不给她接触胤礽的机会,可能是她当初“生个孩子,他们家的天下我们家要占一半”把朱瞻基给吓到了,生怕太子受她一点儿影响。
回去以后,胤礽就开始回忆明朝历史,想想自己要怎么做,朱祁镇朱祁钰两兄弟轮番上位带来的血雨腥风,成化帝朱见深给他爹收拾烂摊子,到朱佑憆垂拱而治英年早逝,朱厚照想要和文官集团抗衡,但是也英年早逝,嘉靖隆庆万历……www.xündüxs.ċöm
到天启崇祯时期,正好赶上小冰河期,天灾不断,粮食大幅减产,农民起义……
等等!
他似乎遗忘了什么。
胤礽在床上翻来覆去,就在鬼差以为他今天晚上不想睡了的时候,他忽然翻身而起,问鬼差:“我的金手指还在不在?”
鬼差:“什么金手指?你大半夜睡迷糊了吧?”
胤礽恨不得抓着鬼差的肩膀前后摇动,“在公元前世界里的金手指!种田外挂!粮食增产的那个!还在不在?”
鬼差:你咋又想起这事了!
他点头,“在!”
那就好!胤礽满意了,躺下睡了。
鬼差:“……”搞啥啊这是!
第二天早上,鬼差看着胤礽画出来的东西,才明白他想干什么。
一张上好的宣纸,作画人师承名家,他认认真真画出了一条藤,藤上结着一堆长条薯类,鬼差当时就想起了穿越者必备技能——种红薯!
鬼差:“你怎么也想起这事了?”这年头的穿越者不是盯着红薯就是盯着苞米,再不就是天花,似乎这几样是穿越者标配,你不做就是落了下乘一样。
胤礽理直气壮,“就允许那些个穿越者穿成我的兄弟,用这些在老爷子面前卖好,把我衬得像个傻子一样,不允许我用吗?”
别以为他不知道!
有好多穿越者穿成老五老七老十二之类的,一边抱着他太子殿下的大腿,然后就被康老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边说着自己人淡如菊,啊呸,是毫无争权夺利之心,一边开始种红薯种苞米搞牛痘治天花,一边把他这个太子贬到泥里去,而这个时候穿越者表现出极大的胸怀、爱民如子的性格、不慕名利,使得皇帝大为放心,最终皇帝废掉自己,改立这个穿越者。
而穿越者成为太子后,还要来到他面前说上一句,“二哥,不管你信不信,我并不是自己想当这个太子的。”
这个太子之位是皇帝硬塞给我的,实非我所愿,我品行高洁,不慕名利,只想为这大清的百姓做些什么,没想到皇帝会让我做太子。
或者写自己感觉不如穿越者多矣,所以主动请辞。
胤礽:凭什么他们能做种红薯,我不能种,我可是买了金手指种田外挂的!
鬼差:那当然不是。
他看着胤礽拿着画好的图去找朱瞻基,用祖宗托梦的名义,告诉他安南、吕宋有粮名“地瓜”,产量很高,若广泛种植,可解天下饥馑。【1】
当然,最后一句是夸张的。
朱瞻基有些半信半疑,他还细细询问了胤礽,是谁说的,你怎么知道那是爷爷,爷爷身边还有谁,他们对爷爷什么态度。
胤礽根据剧中人物的关系一一作答,最后朱瞻基相信了,毕竟之前他爹也有过托梦,还不止一次。这红薯能增产无数,而且他以前也有再派郑和下西洋的心思,并且心痒难耐,但此时他还真不能这么做。
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关于他下西洋的目的、路线,说法不一,但大体上有那么几点:寻找失踪的建文帝;为了宣扬大明国威。
建文帝,朱棣是终生都没找到的,宣扬大明国威的话,如果说“撒币”也是宣扬国威的一种方式,那么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明朝前期外国各国向中国派遣使者的频率之高是历代前所未有的。永乐时期,外国使者来朝318次,平均每年就有15次。
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巩珍写的《西洋番国志》记载:“永乐初,敕遣中外重臣循西海诸国昭示恩威,扩往圣之鸿规”。【2】
但这并不是那些海外小国诚心臣服于大明,而是明朝实行了“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制度看,也就是明朝会以超过商品价格多倍的价额来赏赐“朝贡者”。
而且下西洋得来的宝物大部分留在宫廷,或者被宫里赏赐给藩王,与民间无利。
也就是说,这是在拿民间的钱去买“天朝上国”的名头,成全皇室的奢侈生活,完全是赔本的买卖。
后果就是,中国的铜钱不断外流,造成了国内铜钱稀缺,纸币(大明宝钞)贬值。
宣德年间,大米、棉布等物资的价格比洪武年间上涨了50倍,布匹的价格更是上涨了300多倍。
在永乐时期,大臣们就纷纷上书“外国取宝之非”,建议停止下西洋的活动。
永乐十九年,迁都后的四月八日,一场大火烧毁了三大殿,人们认为这是对明朝一系列活动的警示。出于对上天的敬畏,再加上上面提到的财政困难,得不偿失等原因,朱棣最终停止了下西洋。
朱高炽继位后,下诏“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皆停止”。宣德六年,朱瞻基命令第七次下西洋。之后,因财政已经无法支持远航活动,下西洋最终被停止。【3】
宣宗本人对下西洋还是有些兴趣的,但眼下确实不行的,一是因为财政紧张,二嘛,朱瞻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是强弩之末,而他选定的继承人还是个孩子,大明即将迎来一位幼冲之主。这个时候,实在不宜再去劳民伤财。
但是他又很馋这个产量高的红薯,所以他命人传来了东厂督主兴安,锦衣卫指挥使徐滨。
正要让胤礽回去,朱瞻基想了想,带着胤礽一起旁听了。
之前也见过兴安和徐滨,但无一例外,他们并没有后世影视里厂卫咄咄逼人、专权跋扈的模样,反而有些低调,尤其是兴安,若不是早就知道他的身份,胤礽绝对想象不出他就是某些臣子嘴里“残忍阴毒”的东厂督主。
这次他只是乖乖坐在旁边,当个旁听的角色。
朱瞻基先说太子殿下得上天庇护,得祖宗认可,先帝托梦告诉他,安南和吕宋有良种名“红薯”,产量高,广种耐瘠,让他们东厂和锦衣卫派出一队人,在不惊动当地人的情况下,将此物带回。
兴安和徐滨认认真真听着,消化了这个有点匪夷所思的消息——胤礽看得出来,兴安很快就接受了,甚至有点与有荣焉,觉得天佑大明。徐滨有些半信半疑,但一听说这红薯在哪里都能种,表情就变得坚定了,大概是觉得必须得去找一找,这可是能活万民的东西啊!
胤礽就静静地听着,看见朱瞻基命令他们各选出一队人,一同出发前往安南。
待这两人离开后,朱瞻基才问:“知道我为什么要派东厂和锦衣卫一同出去吗?”
胤礽道:“为了互相掣肘,互相监督,不致使一方独大。”
朱瞻基赞道:“聪明。”
接着又对胤礽说道:“太/祖设锦衣卫,太/宗设东厂,给了厂卫监察百官之权,朝臣、民间多称厂卫为鹰犬,对厂卫极尽贬低,认为他们的存在有损帝王英明神武的形象,但其实,他们是怕他们做的事情被厂卫发现,进而报给皇帝。”
“皇权从来都不是一直稳固的,遇到一个无能的皇帝,或者忽然冒出一个心存不轨的臣子,皇权就会旁落——君臣相合,从来都是在明面上的,背地里有多少龌龊、多少争斗,太子,你要明白一件事,皇帝与臣子,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臣子们想要事事都听他们的帝王,但是这怎么可能呢?”
“臣子们,尤其是那些文官,嘴上说着忠君爱国,背地里欺男霸女、横行霸道、鱼肉乡里的,大有人在。你要看到他们背后的龌龊,而厂卫是你的眼睛,他们能让你看到朝臣背后,到底是忠良,还是奸佞。”
朱瞻基说完这一通帝王心得,才摸了摸胤礽的头,“听懂了吗?”
不待胤礽说听懂,他就笑着说:“听不懂也没有关系,以后你会懂的,你要把我刚才的话牢牢记在心里。以后会有很多人对你说厂卫如何如何坏,应予以废除——你就想起今天我说的话。”
他这也算是毫无保留地在教孩子了——谁家皇帝教继承人还要有所保留啊,是不是觉得王朝延续太久了,想改朝换代啊!
胤礽郑重地应下了。
君王与臣子之间,的确是该臣子忠君,皇帝信任臣子,虚心纳谏。但是也不是是个臣子就是魏征啊!
明朝的文官集团、士大夫集团内斗有多厉害,他也是清楚的。别的不说,就说南明——亡国了也要内斗,就知道了。
厂卫是帝王手中的一把利剑,剑柄只能握在帝王手里,厂卫只能听命于帝王,是与文官集团抗衡的筹码。
胤礽看了看朱瞻基弓着的腰,朱瞻基已经命人在内书堂教内侍们读书写字了,他身体不好,让宦官们参政来制衡内阁,这也是无奈之举。要是把这部分权力交给内阁,那以后就是内阁的权力了,别想再拿回,交给宦官,宦官若不听话,起了异心,杀了再找一个听话的就是。
杀文官可能会有言官骂“昏聩”,但是杀宦官可没有这个担忧。
参政的宦官也有有能力之人,至于为什么王振、喜宁之流会冒出来,还是在于朱祁镇无能,他昏聩,他不行!
宣德九年的这个冬天,皇帝病情愈发沉重了,即便将近除夕,宫里也没有多大喜气,人人都愁眉苦脸,压根不敢露出一点笑颜。
到最后还是朱瞻基下令,令宫内照常准备除夕事宜,“勿以朕病扰百姓”。勇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这是朕过的最后一个年了,总不能就这么过去了,到地下,也好给爹、爷爷他们好好讲讲这繁华。”
张太后满眼都是泪,还是答应了。
朱瞻基撑着病体,给群臣赐宴。群臣看着皇帝病成这个样子,还念着他们这些臣子,想想皇帝还不到不惑之年,各个掩面而泣。
过了年,大年初一,皇帝就昏迷了,御医诊断说皇帝大限将至。
张太后哭得不能自已,却也阻止不了什么,只能把胤礽带在身边,秉持着皇帝一直以来的心思,不让皇后和皇贵妃靠近他。
超朝政暂时由内阁三杨负责。厂卫联合行动,负责查探藩王有无异动,各个臣子有无不轨等。这个时候,简直就是谁冒头谁死。
第二天,皇帝醒了,也不说什么,呆呆地看了一阵子外面的天,然后就下令把太子带来,父子二人屏退了所有人,不知道在说什么。
被传召过来的三杨、英国公张辅、于谦只能在外等候,直到小太子过来传召,几人才得以入内。
朱瞻基勉强坐好,对底下的臣子缓缓说道:“这是朕最后一次传召诸位了,朕大限已至,朕驾崩后,由太子朱祁钰继位,万望诸位悉心辅佐。”这就是在托孤了。
众臣纷纷跪下,主少国疑最是凶险,你当辅政大臣就好当了?一句话说不对,让皇帝觉得你有在我死后压制我儿子的心思,那你就别辅政了,殉葬吧!
朱瞻基又说张太后贤良,以后也会涉政,参与国事。众臣则表示张太后胸有丘壑,参与国事再好不过了。
张太后在众臣眼里还算正常,他们也知道皇帝不可能把小太子完全交给他们,皇太后,厂卫,都是制衡他们的。
朱瞻基安排好了一切,最终让群臣退下,群臣边走边哭,朱瞻基见状大声道:“日月山河还在!”
群臣顿足。
朱瞻基继续说道:“莫哭,诸位慢行。”
宣德十年正月初三,大明皇帝朱瞻基病逝,年三十八。 讯读文学为你提供最快的[综]废太子穿越记马尔泰若曦弘晳更新,第 379 章 大明风华(五)免费阅读。https://www.xunduxs3.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